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
0.00     定价 ¥ 180.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9665597
  • 作      者:
    潘军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潘军,男,1957年11月28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闲时习画,现居北京。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六卷)、《潘军作品》(三卷)、《潘军文集》(十卷)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哈尔滨话剧院、美国华盛顿特区黄河话剧团复演,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于米兰国际戏剧节公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多部作品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多次获得奖项。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存《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是一部绘画随笔集,以作者潘军在安庆的住所泊心堂命名,收录了他在其中绘画赏画的心得与感悟,先有绘画,而后有文字,绘画引发了文字,文字又解读着绘画,包括《写莲说》《观鱼和羡鱼》《随记》等三十余篇。文图相得益彰,引人入胜。
展开
精彩书摘
  《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
  五君子图
  自有倪瓒以来,后人只要以几棵树(或几竿竹)为画面主体,加之平远构图,都难免有模仿之嫌,好像这几棵树就是老倪家的私产,你动不得。明人董其昌、沈周,“清四僧”,以及新安画派的查士标等,都在其类似画作上注明“拟倪瓒笔意”等。这很奇怪。中国画南北二宗,由唐宋的繁杂,到了“元四家”这里,实际上开始做了减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使得绘画具有抽象与空灵意味。这中间,倪瓒居功至伟。虽然赵孟頫对元代山水画的疏体模式具有开创意义,但最终还是由倪瓒实现了提高与突破。尝想,这大胆的减法是否与倪高士的洁癖有关?米开朗琪罗有句名言: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倪瓒正是这样。显然.这一改变无疑是划时代的,一直影响到“清四僧”。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而弘仁则更加坦白,曾在画作题诗“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某种意义上,没有“元四家”,就没有“清四僧”,可以这么说,一部中国绘画史,有无倪瓒,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画家,是里程碑式的,当为大画家。而绝非如今那些在镜头前面摆样子高谈阔论,或者四下叫喊自己的画拍出了多少银子的角色。
  就五六株树,在倪瓒笔下显得如此生机盎然,董其昌、沈周的就显得刻板。弘仁和查士标则更加过分——新安画派虽然作为山水画的一派,有其鲜明的个性,但我不是很喜欢——那种把山体方块线条化的处理,太刻意,不洒脱,也远离了山水画的性情。这或许就是弘仁永远落在八大和石涛之后的原因所在。八大的抽象是生动的,笔墨是有趣味的;石涛的随意同样是生动的,笔墨也同样有趣。借用明清大文人张岱一句话:“天下之有意为好者,未必好;而古来之妙书妙画,皆以无心落笔,骤然得之。”这个“无心落笔”,并非指画家作画时胸无成竹,而是讲不能刻意;“骤然得之”,可能就是下意识问获得的那种意想不到的却又具有审美价值的效果,多少带有一点偶然性和运气成分。中国画使用材料是宣纸、毛笔和墨,纸有生宣、熟宣、半熟宣,受墨性能各异;笔有狼毫、羊毫、兼毫,用笔有轻重缓急,有中锋、侧锋、散锋,还有提按;墨有松烟、油烟,以及今天的新法制作,分干枯浓淡,加上水分的控制,是带有偶然性的。
  当然我并非想讨论这个。我要说的,还是我自己的画。
  这幅《五君子图》没有什么特指的含义,五根竹子——权当象征吧,竹下五个老者,悠闲自在,相见甚欢——我羡慕这样的生活。自我回故乡,就专门布置了一问茶室,经常会有朋友、同学来这里喝茶,也是谈笑风生。这种感觉在京城是没有的。于是就这么画下来了。一天,有朋友来访,看见这画便说:学倪迂呢。他大概是因倪瓒有《六君子图》才有了这样的联想。我挺纳闷,自我业余习画至今,看画不少,但从不临习,而倪云林的画也见得不多,总共不过二十来张吧。这画怎么就和倪瓒挨上边呢?
  看来影响并不在于依样画瓢的亦步亦趋,心里的印记就是影响。仅从形式感上.这张画也可以看作“向倪瓒致敬”的产物。
  倪瓒,1301年生于无锡。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倪瓒家族为江南著名豪富,早年丧父,由兄抚养。四十岁以前的倪瓒,过着富裕而风雅的名士生活,对酒当歌,吟诗作画,调声律,游四方。其人也生得眉清目秀,且有洁癖——关于这一点,民间流传的段子很多。元顺帝至正初年。社会动荡,烽烟四起,连年的战争让倪瓒思想日趋消极,最终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散尽家财,不隐不仕,浪迹江湖。“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这该是他的写照。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后人有这样的评价:“元代人才,虽不若赵宋之盛,而高士特著,高士之中,首推倪黄。”民间称倪瓒为倪高士,除了他的高超的学识与艺术成就,我想更在于他的气节。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并以诗明志:“只傍清水不染尘。”“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出重金请他作画,被他严词拒绝:“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后来竞因此遭受毒打,却毫不吭声,声称“一出声便俗”。所以,倪瓒的洁癖,不是癖好,而是气质。
  ……
展开
目录
前记
写莲说
观鱼和羡鱼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词意图
独立苍茫天地间——陈子昂诗意图
《东坡观砚》笔记
存心要画《赤壁赋》
空知返旧林——王维诗意图
空山一声松子落
《湖心亭看雪》随记
燕赵悲歌
惊天一曲《广陵散》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五君子图
纵然一夜风吹去——司空曙诗意图
人面不知何处去
关于《重瞳》的一些话
《天仙配》和《女驸马》
故乡的《十五贯》
京剧杂谈
从京剧《野猪林》说起
《三岔口》和叶盛章
闲话《白蛇传》
青衣·程派·张火丁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黄宾虹的山河情怀
画家漫说
古乡·朋友·文人画
纪念海子
怀念与哀思——悼汪涌
画牛随想
鱼鹰曲
祥瑞图
我的读书
我的绘画生涯
我毕生追求自由散漫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