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慧对世界怀揣着巨大的善意,珍视生命中的微光,他的写作真诚、舒展、优美,文字细腻,情怀广大,他的写作,正在努力拓展散文的疆域,并对汉语的沉静与绚烂有自己独特的体悟。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盛慧的散文很有味道,他从日常生活出发,以诗性的文字写出了生命的痛感、质感与美感。
——程永新
盛慧着迷于句子的手艺,他的散文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绵密、轻盈、朴素、动人,充满意外的惊喜。
——邱华栋
盛慧的文字浸染着深情,字里行间弥漫着江南的水气与往日生活的痕迹,令人着迷,让人回味。
——聂震宁
《外婆家》是著名作家盛慧的*新散文集,所选篇目包含乡愁、童年、亲情和人生感悟等主题。作者以至真至善情怀,写至纯至美文字,展示了一个和乐敦厚、充满温情的江南水乡。
水像一个手势
我的家在江南水乡,是青皮石条杨柳岸的那种。
我记得早晨灰暗的芦荡里清脆的拨橹声,记得五月里一天连着一天的缠绵的雨声,记得瓦楞里麻雀凄切的叫声。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雕花木窗,每一张桃花心木的椅子,每一挂橙色的钟摆,都浓缩成木楼梯上的吱嘎声,不知从哪一眼漆黑的月牙窗里出来,在巷子里悠悠地回荡。
黄昏、羊群和刈草的女子,穿过那棵开着紫花的楝树,绚丽的光线打在朴素的事物上,宁静而安详。这个时候,我喜欢登上老房子,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面对温暖的炊烟,面对隐约的地平线,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恬淡的麦香;我就会听到房子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我就会感受到幸福,幸福真的是一种难以说出的感受。
黑漆漆的雨夜,打一把纸伞从湿润润的房间里出来,在巷子里踩出许多潮湿的声音。一扇扇的门罗列在身体的两侧,有的紧闭,有的半开,有的虚掩,映衬着夜色的灯火,让夜色更加深邃。我总是站在水洼里,让夜色和水的凉意渗进胶鞋。水像一个手势在门口摇晃,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女子,挽着古典的发髻,神情忧郁地从门里出采,发出几百年以前那种开门的声音,我会幸福得不知所措。雨水淅淅沥沥,又近又远,时疾时缓……
深深的南方庭院,大抵都有红漆的门楣,挂着——些风干的粽叶,黑漆的大门上挂着黄铜的门环,门槛边堆积着儿只破瓮,雨打在上面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很轻,很轻。院子很暗,走进去,就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黄历,有一种沉重感和沧桑感。葡萄藤、香椿树、车前草、马齿苋镶成一幅忧郁的木版画。屋子年久失修,明瓦上布满蜘蛛网,—只青瓷的碗碟里盛放着甜糯米酒……有时候,我常常在想,故乡的房子真的是很老很老了……
没有一座房子是永远不倒的。—座房子破了,旧了,就应该倒掉。倒掉的房子变成了许多碎片,每一片又都一败涂地演变成一座宫殿。小时候,我们游泳的时候会摸到一些凉冰冰的瓦片,这些都是记忆。那个时候蓝蓝的天一下子变得苍茫起来。我们坐在桥上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些瓦片是怎样到河里来的,河又是哪一年开凿的,树的种子又是哪一年不小心从哪一只鸟的嘴里掉下来的,我们就这样在时间里迷了路。所以我总在想,我们是活在一个又一个谜语里的,我们不断地猜,越猜越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们消失,我们也变成了谜语。
真正读懂故乡的房子是在离开故乡以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不断去寻找喜欢的房子住下来。准确地说,我不知道我应该选择怎么样的房子,我永远都找不到什么样的房子。这一点我是知道的。但是寻找本身就是一切。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形式的问题,然而形式本身就是内容。见过许许多多的房子,每一间房子都有一种东西让我们感动,有的含蓄,有的粗抽,有的端庄,有的古朴。我知道,找它们并不是因为它们只是房子,而是因为它们通了灵性,通了灵性的房子就算是家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房子的意义比家更加质朴。许多年以后,原来的家消失了,家的痕迹便在一些斑驳的石头、桐油大梁和陈年的稻草上镌刻下来,即使倒了仍然演绎着一些故事,就算只剩下一点点的感觉,那感觉也萦绕在心灵深处最温柔的角落。我走了,这一生离故乡越来越远,可是不管我走多远,我依然听见故乡的房子在风中歌唱。
目录
胃的回忆
风像一件往事
十二月
春软
记得
生日
水像一个手势
乡村的夜晚
灶屋
腊月的最后几天
次品
哈利路亚
一瞬之夏
世界如此遥远
1985-1990:小学时光
集邮记
南方葬礼
乡村的节奏
最后的晚餐
小镇上的“圣诞老人”
被遗忘的北街
不速之客
外婆家
将尽
人间一别
归期临近
除夕夜的火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