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论
第一章 格韵说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格、韵的精神指向:六朝的“风格”“风韵”
第二节 唐代的意格理论与格、韵的初步融合
第三节 唐代的“风韵”及美学理想的初步人格化
第四节 唐末的“气韵”与格、韵并用现象的出现
第二章 格韵说的出现与宋代诗学的转变
第一节 邵雍与“格韵”一词的出现
第二节 “格韵”与人格精神的审美化
第三节 邵雍的格韵说与时代精神
第四节 格韵说与宋代诗学理想的转变
第五节 格韵诗学特征的初步表现
第三章 苏轼与格韵说的初步建构
第一节 苏轼笔下的“格韵”
第二节 人格诗学——格与韵的聚合与融会
第三节 格韵的审美特征——清新
第四节 苏轼格韵说的思想来源
第四章 黄庭坚与格韵说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 黄庭坚对苏轼思想的继承——清新与笔力
第二节 “韵胜”——韵对格的涵容
第三节 韵胜的写作实施:诗人句法与人格精神
第五章 范温对苏黄格韵说的总结与深化
第一节 作为“世界精神”的韵
第二节 诗法与韵的实现
第六章 格韵说在南宋的演进
第一节 南宋社会条件与诗学理念的变化
第二节 格韵说的继承与分化
第三节 理学诗派与格韵说的哲学化
结语 格韵说对宋诗学的意义
余论 论“性灵”的含义与早期性灵思想的特点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