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海之夜》:
寻找鲁迅——访东北大学
最早知道仙台这个地方,还是读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散文之后,知道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过书,老师藤野先生十分严格而又和蔼地在鲁迅那本课堂笔记上修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富有人情味的一个插曲。因此,仙台的印象早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这次去仙台访问日程中,早就有参观鲁迅的母校——东北大学的计划,按照计划,在日本朋友的陪同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访问团踏进令人神往的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国际交流课的先生在简朴的接待室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学的历史和概貌,让人十分感兴趣。日本东北大学创建于1907年,当时叫东北帝国大学,是由当时仙台的理科大学、札幌的札幌农学校等合并而成。1913年学校开了女禁,允许女子人东北大学读书,可谓开了仙台男女同校的风气之先。经过80多年不断发展,在学部方面,就有农学部、工学部、药学部、齿学部、医学部、理学部、经济学部、法学部、教育学部、文学部,等等,而且讲座门类十分精专,就文学部的哲学科,就有现代哲学、西洋哲学史第一、西洋哲学史第二、伦理学、美学、美术史、宗教学、宗教史、印度哲学、印度佛教史、中国哲学等专门讲座。而像教育心理学科方面,则有人格·学习心理学、儿童·青年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听觉言语障害学、视觉障害学、知识障害学等讲座。这些讲座,说明东北大学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实力和水平。但是,目前东北大学的世界科技尖端性不在文科而在理科,尤其是通信技术占据着国际先进的科研水平。据东北大学国际交流课的先生介绍,全校有教职员工2645人,其中教授761人、副教授727人、讲师119人、助手1037人,工学部教授有130人。可见实力之雄厚。有本科学生1173人、研究生2715人、博士生1725人,其中中国大陆去的博士后有125名。说到东北大学的教育经费,真令我们吓一跳,东北大学每年开支达864.24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好几十个亿!因此,对这么大的一个大学,我们只能择其要者寻觅——寻找鲁迅先生当年的踪迹。
东北大学对鲁迅后来的伟大贡献十分景仰,凡是中国去访问的人都要去寻访鲁迅在东北大学的踪迹。东北大学校园的一块绿化地上,郁郁苍松之间,分别塑着一些对东北大学有贡献的人物,其中就有中国鲁迅先生的铜像。铜像的面容,是大家熟悉的,脸庞和神态让人感到亲切。我们分别在鲁迅铜像旁边摄影留念。望着这尊饱经日本风霜雨雪的铜像,我想,假如鲁迅会说话,他准会操着绍兴官话,向我们讲解当年弃医从文的原因种种。随后,我们去东北大学校史纪念馆参观,我们在热情、有礼的管理员的引导下,径直到陈列鲁迅当年史迹的展柜前,他用日语向我们介绍展柜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实物,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志不在医的成绩,让我们重睹了鲁迅当年的作业本及上面藤野严九郎批改的笔迹。那本发黄的课堂笔记中,鲁迅与藤野的师生之情浓郁地散发着,弥漫在这高大、整洁、宽敞的东北大学校史纪念馆里,确切地说,弥漫在中日两国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在鲁迅当年听课的阶梯教室里,我们寻觅到前三排当年鲁迅坐过的位子,教室的黑板上,写满了每个到这里参观的人的名字和感想。教室的简陋及那种历史感,显得人在历史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和无奈。鲁迅的伟大,是鲁迅精神和人格的伟大,也许当年鲁迅自己绝没有想到后人会保存他坐过的位子。他的同学也绝没有想到这位成绩平平、个子不高的同学周树人,后来会这么受人景仰。历史真让人难以预料。我们在这破旧的阶梯教室里,发如斯感叹。
太阳的余晖抹在东北大学青翠的松树上,淡黄色的,格外让人有一种历史的寂寞感。
校园外,鲁迅当年住过的房子还保存着,很完整。可惜太阳下山早,从校园转出来时,暮色渐浓,我们没有停车,只能匆匆看一眼,车子又奔驰在现代化色彩很浓的市区马路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