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文库
社会主义为了在与资本主义的经济竞争中获胜,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确立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道路。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型、开放型经济发展、文明形态转型,介绍涉及这些转型的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化,探索它们所推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本书指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是产业与技术的变革,更是发展目的的更正。
本书所说的转型发展,是指在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产业革命基础上,在相关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变局的背景下,一国社会经济所发生的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文明形态转型。因此,转型发展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经济发展的内容,或者说,转型发展不仅有狭义的经济发展内涵即经济结构的升级,还有经济形态的变迁与经济关系的改进等重要内容。
本书所说的经济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在坚持原有的理论基础、学科范式的前提下,部分具体的观点与时俱进,有所改进。本书尝试的改进包括在三方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一是在深度方面,例如在第二章中深化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学说;在第四章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市场与计划的理论;在第八章中深化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论。
二是在广度方面,例如在第五章中,将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拓展到经济增长方式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第九章中提出国际价值链的“环节价值”是当代价值形态;在第十章中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从经济系统拓展到生态系统,提出生态价值论。
三是在视角上转换经济理论的表述,例如在第三章中拓展经济关系新视野,从职权关系、产权关系、社会契约关系来分析经济体制及其变迁;在第六章中从当代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视角更新经济范畴;在第七、第八章中从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等来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使命…………………………… 1
第二节 第二节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治经济学…………………………… 11
第二章 经济制度竞争与经济体制转型…………………………………… 17
第一节 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 17
第二节 经济体制转型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5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 31
第三章 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社会形态理论………………………… 39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学说……………………………… 39
第二节 劳动时间经济的历史假说………………………………… 42
第三节 “物”的依赖关系下的社会分工与财富分配…………… 47
第四章 转型中的三大经济关系…………………………………………… 52
第一节 经济关系新视野:职权关系、产权关系、社会契约关系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三大经济关系的依据与历史由来……………… 58
转型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II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经济关系……………… 64
第五章 转型中的国民经济运行…………………………………………… 78
第一节 国民经济运行的两种调节………………………………… 78
第二节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 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及其世界意义………………… 88
第四节 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94
第六章 转型中的经济增长……………………………………………… 101
第一节 扩大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01
第二节 经济转型的大趋势: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 109
第三节 转型依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16
第七章 经济范畴的更新………………………………………………… 124
第一节 经济学范畴的重新界定………………………………… 124
第二节 价值的实质与表现……………………………………… 129
第三节 融入知识经济与生态经济视角的财富与资本范畴更新134
第八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发展新理念……………………………… 145
第一节 共同富裕与科学发展…………………………………… 145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方式………………………………… 151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新理念………………………………………… 159
第九章 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 172
第一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 172
第二节 “民生论”………………………………………………… 182
第三节 劳动力价值新论………………………………………… 189
第十章 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理论……………………………………… 200
第一节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 200
第二节 国际分工与对外开放…………………………………… 205
第三节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209
第四节 国际价值链的环节价值是当代价值形态……………… 214
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经济理论 …………………………… 22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经济理论特点…………………… 22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经济学概念 …………………… 228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与社会历史发展……………………………… 238
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52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