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洞察: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第五十辑)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4768889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干部管理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特色。“干部”一词源自法语cadre,由日本人意译并引进日语中,意指组织的骨骼系统及骨干分子。后由孙中山先生引进到中文里,并运用到国民党的组织建设中。但真正将干部管理系统化、制度化,还是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实践中完成的。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中国企业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丰富了干部管理的内涵。
  在新的发展时期,要重塑干部的使命感。人在为使命而奋斗的时候才会有激情。所谓激情奋斗者,就是有使命感的奋斗者,而不是为了钱而奋斗的人,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中国企业要想真正成为***的、受人尊敬的企业,真正通过企业创新在全球产业领域取得进步,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干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要在使命驱动下持续艰苦奋斗。
  对于干部的能力建设,这里所指的能力更多的还是带队伍和团队的能力。管理干部有两大核心责任:一个是绩效责任,一个是团队发展的责任,这两大责任担当涉及相关的能力建设问题。比如,如何建立干部的标准,包括干部的选拔、任用、退出、培养,以及干部的盘点等。
  当然,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把组织的骨干都定义为干部是没问题的,但在实践中,怎么区分专家人才和管理人才?我认为能不能带队伍、培养人才是一个重要指标。
  为什么说能带团队、培养人才是干部的一个标准呢?因为干部肩负着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激活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变革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要与组织变革融合在一起,组织的效能提升、人才的激活等组织变革目标与干部队伍、干部管理机制是紧密相连的。试想,如果组织的运行机制不改变,仍然是权力中心驱动和按部就班的“熬资历”,人才就会被这种组织机制固化,所谓人才激活、人力资源效能大化就成了一句空话。
  另外,干部能不能带团队,是衡量他是否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标准——新的发展环境下,干部重要的是学习、是领导力提升,而带团队会倒逼领导干部提升其能力。可想而知,不愿意带团队、不能带团队的干部,其能力发展过程是有较大瓶颈的,难以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换句话说,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干部。
展开
目录
本期专题
重新定义干部
——组织变革中的干部队伍建设
主题发言
彭剑锋: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三要素
吴春波:回归制度的干部建设和管理
——华为干部管理的八大系统
郝照平:“四支队伍”推动航天事业由大到强
张建国:企业经营的根本在干部
孙波:干部是一种管理者角色
王伟:干部是追随者、引领者和HR
圆桌讨论
拿职位还是角色来定义干部
强调激励还是强调紧张
流程制度会不会限制人才脱颖而出
资料链接
开展组织建设,帮助下属成长
——任正非谈华为干部的使命与责任
阿里巴巴干部培养“三板斧”
观点链接
走出干部管理八大误区

方法
国企股权激励操作难点、实战案例与系统解决方案
问道篇:国企股权激励面临的操作难点
探索篇:国企股权激励案例剖析
释疑篇:国企股权激励系统解决方案

变革实践
国企混改“六步法”与十大操作要点
新零售时代六大营销新策略
数字经济时代,战略管理的四个要点
志同道合,利他取势
——华夏基石事业合伙制价值新主张

观点
格局——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管理变革真相:真正要变的是管理范式
在发展史中发现成长规律,在悖论平衡中找到“手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