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双晖轩集/上海老作家文丛.第八辑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9627615
  • 作      者:
    李国章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国章,笔名章谷,1938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1962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曾担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1990年被评为编审,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至2001年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2000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曾兼任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社联委员等。2008年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主持出版大型古籍整理出版工程《续修四库全书》(共收古籍5213种,1800册),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合编《二十五史新编》(15册)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双晖轩集/上海老作家文丛.第八辑》收录作者各类文章数十篇,分为六辑,包括作者回忆师友、同事之作,关于出版工作的回顾与建议,古代诗文研究与名篇评析等,勾勒了作者求学、治学和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轨迹,展现出作者作为一位业绩突出的专业出版人尽心力于出版而又不忘情于学术的一面。
展开
精彩书摘
  《双晖轩集/上海老作家文丛.第八辑》:
  章培恒先生给复旦大学中文系1957级学生讲课时,只有二十四岁,却有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他在大学时,先是学商科,后来学新闻,再后来在上海学院(由许多私立大学合并起来)学中文,上海学院并人复旦大学,1952年章先生毕业后留在复旦任教。由于章先生15岁就参加中国共产党,加上业务能力强,曾经担任中文系党组织的领导职务。因受胡风事件的影响,他被迫退出中文系教学第一线,去图书馆工作。章先生在求学和学术研究生涯中,有三位老师对他影响最大。第一位是贾植芳先生,研究现代文学,对鲁迅和中外比较文学研究,造诣甚深,直接影响章先生进行中国文学的贯通研究。第二位是朱东润先生,对学术研究,强调独立思考精神,不盲从迷信权威,其治学精神对章先生影响很深。第三位是蒋天枢先生,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两位名师,长期校读三代两汉的书,学识渊博,他要求章先生从历史和语言学方面打基础,以三年时间读《说文解字段注》《尔雅注疏》和《方言》,同时读《通鉴》、校点“前四史”,泛览目录、版本、校勘学方面的著作,为章先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1958年秋季,蒋天枢先生为我们班级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先秦部分,章先生作他的助教。蒋先生讲课要言不烦,往往一语中的。由于当时“大跃进”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蒋先生的讲课难以继续。有半年多的时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堂教学陷于停顿。直到1959年春季才重新开课,改由章先生从《楚辞》讲到南北朝末期的诗文。无论是讲《楚辞》,或是汉赋,以及王充《论衡》、赵壹《刺世嫉邪赋》、阮籍《咏怀诗》、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章先生均有透彻独到的见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和章先生密切相处是在1974年,由章先生领导,参加《辞海》古典文学条目的修订工作。原来,早在1971年,周恩来总理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指示把修订《辞海》未定稿列入国家出版计划。1972年7月成立上海人民出版社辞海编辑室。由于“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全面否定和批判《辞海》未定稿,提出要“把无产阶级专政落实到每一个词条上”。修订工作迟迟难以开展。直到1974年5月教育部和国家出版局在广州召开语文词典规划会议,决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辞海编辑室负责修订《辞海》和编纂《汉语大词典》。为加快《辞海》未定稿古典文学条目的修订进度,于1974年8月成立古典文学修订组。
  古典文学修订组设在陕西北路457号辞海编辑室(1978年改称上海辞书出版社)内,由章培恒先生任组长,组员有7人。汤高才先生原系《新民晚报》编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从上海市新闻出版五七干校调到辞海编辑室,作为责任编辑参加修订。李俊民先生原为《辞海》未定稿副主编,古典文学分科主编,“文革”中受到“四人帮”中张春桥、姚文元迫害,当时仍是被审查的对象。以专业人员名义暂调来的有3人,陈振鹏先生系《新民晚报》副刊的副组长,从上海市新闻出版五七干校调来,范民声先生系复旦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从任教的上海戏剧学院调来,我从下放的中学调来。按当时规定,必须有工农兵代表参加,孙琴安同志是工人代表,谭兰芳同志是复旦大学工农兵学员。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要修订古典文学条目,难度极大。正如李俊民先生在“文革”结束后在一次主编会议上说的:“古典文学方面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连白居易也要批判,苏轼也要批判。……什么‘人生如梦’,就是宣扬资产阶级腐朽的人生观。李白就更该批了,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鼓吹及时行乐,鼓吹天才论,既唯心又腐朽,罪过一大堆。”(李春平《辞海纪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135页)当时“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提出在修订《辞海》条目时要把“大批判”贯彻始终。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青松挺直秉高洁——记李俊民先生
朱东润先生与上海古籍出版社
纪念赵景深先生
怀念王运熙先生
追忆章培恒先生
从《中国丛书综录》到《续修四库全书》
——顾廷龙先生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情谊
胸怀大局深谋远虑——王元化先生与上海古籍整理出版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宋木文同志与《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出版
风范长存天地间——追忆与傅璇琮先生交往点滴
从三套“丛书”到三本“三百首”——怀念资深出版人金性尧先生
学识渊博乐于奉献——记陈振鹏先生
勇于开拓奋发有为——记魏同贤先生
自学成才的女编审——记李学颖女士

第二辑
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概述
盛世修书继往开来
——回顾《续修四库全书》编辑与出版历程
略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成功之路
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奋斗
开拓创新树立名牌精品意识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献辞
四十载辛勤耕耘结硕果——上海古籍出版社不断开拓前进
将文化含量与规模效益相统一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挥专业优势增强创新意识使古籍出版光景常新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奋勇前进
——庆祝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
人才是立社之本
古籍编辑出版改革四十年
实施人才强社的战略
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
对版协工作的建议
古籍出版的走势与沪港台作前景
沪港合作,多出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读物

第三辑
《两当轩集》前言
论黄仲则在清代中期诗坛的地位
《两当轩集》版本源流简述
怎样评价黄仲则的诗
黄景仁诗词名篇评析
……
第四辑
第五辑
第六辑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