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的识别与防治》:
三、中毒判断
(一)临床表现
1.酸类灼伤
1)无机酸灼伤
在无机酸灼伤中,硫酸、盐酸、硝酸灼伤最为常见,三者共占酸灼伤的80%以上。无机酸灼伤后由于痂皮掩盖,早期对深度的判断较一般热力烧伤困难,不能因无水泡即判为浅度烧伤。另外,创面颜色的改变与创面深浅也有关系,潮红色最浅,灰色、棕黄色或黑色较深。
(1)硫酸灼伤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与水后可放出大量热量。在所有酸灼伤中,硫酸灼伤发生率最高。硫酸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浑浊,以致失明。浓硫酸产生的烟雾含有三氧化硫,可引起明显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呼吸困难或肺水肿;重者可引起喉痉挛或声门肿胀,引起窒息死亡。口服硫酸后引起消化道灼伤,甚至形成溃疡或发生穿孔。硫酸灼伤的焦痂呈黄色,后转为棕褐色或黑色。痂皮的色泽、外观、硬度均类似Ⅲ度烧伤焦痂。痂皮柔软者烧伤较浅,韧者如皮革样烧伤较深;色浅者烧伤较浅,色深者烧伤较深。
(2)盐酸灼伤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能溶解多种金属并同时释放热量。盐酸可呈氯化氢气态,引起气管一支气管炎、睑痉挛和角膜溃疡。盐酸焦痂为淡白色或黄蓝色,后转为灰棕色。浓盐酸产生的高浓度氯化氢酸雾吸人后,大部分滞留于上呼吸道黏膜,对局部黏膜有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甚至引起肺水肿、喉痉挛或水肿,甚至导致窒息而死亡。
(3)硝酸灼伤硝酸为无色液体,与水混合后释放热量,氧化性强。浓硝酸与空气接触后产生刺激性的二氧化氮,经呼吸道吸人后,与肺内的水分接触形成硝酸和亚硝酸,易引起肺水肿。硝酸焦痂呈现黄色或橙黄色,后转为黄褐色或暗褐色。
(4)氢氟酸烧伤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无色透明。氟是十分活泼的卤族元素,具有强烈腐蚀性,可以引起特殊的生物性损伤,具有原生质毒作用。由于氢氟酸中的F-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其损伤作用是进行性的,氢氟酸与皮肤接触后形成的多种盐(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铅除外)均溶于水,所以F-可以不断离解,并渗透到深层组织,如不及时正确处理,灼伤面积和深度将继续加大。氢氟酸灼伤皮肤黏膜损害程度与氢氟酸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部位及处理方法有关。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受害组织越柔软或致密,作用就越迅速而强烈。接触高浓度(50%以上)氢氟酸,会马上出现疼痛和皮肤黏膜损伤。接触较低浓度(40%以下)时,可在数小时后出现疼痛及皮肤黏膜损伤。典型的皮肤损伤的演变过程为局部皮肤最初出现红斑,渐渐发展为白色的质地稍硬的水疱,水疱中充满脓性或干酪样物质,再发展为淡青灰色坏死,而后形成棕褐色或黑色厚痂,脱痂后形成久治不愈的溃疡,局部疼痛难忍。高浓度氢氟酸灼伤常呈进行性坏死,溃疡愈合极为缓慢。严重者可累及局部骨骼,尤以指骨多见。表现为指间关节狭窄,关节面粗糙,边缘不整,皮质增生,髓腔狭小,乃至骨质吸收等类似骨髓炎的征象。可能引起指(趾)甲下损伤。严重的氢氟酸烧伤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导致致命的低钙血症。对于浓度大于50%,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1%、烧伤面积大于5%的任何浓度的氢氟酸烧伤和吸入浓度在60%以上的氢氟酸烟雾者,常可引起低钙血症,并下出现手足抽搐、心律失常、嗜睡、呕吐、腹泻、流涎、出汗、低氧血症及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同时,低钙血症也是氢氟酸灼伤的主要致死原因。
(5)铬酸灼伤铬酸的溶液、蒸汽、粉尘(铬酸盐)均可引起烧伤和中毒。铬化合物中的铬离子有2价、3价和6价,其中以6价铬离子毒性最大。且6价铬离子溶解度高,对皮肤黏膜组织有很大的腐蚀性,同时,铬离子在体内可使蛋白变性,干扰酶系统,穿透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并在还原的过程中产生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所以,铬酸或铬酸盐在引起皮肤黏膜灼伤的同时,可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铬酸灼伤后皮肤表面为黄色,早期创面疼痛难忍。当发现有溃疡时,则已很深。溃疡外口小,内腔大,可深及肌肉及骨骼,愈合很慢。黏膜可形成多发性小溃疡,鼻黏膜充血、肿胀,继而发展为灰白色溃疡,多发生鼻中隔处,形成出血或鼻中隔穿孔。从创面吸收的铬离子引起全身中毒,即使中小面积烧伤亦可造成死亡。通常表现为头昏,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继而发生神志不清和昏迷,往往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和发绀。肾脏是铬酸从体内排出的主要途径,早期尿中就可出现各种管型、蛋白质和血红蛋白,最后发生无尿和尿毒症而死亡。
2)有机酸灼伤
(1)草酸灼伤草酸虽酸性较低,但在高浓度时仍有腐蚀性。皮肤灼伤会引起局部腐蚀、发炎、溃烂、坏死;眼睛灼伤可引起疼痛,角膜、结膜发炎或溃疡等症状。口服草酸可产生口腔疼痛、溃疡、吞咽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吐血、便血、胃肠道穿孔、休克等。皮肤、黏膜接触草酸后易形成粉白色顽固性溃烂,且经创面吸收的草酸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在肾小管管腔致使肾脏功能障碍,同时使血钙降低,引起抽搐、昏迷、心慌等并发症,严重时导致死亡。
(2)冰乙酸灼伤浓度较高的乙酸具有腐蚀性,能导致皮肤烧伤,眼睛永久失明及黏膜发炎。冰乙酸灼伤痂皮颜色的变化与损伤深度的深浅有关,一般潮红色最浅,灰黄色次之,而棕黄色或黑褐色且有斑纹的往往提示较深。误服冰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冰乙酸对眼睛亦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引起流泪、眼痛、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重者引起角膜溃疡、混浊,甚至失明。若在皮肤黏膜灼伤的同时吸人大量浓乙酸,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出现呕吐、血性腹泻、溶血,甚至休克。
(3)甲酸灼伤甲酸无色而有刺激气味,且有腐蚀性,人类皮肤接触后会起泡红肿。甲酸可引起皮肤、黏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变态反应。浓度5%~7%的甲酸可致皮肤灼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