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与手法:中国新闻奖国际新闻优秀作品解析》:
点评分析
《“芷江受降”彩色照片首次公布》这则电视消息依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大背景,发挥地方媒体优势,抢抓“芷江受降”彩色照片首次对外公布这一历史事件,第一时间真实再现了日本投降过程、美国大兵展示刊登日本投降消息的外文报纸以及芷江全城欢庆胜利的历史场景。作品以铁的事实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颠倒历史的恶行,警醒世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也充分说明了中美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共同取得抗战胜利。该作品题材重大、主题突出、时效性强,具有极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新闻价值突出,报道时效精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1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事件对中国、对世界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则电视消息依托这一历史背景刊播,不仅能够纪念抗战胜利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能警醒世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向世界释放中国的观点立场,通过主动设置议题,营造良好的海外舆论氛围.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此外,这则电视消息用彩色照片系统地反映日本在芷江投降的场景,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些照片也是对日本在芷江投降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因此这个选题视角独特,能够以小见大,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
这则消息把握住受降彩色照片首次对外公布的契机,极具时效性。当得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将公布日本在芷江投降的彩色照片的消息后,怀化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凭借极强的新闻敏感性,借助地方媒体的资源优势,第一时间赶赴芷江,采访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的专家,并获得了一系列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经过精良的编排制作后,《“芷江受降”彩色照片首次公布》这则电视消息应运而生。2.历史照片叙事,增强新闻厚重感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以及观众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新闻事实本身的认知,还需要对相关背景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而这些历史背景多为过去发生的事实,相当一部分事实年代久远、无法找到对应的电视画面。适时采用一些“老照片”,对新闻事实进行概括性和形象性的回顾,既可以弥补画面的缺失、丰富报道的内容、增加新闻的真实性,还能因为“老照片”本身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和“在场感”,使报道更具深度和可信度。
《“芷江受降”彩色照片首次公布》编排得十分巧妙。虽说“芷江受降”彩色照片是此次报道的主体和重点,但这则新闻却另辟蹊径,没有将新闻单纯地做成一个照片展映会,而是采用历史照片叙事的方式,以精练的解说词配上相符的背景图片,辅以受降纪念馆专家的权威解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芷江受降的背景、过程,芷江全城欢庆胜利的历史场景。新闻最后点明这些历史照片的来源(由美国原飞虎队队员约瑟夫·德拍摄并捐赠),升华了中美军民共同抗战的情谊,确保了整则消息的全面性和思想性。
理论延伸
1.消息类电视新闻报道
电视消息是迅速、简要、广泛、新颖地报道新近、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事件和事态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形态。电视消息可进一步细分为电视短消息和电视长消息两种子形态。电视短消息是指长度在1分30秒以内的电视消息节目形态。有学者将其特点归纳为“五个一”,即一个事件、一个时效、一个现场、一个动态、一个主题。以小见大、视角独特、主题鲜明、视觉冲击力强,是电视短消息的魅力所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