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9: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0.00     定价 ¥ 6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3655910
  • 作      者:
    任保平,等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报告和以往的报告一样,运用我们团队建立的西大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对2016-2017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行了总体排序。除过测算部分,本报告主要分为十六章,主要围绕着高质量发展,研究了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评判体系和战略重点,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财富指数、供给体系的高质量、需求体系的高质量、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变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新时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的高质量、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指数、高质量发展的政府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等。与以往报告不同的是:第一,本报告总结了经济增长质量报告10年的经验,对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了调整,使得核算能够运用实时数据,计算了2016和2017两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第二,本报告吸收了历次发布会上专家的意见,在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指数、人民生活的高质量、营商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
展开
作者简介
任保平,1968年10月生,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 人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近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家》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深刻阐明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针对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9)》将主题定为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评判体系、战略要求和路径选择,并结合发展中的实体经济、财富指数、供给体系、需求体系、生态环境、效率与动力变革、产业与企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采用微观调研方法研究了高质量发展中的美丽指数、人民生活和营商环境等问题。本书是西北大学经济增长质量报告系列丛书的第11本,是西北大学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团队的 新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9》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任保平郭晗魏婕李梦欣等著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9:新时代下中国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任保平等著--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194
ISBN 978-7-5136-5591-0Ⅰ①中… Ⅱ①任… Ⅲ①中国经济-经济增长质
量-研究报告-2019 Ⅳ①F124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41913号
责任编辑贺静
责任印制巢新强
封面设计华子设计

出版发行中国经济出版社
印刷者
经销者各地新华书店
开本710mm×1000mm1/16
印张215
字数341千字
版次2019年4月第1版
印次2019年4月第1次
定价6900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西工商广字第8179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网址wwweconomyphcom 社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邮编100037
本版图书如存在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中心联系调换(联系电话:010-68330607)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举报电话:010-68355416010-68319282)
国家版权局反盗版举报中心(举报电话:12390)服务热线:010-88386794目录目录





0 2016—2017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排序(QEGI)
01指数的形成方法、数据说明和权重的生成
022016年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排序
032017年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排序
04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数量排序的对比
052017年与2016年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变动情况

1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评判体系与战略要求
11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12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
13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体系
14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2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21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22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23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4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3新时代中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1引言
32新时代中国实体经济质量的评价体系
33新时代中国实体经济质量的评价分析
34政策建议

4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指数
41引言及文献综述
42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财富指数的内涵与特征
43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财富指数的测算与结构分析
44结论与政策建议

5新时代中国供给体系的高质量
51供给体系质量的内涵
52中国供给体系的典型特征及国际比较
53新时代中国供给体系高质量的要求
54新时代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的政策建议

6新时代中国需求体系的高质量
61需求体系质量的内涵界定及要求
62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需求体系质量的测算
6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需求体系质量的阶段性特征及制约因素

64新时代中国需求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7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变革
71正确理解效率变革
72中国当前发展效率的现状
73制约高质量效率发展的因素分析
74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变革

8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
81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理论逻辑
82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内在要求
83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制约因素
84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实现路径

9新时代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91中国高质量发展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界定
92中国高质量发展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
93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94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0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101引言及文献综述
102生态环境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103中国各省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空间分布格局
104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分析
105结论与政策建议

11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指数
111引言及文献综述
112美丽指数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3新时代中国美丽指数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14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人民美好生活水平的路径

12新时代中国人民生活的高质量
121引言
122文献综述
12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24结论与政策建议

13新时代中国营商环境的高质量
131中国营商环境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32中国高质量营商环境建设现状评价
133中国建设高质量营商环境的制约因素分析
134中国发展高质量营商环境的路径选择与建议

14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政府治理
141引言及文献综述
142行政垄断与自主创新的理论分析
143行政垄断与自主创新的实证检验
144结论与政策建议

15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
15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40年创新之路:落后国家技术追赶
152现阶段中国技术追赶前沿技术的困境和问题
153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创新之路的展望

16新时代中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61引言
162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测度方法
163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164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状态的评价
165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索引
后记


02016—2017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排序(QEGI)02016—2017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排序(QEGI)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经济行为特征已然从“高速增长”调向“高质量发展”,这种发展阶段特征的转换,不仅是遵循基本的经济增长客观规律,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必须扬弃过去数量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探索质量型发展道路。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注,是基于现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状态、特征及矛盾,将实践经验上升至理论新高度的历史性突破,是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以及生态体系的必然选择。
01指数的形成方法、数据说明和权重的生成
011指标处理与数据说明
根据《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所构建的基本理论框架,我们从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6个维度(见表0-1),对2016年、2017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长质量状态进行考察。并且在原有基本理论框架之上,作了相关延伸和拓展,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代价方面加入了环境治理能力分项指标,在国民经济素质维度加入了创新素质分项指标、信息化素质分项指标等内容,以更全面、更系统化地对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算和评价。
本章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7)》《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7)》《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年鉴(2018)》,2017年和2018年各地区统计年鉴、统计汇编以及统计公报等,由于数据标准的原因,暂未包括港、澳、台地区;同时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的缺失和特殊性,西藏虽列入统计但未进入排序。
表0-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构成方面指数分项指标基础指标计量
单位指标属性正指标逆指标适度指标经济增长
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的结构产业结构投资消费
结构金融结构国际收支城乡二元
结构工业化率(%)√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投资率(%)√消费率(%)√存款余额/GDP—√贷款余额/GDP—√进出口总额/GDP—√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指数—√经济增长
的稳定性产出波动价格波动就业波动经济波动率(%)√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福利变化与
成果分配福利变化成果分配人均GDP元√医疗卫生机构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泰尔指数—√劳动者报酬占比—√续表
方面指数分项指标基础指标计量
单位指标属性正指标逆指标适度指标资源利用
与生态环
境代价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境治
理能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人均用水量立方米/人√单位产出大气污染程度—√单位产出污水排放数—√单位产出一般工业固体
废弃物产生量—√节能环保支出占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能力吨/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万元√国民经济
素质基础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信息化素质客运量万人√货运量万吨√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
支出比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万元√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人√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规上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项√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件√邮电业务总量/GDP—√电信业务总量/GDP—√√电子商务销售额/GDP—√
在基础指标计算方面,个别数据需要具体说明:在经济增长效率指数中,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和资本生产率4个指标都涉及资本存量的计算,参考张军等(2014)的研究成果,我们选择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永续盘存法来计算2000—2017年各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另外,使用潜在产出法中比较常用的DEA法,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在此我们只根据需要,选择测算出的各地区2016年和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资本存量,来进一步计算资本生产率。在经济增长的结构指数中,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数据采用各省份在年度统计公报以及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在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指数中,有关经济波动率的计算,我们分别算出各地区2015年经济增长的增长率,进而计算2016年、2017年各地区的经济波动率。
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基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依旧从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6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基于原有的37个指标,作了略微的调整,在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维度,增加了医疗卫生机构、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在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维度,增加了环境治理能力分项维度,具体使用节能环保支出占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以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测度。在国民经济素质维度中,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原有基础素质、能力素质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素质和信息化素质,其中,创新素质使用地区的一系列创新化指标,信息化素质使用邮电业务总量/GDP和电子商务销售额/GDP来代表,共同反映一个国家长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国民财富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表现。因此,构建包含6个维度50个基础指标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由于选取的测算数据是截面数据,数据缺失不多,整体上数据集质量较高,根据此数据集得出的增长质量指数的可信度和现实符合度也相对较好。
展开
目录
0 2016—2017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排序(QEGI)
01指数的形成方法、数据说明和权重的生成
022016年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排序
032017年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排序
04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数量排序的对比
052017年与2016年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变动情况

1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评判体系与战略要求
11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12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
13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体系
14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2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21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22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23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4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3新时代中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1引言
32新时代中国实体经济质量的评价体系
33新时代中国实体经济质量的评价分析
34政策建议

4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指数
41引言及文献综述
42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财富指数的内涵与特征
43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财富指数的测算与结构分析
44结论与政策建议

5新时代中国供给体系的高质量
51供给体系质量的内涵
52中国供给体系的典型特征及国际比较
53新时代中国供给体系高质量的要求
54新时代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的政策建议

6新时代中国需求体系的高质量
61需求体系质量的内涵界定及要求
62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需求体系质量的测算
6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需求体系质量的阶段性特征及制约因素

64新时代中国需求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7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变革
71正确理解效率变革
72中国当前发展效率的现状
73制约高质量效率发展的因素分析
74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变革

8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
81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理论逻辑
82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内在要求
83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制约因素
84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实现路径

9新时代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91中国高质量发展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界定
92中国高质量发展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
93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94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0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101引言及文献综述
102生态环境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103中国各省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空间分布格局
104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分析
105结论与政策建议

11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指数
111引言及文献综述
112美丽指数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3新时代中国美丽指数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14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人民美好生活水平的路径

12新时代中国人民生活的高质量
121引言
122文献综述
12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24结论与政策建议

13新时代中国营商环境的高质量
131中国营商环境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32中国高质量营商环境建设现状评价
133中国建设高质量营商环境的制约因素分析
134中国发展高质量营商环境的路径选择与建议

14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政府治理
141引言及文献综述
142行政垄断与自主创新的理论分析
143行政垄断与自主创新的实证检验
144结论与政策建议

15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
15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40年创新之路:落后国家技术追赶
152现阶段中国技术追赶前沿技术的困境和问题
153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创新之路的展望

16新时代中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61引言
162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测度方法
163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164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状态的评价
165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