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本书提供了一个诠释系统,可以通过意识理清译者、译事、译本、地域、历史、社会、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翻译研究有了一个新的维度,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二,本书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输入与输出及其中的一些争议和讨论提供解释。比如,汉学家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否正确?风格是否得体?汉学家与中国文化是怎样互动的?耶稣会士的索隐式翻译源起何处?为什么古近代史上福建能产生中国40%以上的译者与译著?西方社会意识与中国儒经翻译的几经正反互动,原因何在?国家意识怎样支配了翻译?
其三,本书从翻译学、历史学与意识三个角度讨论翻译问题,尝试构建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模式,以史学手段搜集史料,以翻译学的手段分析文本,并以意识介入综合分析。
其四,基于以上分析,本书可以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入西方世界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