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喜剧发展研究(1978-2018)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9032944
  • 作      者:
    张莉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莉,女,1980年9月出生于湖北宜昌,副教授,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戏剧戏曲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展开
内容介绍
  伴随大众娱乐与消费文化的勃兴恣肆,舞台艺术领域的喜剧创作愈益兴盛。《中国喜剧发展研究(1978-2018)》在丰富的资料收集整理、舞台(视频)演出观摩、剧本细读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史为经,以论和分析为纬,采取史论结合、理论归纳的方法,针对1978年至2018年这40年中国喜剧(书中“喜剧”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中国话剧中的喜剧作品和具有较强喜剧性因素的话剧作品)的发展状况,尤其对“新时期”“后新时期”“新世纪”等各个阶段喜剧发展概况、创作、演出、营销特征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寻,特别着眼于对喜剧发展中一些关键问题的探索,努力探求走出喜剧发展困境之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喜剧发展研究(1978-2018)》:
  一、偏重形式的戏剧观论争
  我国戏剧从新文化运动之时,就借用并仿效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模式,其创作主潮是现实主义的;在表演上,20世纪30-40年代又引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表演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提出了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看齐的口号,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被推广运用到整个话剧界,成为我国唯一的演剧模式。几十年来,我国戏剧舞台上的主流戏剧就是:剧作内容上以“社会问题”为核心,舞台上追求生活“幻觉”般的表演方式。长期以来,这种单一的戏剧模式一直笼罩整个戏剧界,创作视野越来越狭隘,表演方式越来越僵化。面对这一问题,戏剧界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展开了一场长达8年的关于“戏剧观”的大争论。这场争论是难以避免的,它既是20世纪80年代戏剧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催发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何会提出戏剧观的问题而引发大家关注?当然有其历史渊源。
  黄佐临1962年3月在座谈会上做了《漫谈“戏剧观”》的发言,“提出了‘戏剧观’这个理论概念”①。针对当时戏剧危机和单一狭隘的戏剧观念、舞台演出模式的僵化形态,他围绕世界上三大表演体系的代表人物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梅兰芳的戏剧观进行了对比,期望找到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并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否彼此借鉴融合、推陈出新的情况,以便能改观我国当时只认定一种戏剧观的狭隘视野,这是黄佐临引入“戏剧观”这一戏剧理论的意图所在。他进一步通过三者跟“第四堵墙”的关系指明了三种戏剧观的根本区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重视“第四堵墙”,布莱希特立足如何推倒它,而梅兰芳这里,根本不存在这堵墙。在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之后,他又语重心长地提醒戏剧界的同仁要突破之前单一的戏剧观,放眼世界,大胆尝试各种戏剧表现手段与方式,以解决创作形式单一的问题,走出戏剧危机。在喜剧界寸步难行的重重危机及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来势汹汹之下,喜剧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喜剧必须在继承戏曲表现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戏剧技法,以革新传统喜剧。而在本次大讨论中,由于发起者黄佐临是围绕与“第四堵墙”之间的关系辨识来区分三种戏剧观的,所以喜剧界也是围绕“第四堵墙”理论及其与之相关的“写实/写意”“幻觉/非幻觉”和“假定性”等戏剧表现形式进行研讨的,这就使这次讨论偏重于对戏剧形式的探讨。这种倾向对喜剧发展所带来的结果有两方面:一方面伴随着对喜剧形式的探讨,我国话剧舞台的喜剧形式包罗万象,各种形式的喜剧百花齐放;另一方面正因为过于看重形式,导致喜剧创作人文内涵与戏剧精神缺失,对剧本创作敷衍,对戏剧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漠视。因而,当时这种偏重喜剧形式的倾向对喜剧发展的影响一直存在,目前喜剧整体创作水平低下,偏重对各种形式的创新与喜剧笑点的挖掘,而忽略喜剧人文精神与喜剧内涵,内容与形式没有达到和谐统一。
  喜剧探索实践紧密围绕“戏剧观”争论而行进,其形式探索的实质主要表现为对“三一律”的僭越与对传统镜框式舞台局限的突破。
  “三一律”是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主要是指戏剧创作必须遵循动作(事件)、地点、时间完整一致的规则,又称“三整一律”。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以古希腊、古罗马戏剧为楷模,为恢复其严谨、整饬的风格,在艺术形式上以遵守“三一律”为主要标志,此规则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前言
二、喜剧与喜剧性
三、1978年以来喜剧发展分期

第一章 勃兴发展中的徘徊前行时代:新时期喜剧发展
第一节 历史反拨与现实关照
一、反拨历史的凭借方式
二、批判之中的现实回归
第二节 批评干预与问题反思
一、乍暖还寒的批评之声
二、困惑迷惘的反思之痛
第三节 危机探索与形式拓新
一、偏重形式的戏剧观论争
二、喜剧形式的多层探索

第二章 多元并存的文化转型时代:后新时期喜剧发展
第一节 转型期的个人化书写与多元化格局
一、文化转型与意识形态的平衡
二、大众文化勃兴与喜剧时代来临
三、多元化喜剧格局
第二节 祛魅观与后现代主义
一、祛魅与亵圣
二、解构与颠覆
三、调侃与反讽
第三节 喜剧的商业化之路
一、民营剧团与喜剧商业化探索
二、独立制作人制与模式创新

第三章 得失共存的全民喜剧时代:新世纪喜剧发展
第一节 全民喜剧时代喜剧创演的繁荣图景
一、喜剧的兴盛与悲剧的冷遇
二、平台与契机:北京喜剧院与北京喜剧艺术节
第二节 喜剧类型与发展特点
一、喜剧类型的多元化
二、喜剧发展特点:品牌化与产品化
第三节 泛娱乐化现象与喜剧发展瓶颈
一、喜剧内涵与外延的泛化
二、精神萎顿与艺术退化

第四章 喜剧艺术化与喜剧发展
第一节 喜剧精神的高扬与喜剧艺术化
一、中国古代喜剧精神的生发与回归
二、喜剧精神的彰显与高扬
第二节 内涵提升与形式完善
一、喜剧思想内涵的提升
二、喜剧艺术形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附录:1978年以来中国喜剧话剧剧目概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