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与古典资源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100174541
  • 作      者:
    李丹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丹,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诗歌及诗论研究、文学批评研究。已在《文学评论》《学术月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走向诗学》。曾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完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项目数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李丹是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进入文艺理论批评领域的,故而她一直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为学术根据地,开展文艺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而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则是她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的学术主攻方向。她的这部新作,是她在研究现代新诗理论的过程中,有感于、有察于新诗创作和新诗理论批评与传统诗学之间存在的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显在的或潜在的联系,以及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建构中对传统资源的重视不够或者有意疏远现象,而着意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展现自己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心得,以及就如何疏浚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与传统诗学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在发展建构中如何拆除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文化隔阂、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如何通过更加有效地汲取古典资源而丰富自身的文化肌理等等问题,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从语言论、文化论、审美论三个层面,对所要探讨的问题次第展开论析,构成了三大问题域。而在每一个问题域中,又厘分为若干个小的问题,结合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现象和理论批评实践,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探析。三个问题域与其下的分层论析,章法谨严,相互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对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与古典资源这一总的论题,做出了清晰而具理论穿透力的阐述。
  ——党圣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与古典资源》:
  在近一个世纪的摸索过程中,关于新诗格律的建构问题,有从本民族传统发现依据的,有从西方格律寻求借鉴的,不论哪种途径,唯有适合中国新诗实际状况的观点,才会被越来越多的创作所采纳,也才会被诗歌理论批评所认可。
  在诗行规则方面,从继承传统的角度看,虽然用古代典型诗行的变化规律推测新诗的典型诗行存在一定的依据,然而探索还需要围绕新诗语言与传统诗歌语言产生的变化来进行,毕竟现代汉语不同于古代汉语,古今诗句的词语组成方式已出现差异。当林庚提出节奏音组概念时,已触及新诗所运用的现代汉语语言规律了,遗憾的是他对这一问题匆匆带过,先是固守古典诗歌的“几言”建行模式,后又退到“节奏自由诗”,使得他的思路要么囿于古代的格律范畴,要么又放弃对新格律的探索而转向自由诗。其所以未能解决现代汉语新诗的诗行格律问题,是由于忽视了新诗行的组成单位即节奏音组(顿)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新诗行已非古典诗歌如五、七言等字数的扩展——即林庚曾经所谓的九言、十言或十一言——所能概括,新诗格律并非简单延续“几言”建行的古典规律,而是由“几顿”建行的问题。另一方面,新诗行各行顿数相等而长度不一定相等的特点,与自由诗诗行的长短不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许粗看起来,两者都是不等齐的,但是前者在一首诗范围内每一诗行的顿数相等,而后者可能在一首诗范围内诗行大体整齐,而每行顿数却不相等。也就是说,新诗的格律已不可能像古典诗行那样绝对整齐划一,顿数相等的诗行就已构成新格律诗;而林庚却认为字数不等齐就是自由诗,即使有节奏,也是“节奏自由诗”。这是由于没有转换新旧诗体节奏计量单位,仍沿用古典格律的尺度衡量新诗的缘故。
  关于诗篇规则的问题,参考近体诗字、句、篇相互关联的规则,在遵循现代汉语新诗节奏律动规则的条件下,已探索出顿与行的关系规律,即每行顿数相等;而顿、行与篇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近体诗的篇制分为绝句和律诗,新格律诗的篇制该怎样确定呢?一般认为应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完整与凝练为基本条件,且结构上有起承转合。在这一原则下,西方十四行诗进入新诗领域,它与中国传统律诗既相似又对应,既有中国律诗的严整特点,又涵盖了现代汉语诗行顿数相等而长短不固定的情况,那么十四行就可以作为新格律诗的一种篇制标准,也恰好填补新诗篇制规定的空白。关于这个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十四行不仅仅是外来的形式,而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形式。①或许可以说,律诗是十四行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吧。
  针对诗行和诗篇的关系问题,依据近体诗格律之句与篇相辅相成的原则,新诗篇制问题也应该处理好诗行规则和诗篇规则的协调关系,即两者属于二而一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新诗格律规则就不仅包括每行的顿数,而且包括全篇的顿数;诗行规则与诗篇规则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诗篇的节奏构成问题解决了,那么诗行的节奏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也从反面说明林庚一再寻求新诗典型诗行而未果的原因,如果仅就局部问题进行探索而忽视整体的问题,局部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
展开
目录
引言
诗歌语言论
形式转换与诗歌语言问题
从脱离到返本:新诗与古典诗歌格律
近体诗的篇制与新诗格律建构
——以林庚的建行观点和十四行诗为中心
诗歌文化论
胡适的“不用典”与古代诗论用典观念
论白话诗与文言诗区别的出现与转化
诗歌功用论的古今演变
新诗“远取譬”论与古典诗学的“比”“兴”
通感、应和论与“味”、诗味论
象征主义诗论与“象外之象”论
尚力与静观之美
偏至与中和之美
附录:现代传记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叙事诗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