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用以解析多数中等收入经济体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而难以迈进高收入的现象。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经济增长及其动力转换,而产品空间演化推动的产业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中国2010年迈进上中等收入水平,目前处于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基于对中国的借鉴价值,《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比较》选取同处亚洲区位、目前位于上中等或高收入水平、具有一定发展规模、非矿产资源型等的日本、韩国、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为研究样本,采用产业升级领域近期前沿的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通过各国中等收入阶段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比较,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来探究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升级路径。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比较》将产品空间理论的思想和指标体系主要拆分为四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一,已有生产能力禀赋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经济复杂度是产品空间理论中偏向宏观的指标,可以定量测度已有生产能力禀赋。二,已有生产能力禀赋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密度是产品空间理论中偏向微观的指标,可以细化和具象化产业升级路径。三,产业升级潜力的比较。产品空间理论不但可以解释还可以预测经济增长。四,产业政策的比较。产品空间理论认为产业政策不可或缺,政府应积极解决信息外部性及协调外部性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