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华,我们再出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优秀作品集》:
从恒丰路到外滩
许君超/文
从恒丰路到外滩,这段路并不长,打开手机,任何地图APP都会告诉你这仅需40分钟的车程。从恒丰路到外滩,这段路也很长,历史告诉我们,这段路,我们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走了整整四十年。蜿蜒的苏州河从恒丰路桥静静流过,一直向东汇流入黄浦江直到外滩。冥冥间,岁月将市供销社的历史印刻在了这涓涓流水之中。苏州河静淌,与我们一起见证了市供销社的兴衰起伏;苏州河微澜,向我们诉说着市供销社的昨日、今日。
从恒丰路起步,在这四十年间,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市供销社就如同这苏州河之水,有过激荡,也有过曲折,有过艰难晦涩的岁月,也有过稳步迈进的雄心。历经曲折蜿蜒,流过暗礁,冲过浅滩,最终以发展的步伐,汇流入江,来到上海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中心——外滩。
岁月如梭,扳着手指细算,笔者进入市供销社已近十年,从入社之初的毛头小子到目前跨步而立,我对市供销社的感情愈加深厚,对市供销社的过往历史也愈发了解。忽然发现,从最初的恒丰路到目前的外滩,市供销社这四十年来发展似乎都与门前流淌的这条苏州河息息相关。市供销社恢复重建的四十年也是改革开放第四十年,在这关键的日子里,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于苏州河,细读这卷光阴撰写的历史。
四十年前,市供销社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恒丰路桥下、苏州河之畔迎来重建。苏州河不语,默默将上海划分为南北两部分,苏州河以南是为中心,以北则为城郊,有桥以恒丰路命名,横跨南北,以便交通。这恰好象征了市供销社重建之时的使命——是为城市、乡村连接之纽带,举商业品之下乡,聚农产品之人城,两者相互沟通,此兴旺之始也。这无意间的巧合,却也注定了市供销社与苏州河的不解之缘。再后来,曾经清澈的苏州河之水开始浑浊,我们市供销社也渐渐低迷,不复往日的辉煌。
当时间来到2008年,这是市供销社关键的一年。在那一年,沉寂许久的市供销社爆发出惊人的活力,虽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是我们不再消沉,不再迷茫,而是用一系列强有力的综合改革措施向社会振臂一呼:“市供销社低迷的日子已经过去!”几乎在同时,苏州河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清淤工程。随着一船船淤泥的清除,沿岸一间间工厂的关闭,苏州河开始逐渐清澈。同样,随着一个个历史包袱的卸下,一个个建设项目的拔地而起,市供销社也一改往日颓废形象,重新站立起来。
对于市供销社往日的辉煌岁月、低迷时光,笔者只是一个旁观者,虽有所耳闻却也仅限于耳闻。但是对于市供销社重新焕发活力的时光,却是切实地参与其中,感同身受。无论是最初起步时的步履维艰还是现在的大步迈进,市供销社一步步发展壮大。犹记得初入市供销社,向别人介绍市供销社时,我经常词穷,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只得草草讲个大概。这样的对话往往在别人惊叹于市供销社这一极富历史感的组织依然存在的惊叹中草草收尾。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改变,提到市供销社,我会脱口而出各类老字号品牌,也会细数几个重大项目。尤其是现在,我会自豪地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地标性建筑——矗立在黄浦江一侧的供销大厦。
这样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而是几代供销人共同努力所得来的。当我每次路过静静伫立于外滩的供销大厦的时候,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苏州河畔来到黄浦江滨,这是市供销社四十年征程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带给供销社最大礼物之一。四十年来,从一个恢复重建的单位,到如今稳步前进的集团;从在市场经济中步履蹒跚、驻足不前到现在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市供销社这四十年征程虽屡经风雨,但也见过艳阳彩虹。有幸的是,这段路途我也曾一起走过。
水流不止,发展不息。从恒丰路到外滩,市供销社这四十年一路走来饱尝甘苦,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四十年不过是沧海一粟、白驹一隙。驻足外滩是我们市供销社阶段性的胜利,当然,这也是下一阶段发展的起点。万涓成河,汇流人江,最终奔流人海。
时至今日,苏州河两岸已经融为一体,市供销社的职能也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转变,原先城乡沟通的重要渠道如今已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而站在黄浦江滨的供销社将会用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奋勇的精神来承托振兴乡村的重担。憾,过去的岁月,未能与市供销社同行;幸,今后的时光,吾将与市供销社并肩奋斗,砥砺前行。
(推荐单位: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