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孩子一定要学的礼仪课:把孩子培养成有教养、受欢迎的人
0.00     定价 ¥ 3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68274722
  • 作      者:
    [意]妮席娅·拉尼亚多
  • 译      者:
    唐冲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关乎一个人的教养,更关乎他的人缘和未来!!

◆一个懂礼仪、有教养的人他,他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散发着个人的人格魅力,让人觉得舒服、觉得亲切!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都会被接纳、受尊敬、受欢迎!他会结识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机会,长大后也会有更多的贵人相帮!

◆“如果要让孩子在将来成为有担当的、幸福的人,就得重点培养孩子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举止粗鲁不仅会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还会使自己难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贝里·布雷泽尔

展开
作者简介

  妮席娅·拉尼亚多,意大利女作家、记者,从事哲学、心理学及家庭问题治疗研究多年,曾担任《女性与母亲》《一起》杂志的主编,撰写多部写给家长的作品,多数由雷德出版社出版发行,如《如何教孩子变得聪明》《顽皮的孩子和绝望的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孩子的智慧》《我的孩子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与孩子谈性》等,她的多部作品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唐冲,硕士,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意大利语专业,现担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专业教师。从事意大利语教学和翻译多年,具有丰富的口、笔译经历。至今已翻译多部童话故事集,例如《蓝天鹅睡前童话故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礼仪不仅关乎一个人的教养,更关乎他的人缘和未来!一个懂礼仪、有教养的人,他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散发着个人的人格魅力,让人觉得舒服、觉得亲切,也让你愿意接纳他、尊重他、欢迎他。这样的人,会结实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机会,也会有更多的贵人相帮!

本书是一本写给家长的“礼仪教养指南书”。本书包含很多生活经验和建议,还提供了一些教导孩子的方法,这使得孩子在向世界展现自己时,既能显出自己的教养及人格魅力,又让他人觉得舒服、亲切!

在这本书中,告诉家长:

如何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而不否定自己;

对不同年龄段孩子,要有哪些礼仪要求;

在与人会面、聊天、聚餐等场合,如何做到举止得体;

在学校、饭店、度假胜地、公交车、医院等公共场合,应遵守哪些礼仪,从而受人欢迎……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都会受欢迎!从现在开始,教孩子做一个懂礼仪的人!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要让孩子在将来成为有担当的、幸福的人,就得重点培养孩子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举止粗鲁不仅会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还会使自己难以很好地表达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贝里·布雷泽尔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如何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而不否定自己?

当看到我们的孩子经常用武力迫使他人屈服时,我们那种无法掩饰的得意溢于言表:我们心里差不多就有底了,因为我们认为孩子长大后会知道如何让别人尊重自己。

事实上,多项研究反映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孩子从小就让自己变得“傲慢”,那么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时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因此,一方面需要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这很重要;另一方面绝不允许孩子擅自以侵略性的和霸道的方式来表达需求,这也很重要。

那么,问题在于如何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而不否定自己。

1. 当说了太多“不”的时候

心理学家贾娜•博拉科•威廉姆斯(Gianna Polacco Williams)指出:“当孩子开始说‘不’,并且很早就开始的时候,他也能接受‘不’。孩子在两岁时每说三个字就会说一个‘不’,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并且也是孩子准备好接受别人对自己说‘不’的标志。从这个年龄开始,对孩子设置一些限制是很重要的。据说,如果孩子很好地度过了说‘不’的时期,那么他在12至16岁的叛逆期中遇到的问题将会更少。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内部参考标准,即得有人说‘这个可以做,那个不能做’。孩子们得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这不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们不能做,而是因为做那些事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会让妈妈或爸爸不高兴,也会给自己带来危害。这些不能做的事情会被内化到孩子们的思想中,它们会对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因为在做事情之前孩子们都会问自己:‘谁知道这会不会让……觉得讨厌呢?’”

这些“不”表明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它们给出了孩子正确行为的参考框架。即使孩子会本能地试图反抗它们,但他也会觉得这些“不”还是有必要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个参考框架的边界将变得更宽广或更灵活,但边界会一直存在下去。

可笑的是,正是那些没有受到任何限制的孩子会感到迷失了方向。这些孩子孤身一人,他们不知道如何引导他们的精力,他们感到自己被忽视,于是就通过侵略性和挑衅性行为试图吸引那些照顾他们的人的注意力。

如果将我们与孩子的沟通都记录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些沟通中充满了“不”。

从孩子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开始,大人使用最多的词就是“不”。当孩子从护栏伸出头来时,就会听到一个“不”。当孩子正要去抓煮沸的锅时,会听到一个迫切的“不”。当孩子向大街跑去时,就会听到一个惊慌失措的“不”。于是,“不”就成了孩子第一个会理解与发音的词。

然而,滥用“不”会适得其反。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表明,当老鼠处于自由活动受限的环境中,短时间内就会引发神经官能症,即“持续的焦虑,以致产生耐不住环境的感觉”。

以色列伟大的心理学家鲁文•费尔斯坦(Reuven Feuerstein)证实了这一点:“一个自信的孩子就是一个可以在明确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的孩子。”例如,在我们认为适合孩子观看的一系列电视节目中,让孩子自己决定看哪些节目。同样地,孩子可以选择是吃香蕉还是吃苹果,但不允许他玩妈妈的首饰,或者翻找家里的证件。

在给予孩子自主权时,必须避免两个极端,即过度控制和过度放纵,因为两者都会导致负面结果。

一方面,如果孩子总没有机会自己做决定或表达意见,就会反抗。长时间说“不”,当然也就不会独立并自主地采取行动。

另一方面,相反地,如果孩子的所有行动都不受我们控制,而且他还可以自由地执行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那么他将会变成一个难以管理的小“怪物”。

2. 如何给孩子定规矩

当孩子与保姆在一起时,孩子总是像天使那样可爱,但父母一回家时孩子就变成了讨人厌的“熊孩子”。事实上,这样的情景经常出现。专家们解释说,孩子与保姆的关系,并不会因情感介入或过度的教育焦虑而变得复杂,这就是要给孩子规定这些“不”,且不带一丝犹豫和怀疑的原因。

保姆跟孩子说“不”只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让她讨厌或者孩子的行为会带来危险。而对于我们父母来说,我们每对孩子说一个“不”就会引发难以描述的苦恼:“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拒绝了吗?”“这是他为他整天没有见到我而惩罚我的方式……”“他是在嫉妒他刚出生的弟弟……”。

多年来,“规矩”这个词与压制、随波逐流和否定自发性联系在一起,因此不是那么受欢迎。以前,理论上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应受任何能将其创造力扼杀在萌芽中的规则限制。现如今,人们重新认为:如果给孩子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助于引导孩子走向自主与自信的漫长人生道路。

“规矩”并不是指“打屁股”或“压制”,它是一门更为复杂的艺术,包括如何控制孩子过剩的精力,并将其导向那些“正能量”的目标。

为了让孩子能理解并内化我们制定的规矩,这些规矩必须具备某些特定的特征:为数不多的、连贯一致的、坚定不移的、相互约束的、受人尊重的,等等。因为这些规矩都是以我们自己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为基础的,所以这些规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正能量的。

规矩必须是为数不多的

将禁令的数量尽可能地减到最少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允许孩子玩刀,那么就不要在孩子与大人一起就餐时向他提出不要玩刀的嘱托和禁令。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新技能,从而赋予孩子一些责任。例如,孩子能够操纵电子游戏的游戏键,却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勺子。虽然这个转变过程需要一点耐心,但是值得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智力有什么关系呢?/ 1

1.形式的虚伪和礼貌的美德   /4

2.社会智慧   /4

3.小小词汇表   /7

4.日常生活琐事的道德规范   /9

 

第二章 如何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而不否定自己?/ 13

1. 当说了太多“不”的时候   /15

2. 如何给孩子定规矩?  /18

3. 如何有效地跟孩子说“不”?  /22

4. 面对“熊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   /26

5. 对孩子少一些控制,多一些鼓励   /29

 

第三章 教养养成日志/ 33

1. 18~24个月   /35

2. 2岁   /36

3. 3~4岁   /36

4. 4~5岁   /37

5. 6~7岁   /38

6. 7~8岁   /38

7. 8~9岁   /38

8. 9~10岁   /39

9. 10岁后   /39

10. 15岁   /40

 

第四章 会面与介绍/ 43

1.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46

2. 克服陌生人恐惧   /47

3. 眼睛的魅力   /48

4. 礼仪规则   /49

 

第五章 态度和语气/ 55

1.语调像音乐一样好听   /59

2.礼仪规则   /60

 

第六章 谈话和聊天/ 63

1. 伤人的话  /66

2. 如何抵制孩子说脏话 ?  /66

3. 为何得到粗鲁的回答?   /67

4. 如何抵制孩子粗鲁的回答?   /72

5.礼仪规则   /74

 

第七章 午餐、晚餐和间食/ 81

1. 餐桌上的乐趣   /84

2. 十件要做的事   /94

3. 十件不要做的事   /95

 

第八章 身体礼仪/ 97

1.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习惯   /99

2.礼仪规则   /100

 

第九章 电视、电子游戏和互联网/ 105

1.电话和电子游戏礼仪规则   /109

2.互联网及“网上礼仪”规则   /110

 

第十章 公共场所的礼仪/ 117

 

1. 孩子任性   /119

2. 公共场所礼仪规则    /120

3. 乘坐交通工具礼仪规则   /128

4. 度假胜地礼仪规则   /135

 

第十一章

礼遇地球/ 139

三“R”规则 :尊重、节约、回收   /142

 

参考书目/ 14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