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用镜头书写文学情怀:文学电影的界说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69031102
  • 作      者:
    钟菁,玉诗秒,罗茹,刘娜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用镜头书写文学情怀:文学电影的界说》在作者的学位论文基础上写作而成。随着电影创作市场的繁荣与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一类改编自文学作品或是以表现文学为主题,文化底蕴较高,具有民族历史感和浓厚文学趣味的电影形态。该书首次将这类影片归纳为一种独有的新型电影形态——“文学电影”。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中外电影文本分析,运用文学叙事学、电影修辞学、互文性理论等作为分析工具,对文学电影目前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和剖析。
展开
精彩书摘
  《用镜头书写文学情怀:文学电影的界说》:
  当然,文学的载体是文字,电影的承载体则是声画影像,文字叙述是先抽象后形象,而后者恰恰相反。两种不同的载体想要综合成一种符号传播系统,必然存在许多短板和技术困难之处。浓厚的文学性导致“文学电影”对于电影性、戏剧性的排斥,许多“文学电影”虽然极力尝试运用镜头像文字般书写影像,追求深度和内涵意蕴,却忽视了电影毕竟是一门大众艺术、视听艺术,一部优秀作品必须考虑大众的接受感知程度。想要拥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必须同时把握文学性与电影性。“文学电影”的崇高感,绝不能脱离对于人性、人生境况的深刻思考。脱离了对人的思考,脱离了对生命的刻骨描写,电影只会是一种奇观展示和感官刺激。如《城南旧事》中导演借由童年英子纯净的双眼展示了整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状况、人生百态,也对人性善恶的评判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再如《红高粱》中对生命的自然形态的表现、对酣畅淋漓的人性之歌的表达,是通过一个个“野合”“酿酒”“出酒”“剥人皮”等仪式化的戏剧性和表现力都很强的情节完成的。历史文化寻根是我国第五代导演的一个重要创新和突破口,他们运用当代意识,从理性和非理性两方面进行剖析,造就一种历史学的论文意义的电影创作,他们的叙事母题,以及对于民族性、人性的思索带有明显的纵深感和历史感。第五代导演注重将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作为一种书写影像的工具,结合电影语言进行创作。在不损害文学性的情况下,电影始终需要电影性的表达才能更加巧妙、直观地讲好故事。
  纵观中外,优秀的影片往往是具有强烈文学性的。即使是在以娱乐杂耍著称的好莱坞,电影导演、编剧们也从来不敢低估文学对于电影的作用。在娱乐的外包装之下,好莱坞电影对美国价值观、人文观进行了隐秘灌输。作为群体交际构成主要模式的价值观,是文化中最稳定也最深层的部分,最易取得大众的认同感,同时也支配着群体的行为和观念。要想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把美国梦、强国梦、英雄梦等典型的价值观念传播给观众,仅仅靠程式化的情节和大场面的娱乐视觉刺激是远远不够的。编剧导演们还必须借助文学作品中的种种修辞、表意方式和叙事手法,让观众在被影像奇观吸引的同时,心灵上还能感受到更深的触动。一名合格的电影编剧不仅要接受专业的电影镜头语言和编剧课程的学习,还必须要掌握大量的文学知识,要有相当高的文学素养。例如电影《色戒》,不仅把小说中的情节通过电影理清了脉络,更难能可贵的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对原著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润色加工,添加了诸多精彩的细节,将张爱玲小说中复杂细腻的情感完美诠释了出来。除此之外,还有《霸王别姬》《集结号》《太阳照常升起》《鬼子来了》等作品,其电影的艺术水准都超越了原著。想创作出成功的“文学电影”,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对于电影艺术的精准把握缺一不可。中国电影想要走出创作困境,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必须要做到尊重文学,重视文学性在电影中的运用。创作者要能将电影的修辞手段与文学修辞手段相结合,突出一种辉煌诗性的人性体验,挑选出适合表达的主题和适合渲染的诗的意境,以人文精神作为“文学电影”的灵魂,对电影文本的风格气质进行正确把控。
  在“文学电影”的创作者培养中,不仅需要注重从业人员的电影表现基本功,还需要在文学的创作中完成对文学母题的阐释,其中,视听语言符号的核心关键在于,在叙事情节的基础上,需要运用镜头语言的表现手法完成对主题的隐喻象征。因此在创作中需要建构一个具有意指功能的语言符号体系。“在符号学中,我们所看见的第三个名词,只不过是前两个名词的关联。它是唯一允许以完整的方式看待,以确然的事实所消耗的对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电影”的源头及发展
一、电影与文学关系再梳理
二、美、法、中“文学电影

第二章 “文学电影”的概念
一、文学与电影的关系
二、“文学电影”的概念
三、“文学电影”的分类

第三章 “文学电影”的修辞手法与价值意义
一、从语言修辞到电影修辞
二、“文学电影”的修辞元素
三、“文学电影”的基本修辞策略
四、修辞学视野下文学性与电影性的互动交融
五、文学与电影的艺术共享
六、“文学电影”在当代存在的价值意义

第四章 “文学电影”的困惑和启示
一、文学母题的空洞
二、“文学电影”的种种困惑
三、“文学电影”的未来之路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