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发展史读物
本书主要总结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嬗变。首先,大致梳理了1949年到1966年新中国成立十七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旋律”电影创作概况以及这时期的创作对后来影响;其次,重点探究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主旋律电影在题材内容、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创作群体等方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做出的全方位调整;再次,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了主旋律电影成为主流的表现以及原因,并分别从文化、市场、政治、文本等方面论述了主旋律电影在新时期的创新突变;最后,立足于新时代大国崛起背景,结合主旋律电影的文化背景和产业现状,对主旋律电影的全球化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索。
三、“新主旋律”电影的政治话题市场化
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制作开始注重类型运用、明星参与、商业宣传、策略营销等市场化手段。例如,2006年的主旋律影片《云水谣》,就是参照了主流商业电影的营销模式。该片总投资5000万元,是中影集团携手台湾龙祥育乐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英皇影业联合拍摄的。除此之外,发行方细分了受众市场,针对年龄、职业等不同的观众分别制定不同的票价策略。在媒体类别上,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户外媒体,整体上形成了立体式的强大宣传攻势,影片中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海峡之恋”,映照了现实中两岸人民日渐紧密的关系。又比如《东京审判》,该片上映于2006年8月,在日本右翼势力为“8·15”参拜靖国神社摇旗呐喊、大造声势,否认南京大屠杀,并叫嚣“东京审判”是错误的大背景下进行影片宣传。该片由中国三大发行集团中影、华夏、上影联合出品,香港安乐电影发行公司推广发行,并由国内主要院线北京新影联、北京中影星美、上海联合影院、南方新干线、万达影院、四川太平洋院线联合放映。事实上,从近几年一些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与经济效益的主旋律电影来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善于将主旋律影片反映的政治话题市场化。例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这些电影往往都有一定的创作动因,这些动因也大多是为人所知晓且有一定知名度的,这些电影在上映后不仅得到了市场和大众的认可,甚至还引起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
例如,《建国大业》是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毋庸讳言,该片作为中影集团集中打造的庆典影片,拥有着充沛的资源,是一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旋律电影。
首先,从市场消费的角度来看《建国大业》中的政治人物塑造。该片大小人物庞杂繁多,如何表现这些人物并使他们在数个分镜头中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成了该片人物塑造的主要难题。该片尽可能地表现了人物个人化、情感化的性格,使人物内心情感外向化。例如,影片里并不避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欢庆战争结束,醉酒后喜极而泣的“不够严肃”“不够正式”的表情,也着重展现了蒋介石在战局已定时无力回天的长吁短叹,落寞、孤寂的状态。它放弃了以往通过政治对立的方式塑造历史大人物的手段,而用更平等、民主的视角发掘革命历史名人内心世界,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塑造小人物时,注重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呈现,用喜剧或悲剧化的塑造方式来表现片中人物在历史中的“主体性”位置,而不是历史影片中“跑龙套”的人。这种在人物塑造方式上的调整,显然暗合了当前社会主流群体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
其次,从市场消费的角度来看《建国大业》的叙事模式。该片是由一个个独立成章的小片段串联组成的,这些片段在情节上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它们却在主题上汇成了历史的走向。在这些片段里,大多是各种经典桥段的集合,例如,国共谈判时多国元首发表声明的跨时空剪辑;闻一多演讲之后在回家路上遭到的暗杀,整个过程借鉴了黑色电影中的元素;戴笠派人暗杀民盟会员和地下党;智救张澜时展现出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等等。由于不同片段都有不同的情节和演员,这种叙事手法的运用不仅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在观影时对于心理刺激的一种追求,而且还以点带线地展现出了当时复杂的形势。这种快节奏的观影体验,确实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满足。
不论是大人物的平民化,小人物历史地位的主体化,还是叙事过程中“民主政治”人物或团体的重要作用,影片表述的历史“真实”,无不夹杂着银幕下方观众消费历史、重述历史的渴望与想象。尤其是影片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间点,以及影片对历史人物关系的重新解读及其地位孰轻孰重的详细考量和强调,还有对历史事实的重视,无一不在映射着市场消费语境下人们对于政治事件、国家秩序的参与和向往。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 001
第一节 问题缘起 …………………………………………001
第二节 概念阐述 …………………………………………003
第三节 主旋律电影研究的历史、现状 …………………006
第四节 选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012
一、主旋律电影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013
二、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开展本选题的价值 …………014
第二章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演变 …………………… 016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起步 ………01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事业的创作起步 ………………01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的调整与发展 …………………021
三、革命浪漫主义下的献礼片创作高潮 …………………035
改革开放四十年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与嬗变
- 002 -
四、电影生产的曲折前行与滞化 …………………………040
第二节 主旋律发展的停滞期 ……………………………044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戏电影的意识形态呈现 …044
二、电影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恢复发展 ……………046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主旋律电影的恢复和发展 ………048
一、时代背景 ………………………………………………048
二、概念的形成 ……………………………………………049
三、创作情况 ………………………………………………050
四、改革开放之初的恢复与发展 …………………………051
第四节 改革开放新阶段,主旋律电影新时期 …………052
一、新主旋律形成与发展探索阶段(1996—2008年) …052
二、走向主流的主旋律尝试阶段(2009—2018年) ……054
第三章 新时代走向主流的新主旋律电影 ……………… 056
第一节 主流电影阐述 ……………………………………056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059
一、电影公司进行院线制、集团化股份制改革 …………061
二、降低电影准入门槛,拓展电影投融资渠道 …………063
三、合拍片时代的开启 ……………………………………064
四、华语电影市场的电影构成 ……………………………065
目 录
- 003 -
第三节 主旋律电影从主导到“主流”的创新 …………068
一、新主旋律电影概况 ……………………………………068
二、电影产业链中商业大片与主旋律电影的互渗 ………073
三、“新主旋律”电影的政治话题市场化 ………………076
第四节 走向商业大片的主旋律电影 ……………………079
一、商业背景下的文本叙事 ………………………………080
二、打造视觉时代的奇观元素 ……………………………085
三、商业化整合营销模式 …………………………………089
四、小结 …………………………………………………091
第四章 大国崛起背景下主旋律电影创新发展策略 … 093
第一节 新时代大国崛起背景 ……………………………093
一、大国意志的精神诉求 …………………………………093
二、主流价值的立场选择 …………………………………095
三、主流电影的三种形态 …………………………………096
第二节 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与传播——以重大革命
历史题材为例 ……………………………………098
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观念的变革 ……………099
二、推动创作发展变革的内因和外因解读 ………………106
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传播发展上的探索 ………110
改革开放四十年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与嬗变
- 004 -
第三节 大国崛起背景下主旋律电影的全球化思考 ……116
一、大国崛起背景下主旋律电影走出去的必要性 ………116
二、走出去背景下,国产主旋律电影的文本创作 ………122
三、结语 …………………………………………………126
参考文献 ……………………………………………………… 127
后 记 ………………………………………………………… 137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