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和贡献
0.00     定价 ¥ 70.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319096
  • 作      者:
    王太盈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亚当·斯密在经济学、伦理学、法学、文学、哲学、修辞学和天文学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亚当·斯密取得的伟大成就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拥护和爱戴,亚当·斯密为了报答人们,为了实现心中理想的文明社会,他一直笔耕不辍,兢兢业业地思考和写作。人的本性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亚当·斯密穷其一生,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完整地揭示人的本质属性及其历史发展过程;阐释社会秩序的运行机制和法则,揭示人类发展的过程和目的。
  亚当·斯密一生正式出版了三部著作,一部是经济学著作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国富论》阐述了分工理论、货币理论、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建立了经济思想体系,该书也被公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另一部是道德伦理学的著作即《道德情操论》,阐述了同情理论、正义理论和美德理论,建立了伦理学体系。还有一部书即《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人及军备的演讲》,简称《法学讲稿》,是亚当·斯密在法学方面做的演讲,经过两个学生笔记汇编而成的书籍。《法学讲稿》虽然不是亚当·斯密生前出版的著作,但两个学生的笔记非常详细,非常完整地阐述了亚当·斯密的法学思想,这对于研究斯密的思想极为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详细地理解亚当·斯密的完整思想。
  《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和贡献》分别从《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和《法学讲稿》来分析亚当·斯密的伦理学思想、经济学思想和法学思想,三方面相互映照,相互借鉴,真实地展现斯密心中的理想社会,阐述斯密思想的意义和价值。亚当·斯密的伦理学思想、经济学思想和法学思想是相互贯通的。该书逐一分析亚当·斯密思想的概念和定义,并阐述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相互关系,从而完整地解读斯密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和贡献》:
  一三种感情做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也即有一个平衡点,感情,也是如此。周围的事物引起我们的每一种感情,都有一个合宜点,显然,每一种感情都有一个中庸的程度,偏其方向也就偏离了公正的旁观者能附和它的那个程度了。在论述各种感情的合宜程度时,亚当·斯密主要阐述了三种感情:不和乐的感情、和乐的感情和自爱的感情。
  不和乐的感情主要是指怨恨和愤怒之类的感情,这类感情是需要被压制到一定程度内才可以被公正的旁观者所接受的。斯密指出,愤怒和怨恨也是通过全身心的想象,公正的旁观者往往倾向于否定这种感情,不喜欢这种负面情绪,因此,愤怒和怨恨这种感情要想让人觉得合宜,让人觉得可以接受,那么只能将其控制到一个较低的程度。比如一个人受到极其不公平的对待,他应该勃然大怒,如果他只是相对温和地表示了反抗和生气,公正的旁观者则会附和,我们也会理解和认可他的生气和愤怒。
  对于怨恨和愤怒类似的感情,我们的同情感指向两个人:一个是拥有也即发作这类感情的那个人,另一个是这类感情发作时针对的那个人。这两种人恰恰是这类感情的相互对立的双方。我们对前者所怀有的同情可能激发我们相似的感情,对后者的同情可能引起我们的担心和害怕。因为他们两者都是当事人,所以,我们对两者都表示关心;并且对一方可能承受的痛苦的担心,减弱了对另一方已经承受痛苦的愤慨。因此,我们对受到挑衅的人的同情,必然达不到他心中自然激发的这种感情的程度,这首先是因为对这类感情一般来说是低于其他原始情感的那种可能产生同情的程度,而且也因为我们对另一个人怀有相反的同情感,从而减弱了最终的同情程度。任何事物的合宜性和让人觉得是否愉悦,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直接效果,也取决于该事物的长远影响。如果一个人心地善良,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他就不该心生怨恨和愤怒之情,因为怨恨和愤怒是最容易毁灭幸福的凶手;如果一个人满心怀有感激之情和仁慈之情,他就会觉得幸福安心,因为心怀感激和仁慈,最容易使心灵愈加宁静和安详。
  和乐的感情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积极能量、散发着阳光般温暖的情感和品质,能够使每个人都愿意接受,也容易被公正的旁观者所认可和赞同,比如仁慈、友善、尊敬等。斯密指出,豪爽、大方、友善、温柔、仁慈以及所有这些具有温暖品质的情感,因为它们有着渗透人心的积极能量,给人以光明和希望,因此会引起几乎所有人的同情共感。这些情感无论表现在言谈举止上还是具体的行为中,也无论这些情感指向的对象与我们是否亲疏,都会让我们觉得美好和温暖,也必然会引起公正的旁观者的同感共鸣。
  公正的旁观者对感到那些感情的人的同情感,同那些感情所针对的对象的人的同情是一致的。这些和乐的感情分为两个对象:一个是发出该情感的对象,我们可以称其为实施方;另一个是接受该情感的对象,我们可以称其为接受方。公正的旁观者对该类和乐的感情的认同与实施方发出的感情相一致。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对后者的幸福所产生的注意力,增加了我们对另一个把感情投入在同一对象的人所具有的情感的同情,因此,我们有着最激烈的同感倾向对仁慈的情感激发起同情感。它们在各个方面都让我们感觉到舒心和愉悦。感觉到被人所爱,会感到无与伦比的满足,对一个心思细腻又敏感的人,被人所爱的幸福远远胜过一切现实的利益。爱的情感本身对于心中有爱的人来说是合乎人心、令人愉悦的。爱抚慰人心,让人欢欣鼓舞,有利于维持生命的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在所爱的对象的心灵上,爱必定会产生感激和使人心情美好,备感愉悦。他们的相互关心使彼此幸福,而对这种彼此友爱的同情,又使他们同其他任何人保持心灵幸福的一致性。例如,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相友爱、互相尊重,而且能相互体谅,为这个家庭共同承担责任,这是多么祥和、和谐和温暖的家庭,即使我们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关系,当我们想到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我们也会自然产生一种美好和温暖的感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文献
二 国内研究文献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
一 本书的创新点
二 本书的不足

第二章 亚当·斯密的同情思想
第一节 同情的原理
一 同情感的产生
二 同情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想象力和合宜性
一 想象力
二 同情的合宜性
第三节 公正的旁观者
一 公正的审判长
二 合宜性评价机制
第四节 赞美和谴责
一 赞美和谴责的分类
二 赞美和谴责的起源

第三章 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
第一节 功过感
一 感激和怨恨的感情
二 报答和惩罚的实现机制
第二节 功过感的判断
一 动机和结果
二 直接同情和间接同情
第三节 正义的本质
一 正义的美德
二 正义的功能
第四节 正义的属性
一 正义和仁慈的关系
二 正义和公正的旁观者的关系
第五节 正义的发展
一 正义的自然起源
二 法律和伦理
第六节 情感和道德判断
一 三种感情
二 道德判断

第四章 亚当·斯密的美德思想
第一节 审慎
一 审慎的美德
二 审慎论的发展
……
第五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法律思想
第七章 亚当·斯密的理想社会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