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V.S.奈保尔感人至深的家庭私记录,2019年全新修订版
唯有梦想才能激励梦想:一本比小说更打动人心的父子书,奈保尔一生的力量之源
一位伟大作家的成长史,一位“失败”作家的奋斗史,一个引人入胜、关乎梦想的奇迹般的故事。
送给每一个离家在外的人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读这本书,它太感人、太私人、太令人痛苦了。——V.S.奈保尔
这是一对由爱和尊重以及文学野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父子的故事。家人之间亲密、深刻、坦诚的交流,描绘了一部深刻而感人家族史,见证了伟大文学天才的成长之路。
十七岁,V.S.奈保尔考取政府奖学金,离开特立尼达赴牛津读书,从此开始和父亲的书信往还。四年后,父亲过世。又四年,儿子的作品成功出版。本书收录了1950至1954年间V.S.奈保尔和父亲及其他家人的往来书信。
记述伟大文学天才真实的成长之路,249封不同寻常、亲密坦诚的家书,写出了一对由爱、尊重、共同的理想所联结的父子的动人故事。这是一位伟大作家的成长史,一位“失败”作家的奋斗史,一个引人入胜、关乎梦想的奇迹般的故事。
我很想家。你知道我渴望什么吗?我渴望那毫无预兆突然降临的夜幕,我渴望夜里狂乱的暴雨。我渴望听见暴雨砸在屋顶的单调声响,或者,雨点落在美丽的野生芋类植物宽大叶片上的声音。总之,我渴望回家,想念家的气氛。我想念骑车,想念大海,想念里亚尔托电影院的后排座位,想念我抽过的那种香烟,想念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丢脸的事。
111/V.S.奈保尔写给西帕萨德·奈保尔
大学学院,牛津
1952/3/7
亲爱的爸爸:
你的信把我逗乐了。你的笔迹把我逗乐了。(……)
你还抱怨每天下午都很想打个盹儿。在热带,每个下午都该睡觉。你无法体会我在这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要学习有多么困难。这样的天气就是让人无所事事、懒懒散散的。
学院办公室将我写的故事打了出来。周一的时候,我把它寄给了斯万齐。今天—三天之后—我收到了回复。他认为我的初稿“写得极好”。四月二十七日,这个故事会被播出,可能会让我自己来读。这意味着我能拿到更多钱。事实上,这是斯万齐第一次对我不吝夸奖。他说我第一个故事的结尾写得太文绉绉了,第二个故事太复杂冗长了。这个故事写得非常好。我肯定是进步了,对吧?
我很想家。你知道我渴望什么吗?我渴望那毫无预兆突然降临的夜幕,我渴望夜里狂乱的暴雨。我渴望听见暴雨砸在屋顶的单调声响,或者,雨点落在美丽的野生芋类植物宽大叶片上的声音。总之,我渴望回家,想念家的气氛。我想念骑车,想念大海,想念里亚尔托的后排,想念我抽过的那种香烟,想念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丢脸的事。
我会争取这个夏天回家一趟。我唯一担心的是回英国会不会有问题。两个星期之内,我会去伦敦的旅行社问问。
我觉得我写信写得比以前多了一点。我现在必须停笔了,因为我还要写一篇明早要交的文章。
爱你的维多
·
20/西帕萨德·奈保尔写给V.S.奈保尔
家
50/10/22
亲爱的维多:
我的打字机出了点故障,纸的右边缘打不上字。所以只好像这样把信纸对折。
你写的信有种自然而然的吸引力。如果你能在信里写写牛津的人和事,特别是人,我可以把信件编成一本书:《父子书》,或者叫《我的牛津家书》。你觉得怎么样?卡姆拉在这方面似乎不行。你可以,我确定。你若能把这种自然而然的吸引力带到你的任何作品中,那你不管写什么,都会熠熠生辉。我认为,一个人在其作品中有这种自然的流露,大部分是因为不焦虑。他没有为自己立下太大、有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我知道是因为我是过来人。我若是想讨好读者或者雇主,就会产生焦虑,然后通常会失去平衡,搞砸一切。我开始不那么专注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转而开始琢磨写什么最能讨好那个人。结果自然是矫揉造作。除了你自己,不要去讨好任何人。只须考虑你是否准确地表达出了你想表达的东西——不要卖弄;带着无条件的、勇敢的真诚——你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因为你就是你自己。(……)一定要把说自己必须说的作为目标,并且说得明白晓畅。若是在追求晓畅的同时不得不忽略语法,那就忽略吧。若是为了追求发音的和谐悦耳不得不使用很长的单词,那就用吧。我的上帝啊!你觉得文学归根结底是什么呢?要发自内心地写作,而不是为了脸面。大部分人写作是为了脸面。要是一个半文盲的罪犯在平常时候给他的心上人写了一封很长的信,那么,这封信会和这类人平日写的大部分信件差不多。要是这封信是这个罪犯在临刑前写的最后一封信,那就是文学,就是诗歌。这就是班扬的《天路历程》伟大的原因。这就是甘地的作品伟大的原因。
(……)
你的感冒怎么样了?还有没有症状?告诉我们。这儿人事都好。我们大家都爱你。
爸爸
简介
编者的话
第一部分1949.8.21~1950.9.22从西班牙港到牛津
第二部分1950.10.5~1950.12.16在牛津的第一学期
第三部分1951.1.1~1951.4.14春季学期,复活节假期
第四部分1951.4.20~1951.9.13夏季学期,暑假
第五部分1951.9.20~1952.1.8秋季学期,圣诞节假期
第六部分1952.1.16~1952.4.15春季学期,复活节假期
第七部分1952.4.21~1952.9.28夏季学期,暑假
第八部分1952.10.3~1953.8.8最后一学年
第九部分1953.8.10~1953.12.14家庭悲剧
第十部分1954.1.8~1957.6.30作家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令人震惊......迷人......奈保尔的家书痛陈孤独和分离,但本书的核心是一位作家感人的成长故事。
——《波士顿环球报》
非凡而动人......这本书有多充满希望,就有多悲伤。
——《星期日电讯报》
引人入胜。
——《泰晤士报》
真正的英雄是父亲。他信仰文学,也相信人。
——《新共和杂志》
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真实背景,令人着迷。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它告诉我们,奈保尔的父亲,西帕萨德·奈保尔,与毕司沃斯先生相比,不那么幼稚,更不那么无拘无束且更加世故;但是这父子两人分享了一种不受约束的愉悦,同时也被同一种难以忍受的焦虑所困扰。
——詹姆斯·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