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时代 新影视:中国影视的责任与使命
0.00     定价 ¥ 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65725968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智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新中国60年影响中国广播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首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田秋生,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粤港澳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生产、媒介与社会、新闻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出版专著《市场化生存的党报新闻生产》《公共议题的媒介图景》《数字化浪潮中的报纸新闻生产》、译著《科技记者报道指南(第二版)》、教材《当代新闻评论学》《新闻学概论》,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第七届、第八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时代 新影视:中国影视的责任与使命》分“主题发言”“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网络视听”等版块。该论文集于2019年11月新一年年会时推出。该论文集框架清晰, 内容系统、全面, 从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这四种媒介入手, 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相关概念知识, 厘清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 对比了中外影视作品的优劣, 更是在纪录片、动画片、综艺节目等更加细致的模块中仔细剖析, 既有对概念的普及和解释, 也有对案例的分析和对比, 是一本专业且全面的论文集。该论文集分为四个模块, 分别以主题论坛、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和网络视听为总领性标题, 对涉及的概念和具体案例做出了细致且全面的分析与阐释。
展开
精彩书摘
  《新时代 新影视:中国影视的责任与使命》:
  (一)经典西部电影时期(1984-1992)
  经典西部电影时期是中国西部电影发展的辉煌期,同时亦是中国民族电影真正步人国际影坛的时期,现在大多数耳熟能详的西部电影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这个时期西部电影的类型主要呈现为文化反思与现实关怀类影片以及西部武侠类影片。
  1.文化反思与现实关怀类影片
  中国西部电影肇始于这一类影片,以《人生》《黄土地》《野山》《老井》《黄河谣》等为代表。一方面,通过对西部生活的形象再现,在较为真实地呈现西部民众的生活境况的同时,也对西部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批判;另一方面,这一类型作品“真切地关注西部现实生活,细微地呈现和剖析西部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同时因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高度融合的美学特质而出现于国内外影坛”①。中国西部电影拥有着明显的现实主义与西部地域文化质素,跟国内其他风格与流派电影相比,有着极为鲜明的独特性。这一类影片贯穿了西部电影发展的始终,如《秋菊打官司》《美丽的大脚》《菊花茶》《惊蛰》《天狗》《一个勺子》等。
  2.西部武侠类影片
  经典电影时期的文化反思类型影片往往承载着较为沉重的社会意义和个人诉求,“在影片中不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人文历史以及某些文化根性的思考与疑惑”②。这种精英视角下的影片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影市场环境中往往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没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收益。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范围内也曾一度掀起关于电影商业性与娱乐性的探讨,尽管这种探讨昙花一现,但在西部电影的创作中却出现了以《黄河大侠》《双旗镇刀客》等为代表的西部武侠片。应该说,1987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在黄河边上取景拍摄的《黄河大侠》开启了西部武侠电影的先河。随后何平在1990年拍摄的《双旗镇刀客》作为西部武侠片的代表之作正式扬名于海内外,该片极具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以及出色的艺术效果吸引了我国港台地区的武侠电影制作者们也选择到西部地区来取景、拍摄,陆续出现了《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日光峡谷》《天地英雄》《刺陵》等。
  (二)后经典西部电影时期(1993-2001)
  改革开放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影生产机制的变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开始将各大电影制片厂全面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举措使各电影厂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整个电影界都迫切地意识到要树立电影市场观念。这一时期,市场观念、观众意识以及接受美学观念成为影片创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西部电影创作的发展变化也较为明显,不少创作者注重强化了类型意识,从而使影片的类型样式更加多元化了”①。这一时期的西部电影在类型方面的探索不光继承了经典西部电影时期的类型,还产生了新的类型样式。
  1.西部神话魔幻类影片
  “中国上古的神话主要有黄帝与蚩尤之战、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以及伏羲、帝俊、西王母神话等,这其中有着明显地域特征的是黄帝和西王母的神话”②,这些神话传说使西部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这也是两大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所描述的地域都在西部的原因。1997年,导演刘镇伟抛开此前西游题材的创作手法,采用一种新的后现代手法重新解构和诠释了《西游记》。他用温情的镜头笔触在窥视人类情感印记之际,抒写了一个满含东方情感的永恒神话。正因如此,影片《大话西游》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奉其为心目中永恒的经典。新世纪宁夏厂出品的《画皮1》和《画皮2》在电影票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此类题材影片在观众心中的地位。西部具有丰富的神话题材资源,西部神话魔幻类影片应是西部电影类型化探索中一个重要的发展分支。
  ……
展开
目录
主题论坛
文艺走过40年
国家话语、知识建构与学科共同体
——论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建设
走向新时代的中国电影饶曙光
数字人文:媒介驱动的学术生产方式变革
关于智能传播竖屏内容产品新趋势的思考

电影学
从“电影”到“虚影”:论虚拟现实导引的声画艺术变革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西部电影
何谓中国故事:电影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观念辨析
后CEPA时代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现实观照与文化表达
朝向新时代:中国电影教育的创新方向
国际艺术电影市场导向与中国艺术电影海外流动
中国电影学派:重在业界继承发展
电影预售票房的运作机理分析
新海诚动画电影的“悲情美”研究
东北亚电影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以三大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为例

广播电视艺术
新时代、新使命、新理念:中国电视60年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艺术文化观念变迁思辨
时代碑铭与民族史诗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视剧
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迎接“新时代”?
移动互联时代的电视文化与身份认同
辗转于城乡之间的“她者”
——电视剧中女性进城务工者的形象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动植物类纪录片的演进与发展
新时代“古装权谋剧”文化消费的生产与传播
中国影视新语境中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究
拉美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启示
和诗以歌,流传经典
——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传播特色解析
中外合拍纪录片“他者”话语方式衍变探析
泛化与淡化: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嬗变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电视剧的进程
——以郑晓龙创作的作品为例
主旋律电视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
网络视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