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电视剧制作水平已经大为提高,特别是古装剧进步极大,其妆容服饰往往成为观众检验其诚意的标准,也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同时古妆、汉服也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日渐火爆,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这本书应运而生。
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妆容文化的图书,作者是国内影视造型方面的**——杨树云先生。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他给《上错花轿嫁对郎》《丝路花雨》《红楼梦》《逃之恋》《早春二月》等经典影视、舞台作品化妆的故事,分享了他对这些作品化妆的分析与心得。此外,书中还讲述了他对古妆中点翠、仿点翠头饰的探索,以及对敦煌、古代名画古典造型复原再现工作,精彩再现了唐代、清代、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古典妆容,其文笔生动有趣,文化底蕴深厚,并有大量实操案例分析,比较深入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古妆文化的各个方面。
我的“花轿错,红妆缘”
我跟《上错花轿嫁对郎》的缘分,就如这部剧的剧名。最初确实是“上错花轿”——凌晨进组,剧本都没看就开始化妆,一顿手忙脚乱。但最终我还是“嫁对郎”,我遇上了著名导演、老相识张子恩,碰上了认真敬业的团队,我们通力合作,最终交出了优秀的电视作品。
仓促救急 半夜进组“上错花轿”
2000年春,我接到河北电视台的邀请,参加于荣光与史兰芽主演的电视剧《关汉卿》的化妆造型工作。这部剧里的武术指导李强,我们曾在电视剧《水浒传》中有过合作,这次合作也分外亲切与默契。拍摄接近尾声时,他告诉我,他即将要上的这个戏,急缺一位化女妆好的化妆师,他问我有没兴趣。我问他:“导演是谁?”“张子恩。”李强还说:“张导经常提起你,说你们1984年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拍电影《丝路花雨》时合作过。”张子恩原来是电影舞剧《丝路花雨》的总美术师,后来自己拍片当导演,而且还拍了许多优秀的电视剧,如《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大龙邮票》《宫廷画师?世宁》等等。我对他也是倾慕已久。即便是没有这层关系,俗话说:“救场如救火。”只要有时
间,搭把手也是应该的。
确实是救急——《关汉卿》关机后两个小时,我连家都没顾上回,就和李强上了面包车往扬州赶。那时没有高速公路,也没高铁。到剧组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接待我们的是制片主任,他说:
“张导拍了一天戏休息了,让我转告你们,来了先休息,明天现场见。”一番客套话后,他直奔主题,和我签了合同。我们吃完饭回到招待所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收拾东西睡下已是两点。《关汉卿》总算是画了句号,一部大戏的疲劳,累得我睡得很实。睡梦中我突然被人叫醒,说是让我去化妆!我脑子里还在想是给于荣光还是给史兰芽化啊?我坐了起来,这个叫我起床的剧务我怎么不认识?看了看四周我所不熟悉的环境,这不会是在做梦吧?我捋了捋头绪这才反应过来——我已经在扬州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昨晚才到剧组,剧本都没看,人物关系都搞不清楚,怎么化啊!制片主任不是说已经开机了吗?按照常规,之前拍过的戏化的妆是什么样子,我也应该了解一下吧!从来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昨晚制片主任陪吃饭的时候说,这个片子叫什么“上错花轿”,我这不是也上错了轿子?遇上了这么不靠谱的剧组,又一想,不能急也不能拒绝,问明情况再说。作为一个老化妆师即使上错了轿子也能稳稳当当面不改色心不跳。于是提起化妆箱,在剧务的引导下来到化妆间。一位男的化妆师跟我打了个招呼,伸手一指让我给坐在化妆台前的一位女演员化妆,这位男化妆师就是姚钥,但当时我还不认识他,一般情况下,在剧组我是化妆主创组,应该由我来组班子,我组的班子起码都是合作过的。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有些不习惯。今天既然是上错了花轿,既来之则安之,也只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问了一下这位男化妆师:坐在化妆台前的女演员演的是什么人,化妆有什么要求。他回答:“小巧,化漂亮了就行。”我又问:“小巧是什么人?”回答:“丫鬟。”干了这么多年的化妆,化一个漂亮女妆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一说化漂亮的妆,就一下把刚才的夹生感都忘了。习惯性地打量了一下这位女演员,只见镜子里的女孩,鼓眼直鼻小嘴,透着一种冷艳的矜持,后来才知道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陈实。
我顺手打开化妆盒驾轻就熟地开始打底色,在《红楼梦》剧组时,我已经练就娴熟的技巧,手法轻盈而有节奏。影视妆的底要打得薄、匀、透;定妆时则少用粉,俗话说粉厚则腻。在化眼线时,我考虑该用什么颜色的眼影呢?先用棕色勾出眼眶的轮廓结构,既然不知原来的妆是怎么化的,又有“只要漂亮”这句话,我想有重点加少许棕红色的眼影衬托最为稳妥。妆化好了,我问:“头怎么梳?”那位化妆师放下手里的活,过来帮我把头梳好,我看明白了。小巧的梳妆没什么难度,下次我再梳就没问题了。小巧的妆化好了,陈实从椅子上站起来眼皮微抬说了一声:“谢谢!”走了。刚送走小巧,又来了一位姑娘坐在我的面前,我又问:“这是什么人?”那位化妆师告诉我:“李玉湖的丫鬟小喜。”我完全听不懂,李玉湖又是谁?演小喜的演员,长得喜眉喜眼圆圆乎乎的很讨人喜欢,我还没来得及问,她却自报家门,原来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崔奕。那时我一直在北京电影学院代化妆课,所以聊起天来彼此自不陌生。她滔滔不绝地对我说:“那时化妆班可火了,您每天带着同学们在校园里拍化妆照,我们可羡慕了。心想什么时候,也能让老师给我化个妆。这次真没想到,昨天听说您要来,我们可高兴了!”这两个演丫鬟的演员年纪又轻,都生的天生丽质,不用太多的修饰,不一会她的妆就化好了。她主动告诉我,头发是从中间分开,在脑后左右扎成两个散辫,垂在两侧,两耳上方放上两个小盘髻,她还特意拿了一张剧照给我看。这时进来一位身形高挑,气宇轩昂,青春靓丽的女孩,崔奕悄悄告诉我:“这是黄奕,扮演李玉湖的。”虽然我不追星,对于“黄奕”这个名字好像也有所耳闻,据说她是年轻人追捧的“琼瑶女郎”。透过镜子我仔细打量着黄奕:无瑕的皮肤富有弹性,透着青春的光泽;一头乌发配着黑黑的眉毛,有如寒星般的眸子,眼神里透着一种质朴与真诚;瓜子脸,三庭五眼比例和谐,实在是一个演员的好胚子!
妙手生花 化半天我还没看剧本呢
从化妆的角度讲,这样的美人胚子,不用做什么大的调整,在给崔奕做发型的时候,我就暗暗地在心里打着李玉湖妆的腹稿,想眼线应该随着睫毛怎么走;拉长外眼角的眼线要到什么程度,然后轻轻上扬,才合适;化什么样的眉毛,如何表现出李玉湖的个性;眼影该如何随着层层晕染来辅助眉眼的上扬;朱唇如何要化得像花瓣一样秀美等等。当她坐在我的化妆台前时,我已经设计好了她的妆容化法。我给她用的是当时女演员喜欢用的进口玛寇底色,我观察她的皮肤略显油性,先用一些化妆水,再用少许的收缩水和紧肤水,然后用细而柔软的海绵,在面部按顺序轻轻地打着底色,每一个区域和部位,薄厚适度,以透着皮肤的自然高光为主。定妆时,我用的是植村秀透明散粉,粉扑上只需少许即可,再用两色双修饼:本白用在高光的部位来提亮,棕色用于收缩双腮,面颊及面部的溜?暗影部位,特别是在颧骨下大槽牙处要有一些暗影色,使颧骨下大槽牙处下陷从而达到修正脸型的目的。打底完毕,还没有化眉、眼、唇,就已经很漂亮了。透过镜子我看见她欣喜的眼神,化妆师在给演员化妆时总会很敏感的,不时地观察演员的表情,能够看出她们对妆的喜怒哀乐。我看见她投来赞许的眼神,说明我的妆得到了她的认可,我也更加自信了。
一个好的造型师不光要有扎实的化妆功底,更重要的是能分析人的五官,找出存在于五官上的缺点和优点,然后扬长避短。化妆并不是整容,它更像是魔术,用色彩、线条、光影、明暗在脸上的分布来欺骗人的视觉。你若能做到以假乱真,那就很棒了。
另一位化妆师帮她梳好了头,我才看见墙上贴的今天拍摄的摄录通知单:后面还有大夫人、二夫人、老太君……中午十一点多,刚刚化完了大夫人的妆,现场剧务带话来:“现场停拍了,导演请您去现场,让您带上化妆箱,说李玉湖的妆不对,车在楼下候着呢。”这一连串的话,说得我有些委屈,昨晚才到,剧本也没看过,原来拍过的回放也没给我看过,一觉醒来就让化妆,化完了还说不对,说出去真是奇闻。我收拾好东西,提着化妆箱,好在扬州不大,车把我拉到初夏的何园。只见这里楼台厅阁,奇花异草,尽管满园美景,我哪有心思观看,一路小跑,进入拍摄现场。见了导演,一番寒暄过后,因为要完成今天的进度,导演开门见山地说:“黄奕的妆,眼影颜色不对,不接戏了。”我问他:“原来化的是什么颜色?”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导演一时也说不清楚:“我给你看一下回放。”场记一放回放,我一看:“噢!李玉湖原来眼影是黄色的呀。”还好并不是大事,事不宜迟,打开化妆箱,拿出笔刷,沾上少许的黄色眼影层层刷了上去,并强调其眼尾处深黄的重点,又看了一眼回放屏,又在上面加了一层淡绿。我问导演:“是不是这样?”导演在监视器的画面里看一下说:“对了!可以拍了。”导演又说:“坐在我旁边看拍戏。”我说:“导演,家里还有妆(这是剧组各部门对于自己工作间的叫法,化妆造型组称化妆间为‘家’),得赶快回去。”突然我想起我还没有剧本,导演得知后立即吩咐剧务,让送一套剧本到化妆间给我。临走时导演吩咐道:“看过剧本后,咱俩好好聊聊。”
以后的日子里,白天化妆,晚上恶补剧本。当晚,我就把这二十集的剧本全部看完,剧本写得非常精彩,是喜剧风格,我以前还真没拍过这种风格的戏,幸好戏不复杂。导演跟我说:“你只管七个俏花旦,外加一个老太君。按照人物性格,怎么漂亮怎么来!”两天以后全剧女妆的化妆和梳妆我全部接手了,有了导演这句话,我就可以施展我的拳脚了。
序一 树云印象
序二 丝路妙手杨树云
壹 俏丽花旦 · 红妆有缘
我的“花轿错,红妆缘”
细说“花轿”里的花旦妆
贰 细品敦煌 · 丝路唐韵
诞生于敦煌的《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的灵感都在敦煌宝库
叁 半古半新 · 民国味道
与刘晓庆合作的《逃之恋》
平凡而浪漫的《早春二月》
再现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肆 红楼珠玉 · 绝美点翠
珠玉金翠装点红楼一梦
“点翠”的幼年记痕
精彩点翠为《红楼梦》增色
工艺流传可“仿翠” 桃李芬芳满天下
伍 化古为新 · 古妆复活
燃“绝色敦煌之夜” 登《国家宝藏》舞台
敦煌壁画再复原 盛唐风华惊世人
以古为源古作鉴 黛眉红晕画新妆
融古为己古本源 化为新思添新意
重画罥烟思晓旭 再现绛珠寄故人
淡作檀晕点绛唇 再现《王蜀宫妓图》
化古为新不造作 古今通用慧心得
陆 一些小随笔
古韵“十眉”
倾城国色着胭脂
《乐庭瓌夫人行香图》初探
春风荡漾 丝媚入骨
橘映红装 华盖雅韵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