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铜对面
0.00     定价 ¥ 3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9666693
  • 作      者:
    汪守德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汪守德,安徽定远人。197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3年5月,调入总政治部文化部。2000年11月起,任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局长、局长。2008年11月退休。曾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业余从事文学写作、研究与评论工作,著有各类文集、专著共10多部,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等门类的评论文章数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收在《青铜对面》中的文章及其所探讨的文学问题和所评论的作品,都是关于军事题材文学的。其中所涉及的无疑都是过去完成时,而我们所期待的是将来时的作品,应该有更加精彩、出色的表现。然而无论从军事题材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还是就这一题材研究评论的角度而言,都还存在着令人不甚满意的地方。尽管我们拥有了许多优秀的作家,也拥有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仍然使人感到我国当代的军事题材文学尚未达到理想的境界,真正可以作品似乎尚属未见。我们所做的只能是关注、等待和聆听来自军事题材文学的青铜一般的轰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军事文学的创作队伍与态势呈现出某种日渐式微的症候,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与焦急;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作家仍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时而在孤绝清寂之中爆出响亮的声音。军事题材文学创作的飞跃与升腾,也许就在与契机相伴的不远的将来。
展开
精彩书摘
  《青铜对面》:
  为什么一遇到地震、山火、洪水、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解放军?军队的宗旨与使命决定了他们就应当是不顾生死的英雄,在危难时刻他们的英雄行为和精神给人们带去希望与力量。当中国在边界发生与他国的武装对峙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更是强大的人民军队,是不畏牺牲、敢打必胜的英雄。
  当然英雄并不独独产生于军队,英雄应当存在于我们的各行各业之中,英雄精神应该是我们民族性格的基本构成。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自古至今所产生的英雄是数不尽的,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以近代为例,我们的民族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却在黑暗和屈辱中拼命向上挣扎着,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舍生忘死地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斗争,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中国的革命虽然经历了种种的曲折,但中华民族重新振兴与强大的目标则在一步步实现。前仆后继、九死未悔的英雄们正是以他们的精神之旗和血肉之躯,铺筑起了一条通向复兴的伟大道路。
  同样,当代的中国也是在无穷的困难险阻中,冲破一次次惊险异常的危机,使我们的国家呈现出日益繁荣昌盛的态势。从处于极度困难的处境中的奋起,到今天我们在各种领域全面开花的巨大成就,其间所遇到的困难和所创造的奇迹都是无穷多的,我们几乎每天都会为这样的发展速度所震撼。这里面凝聚着每个中国人的努力,包括众多杰出、优秀的英雄式的人物,在关键时刻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今天能够越来越自豪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的扬眉吐气之感,与大家的共同奋斗与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根本难以预测战争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突然爆发,这仍然需要埋头苦干,抢占国力的制高点,仍然需要富于正义感的、敢于牺牲的英雄,平息战争,取得胜利。
  中国的文学有一种重要的传统,就是看重英雄叙事与抒情,而留在我们记忆与精神中的英雄元素也是非常强大的。与爱国主义相伴相生的英雄意识,是民族精神文化现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贮存并奔腾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想抹也是抹不去的。英雄精神是人类,也是民族的一种美好行为和品质,正是人类和民族的某些个体和群体在灾难来临之际所表现出的正常的或异常的行为,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把形势和局面向有利于人类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那一方面转化,虽然他们付出了鲜血与生命,但他们精神上获得了永生。我们为古今中外许多英雄史诗和英雄人物所感动,正是因为我们通过这些故事与人物看到的是人类的希望和未来,从而树立起我们在灾难与危机面前的信心。崇尚英雄、表现英雄、赞美英雄,常常是人们自觉的、虔诚的行动,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的、艺术的审美,心灵的寄托和安慰,它在潜移默化中让人类变得更勇敢、正义、无私。
  ……
展开
目录
自序
回想红色经典创造时代精品
英雄,应该是民族的不朽性格
从第六届鲁奖评奖想到的
做中国故事的出色讲述者
在继承与借鉴并举中前进
名著改编,是另一种艺术创造
军旅诗歌创作的一次再出发
关于文艺批评问题的断想
也是红叶满山时
——近几年军事题材文学创作扫描
从平淡走向绚烂
——《2012年中国军事文学年选》序言
何人倚剑白云天
——《2013年中国军事文学年选》序言
今年花胜去年红
——《2014年中国军事文学年选》序言
开窗放入大江来
——《2015年中国军事文学年选》序言
从这里走向新的境界
——《人民文学》军队作家专号感言
中国战争题材文学的深度开掘
——评黄国荣的长篇小说《碑》
那一片沃血的土地
——读何存中的长篇小说《太阳最红》
在写实与想象之间
——读阎欣宁的长篇小说《遵义!遵义!》
一首叹息人生历程的无尽挽歌
——读张鹰的长篇小说《此岸·彼岸》
悲壮的沉沦与抗争
——读李燕子的长篇小说《咆哮的鸭绿江》
忍辱含耻却又高贵坚韧性格的艺术再现
——读余之言的长篇小说《战争画廊》
揭示历史的假面与真相
——读海飞的长篇小说《向延安》
蘸血为墨的倾情歌哭
——读温燕霞的长篇小说《磷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