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的文字细腻温情,日常的琐事、平常的人物,却构建成一个独特的世界,世界中的人物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有血有肉、满含热度。却从平淡中升华出丝丝感悟与哲思,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对人情别具一格的思考与视角。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对抗战到改革开放40年的乡村发展做了生动的描述,文中既有旧时代的大家闺秀 又有困难年代被诬陷贪污的镇长,既有来城里打工的好心保姆,又有90年代国企改革后喜忧参半的小员工……在范小青的笔下,我们可以读到的是江南的兴衰,是古镇的人情,在其看似朴实无华的描写中,勾勒了社会百态,字里行间娓娓道来的是漫漫历史长河中江南农村地区的生活轨迹。
一
后来祖母死了。
家慧跟着祖父在地脉岛上过日子。地脉岛是太湖中的一个很小的岛。乡志上说这个岛“小而孤绝”。
122 / 米 象
岛西的山村有一个很雅静的名字,叫寒谷。寒谷落照,这是一个很好的景致,只是外人并不知道。“波底夕阳红湿”,从前曾经有人这样描述过,在黄昏的时候,山村农家上空炊烟袅袅,与薄暮晚雾交融,飘飘忽忽,柔柔软软,少有尘世的喧闹。这一切外人都是不明白的。
寒谷山村古屋很多。家慧和祖父居住的待秋山庄,就是在寒谷。待秋山庄是祖父多年前买下来的。
待秋山庄不很大,大约有一两亩的地方。但是在祖母去世以后,这里只有家慧和祖父两个人住,另外有几个仆人,山庄就显得很大并且有点清幽有点冷寂。当然这种清幽这种冷寂正是祖父所要求的。
其实祖父是不寂寞的。
秦仲儒老太爷以课孙为乐,先是教导孙子家轩,家轩外出以后,他每天都给孙女家慧讲授“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当然,说是给家慧讲授,其实也是老太爷自己每日的温习。温故而知新,这是秦老太爷的座右铭。除教育孙辈的乐趣之外,秦老太爷藏书甚丰,且常常向人借宋、元抄本手录之,字划端楷,每抄一篇,都题识岁月于其后,倘若一时未曾借得好本,便是家中藏书也要抄录。此外,偶有知己老友来访,谈诗、论道、说佛、讲古,亦乃秦老太爷余生之乐事。倘若来客同样是隐居地脉岛,谈说半日足矣;倘若客自姑苏城来,总要留下宿夜,那便是谈上一日两日也是不能尽兴的。
秦仲儒生于 1862 年,青年时代应科举,得中光绪年间举人,后来又曾到日本留学。辛亥事后归国,北洋军阀各系轮番上下,秦仲儒亦随之上下。以后便回到苏州南园故宅,但此时南园已不再如先
大 家 闺 秀 / 123
前那般僻静清幽,因南园地利,许多人在此打建公寓,其中不乏一些达官贵人、官场幕僚。秦仲儒自己虽然是过来人,但如今对一些官场人物却是不待见,一心迁居。一日与数知己泛舟湖上,有人提及此事,说地脉岛有待秋山庄,情形如此这般,现庄主早已搬出,只有一老人家留守山庄,等待买主,只要有现钱,此人寰蓬莱,唾手可得。秦仲儒一生虽几经波折,但多年养廉,囊中不涩,手头尚有余钱。隔日秦仲儒便上地脉岛,一看之下正中心意。但是同行人中,有一位悉知内情的却把秦仲儒拉至一边,说,某史志曾记载待秋山庄乃一凶宅,常有仆佣暴毙,死因终是不明。秦仲儒问及原庄
主在几年内确是暴死过几个仆人,皆未查出死因。
秦仲儒听后一笑,说:“你不是活在这里么。”
老人家也是一笑,说:“我是活在这里呢。”
人 情………………………………………… …001
米 象………………………………………… …040
春风吹又生…………………………………… …081
大家闺秀……………………………………… …121
日出无声……………………………………… …187
城西故事……………………………………… …224
瑞 光………………………………………… …264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