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自主绩效:贵州电网:凯里麻江供电局数字化建模与绩效模式观察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810883
  • 作      者:
    王京刚,戈剑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京刚:

       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工商管理博士;

       迈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学者;

       数字化商业与自主经营专家;

       北京大学等高校EMBA特聘教授。


戈剑:

       贵州威鹏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管理专家,威鹏经济研究院首席管理科学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变革与颠覆成为常态的今天,电网企业需要打破传统运营模式,积极拥抱变化,向以客户为中心、注重服务的“新零售模式”积极转型发展,以求在与电网改造的新形势下保持竞争力。 “麻江人”寻找自己的方法,寻找工作的意义,引入“班长的战争”作为变革之首,将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直接简化为员工与用户。以“去中心化、协同式分工、分布式决策”为特征的新型“平台型组织”,真正创造一个平台,撑起麻江供电局管理变革的新局面,快速组织运行的整体效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麻江县供电局“自主绩效”形成的背景


       本章内容提示

       在变革与颠覆成为常态的今天,电网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拥抱变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注重平台效应,以求在电改与“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保持最大竞争力。面对新时期的三场攻坚战,“麻江人”积极寻找自己的干法和活法,重新寻找工作的意义,引入“班长的战争”作为变革之首,将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直接简化为员工与用户的关系,一方面解决了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症结,另一方面也积极适应了外在的时代挑战。


       时代对领导者资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划小核算,在最小的细胞上统一责、权、利

       麻江访谈录之《经营需要洞穿岩石一样的意志》


第一节 时代对领导者资质提出更 高的要求

       四方楚歌声,海上千烽火。持续至今的“电力体制改革”以及“数字化转型”,是电力行业变革的两项关键动能,势必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电力市场,带来无限的商业变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改变世界,引领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技术也将深化应用至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对电网作业模式、企业管理流程再造、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数字化转型——电力行业的时代选择

       数字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未来能源及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

       南方电网公司信息部主任娄山表示,数字化可简单理解为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两个阶段。

       数字化建设,就是把做的、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信息用数字终端、传感器通过通信网络、数字处理平台形成可供信息系统使用的数据资源,是数字化的基础。 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数字化应用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学习、计算,通过应用系统自动决策和执行,是数字化的目标和成果。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已将电网企业引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通过“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将电网生产、管理、运营等能力进行有效集成并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是电网企业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的重要支撑。

       其次是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的一次新商业革命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组建电力交易机构,放开发用电计划,推进售电侧改革,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建设,每一项措施,都对电力产业的参与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售电侧改革的推动下,社会资本的进入,催生了大量电网企业以外的售电公司及其他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打破了电网企业在配售电领域独家经营的局面。

       售电侧改革后,售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它们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开启了对新零售时代的探索。行业面临秩序重组,而体系庞大的传统电力企业对这一现象难以迅速适应,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措施。市场的多元化与竞争性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生存要求,也验证了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一现象使电网企业由“被动”变“主动”,促使其进行全方位管理变革,以积极适应行业变革趋势。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电网企业面临着三场攻坚战:人才争夺战、业绩保卫战、价值观念战。


一、人才争夺战:楚才晋用,核心人才加速流动

       (一)传统意义上的电网企业人才济济

       电网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完整的发、输、配、购、售电业务体系,培养了大量的电力管理和技术人才,涵盖了管理类、专业技术类、技能类、辅助类等各个岗位类别,形成了电力、通信、计算机、财会、物资、行政等各个业务领域的门类齐全的人力资源队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情况如下:

       1.类别和序列

       以南方电网公司为例,其人员岗位分为四个类别:管理类、专业技术类、技能类和辅助类。

       管理类岗位的主要特征是:管理业务团队,用于培养、激励其他岗位人员。

       专业技术类岗位的主要特征是:对专业技术负责,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经验,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解决问题,主要职责体现在技术层面,为管理类岗位决策提供建议。

       技能类岗位的主要特征是:一般在生产营销等班组(站)工作,从事具体的技能操作工作。

       辅助类岗位的主要特征是:工作内容属于企业重复性事务,支持或保障其他类别岗位工作;工作社会化程度较高,容易在社会上获得人力资源补充或劳务支援;岗位经常会因某种规律性的变化而阶段性存在。

       以上四个类别的人员岗位又细分为34个岗位序列:

       管理类岗位细分为2个序列:决策管理、专业管理。

       专业技术类岗位细分为20个序列:行政业务、企管业务、规划计划业务、人力资源业务、财务会计业务、市场营销业务、生产技术业务、基建工程业务、物资业务、信息技术业务、安全监察业务、农电业务、国际业务、审计业务、法律事务业务、纪检监察业务、政工业务、工会业务、调度控制业务、综合业务。

       技能类岗位细分为9个序列: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营销、调度、通信、信息、物流。

       辅助类岗位细分为3个序列:行政、生产、后勤。

       2.各类别人数

       笔者的调研结果显示,管理类人员(主要为各单位的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如供电局局长、供电所所长、各部门主任等)占公司总员的10%左右,专业技能类人员(主要为电力生产、营销、经济等专业技能人员,如变电运行专员、营销服务专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员等)占公司总员的20%左右,技术类人员(主要为承担电力生产及营销业务的技术工人,如变电检修工、抄表工、配电工等)占公司总员的60%左右,辅助类人员(主要为提供电力生产管理服务的人员,如驾驶员、文员等)占公司总员的1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电网企业的人力资源类别主要以技术工人和专业技能人员为主。

       3.各专业人数

       电力生产专业人员(如变电运行专责、变电检修工等)占公司总员的50%左右,电力营销专业人员(如营销服务专责、抄表工等)占公司总员的30%左右,其他专业(如行政事务、财会业务专员等)占公司总员的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电网企业员工结构的核心主要以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类人员为主。这两类人员,也是售电公司最想获取的关键人才类别。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麻江县供电局“自主绩效”形成的背景 / 1

第一节  时代对领导者资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 3

       一、人才争夺战:楚才晋用,核心人才加速流动 / 5

       二、业绩保卫战:环境变化,如何持续精实增长 / 8

       三、价值观念战:电网人的“活法”和“干法” / 14

第二节  划小核算,在最小的细胞上统一责、权、利 / 27

       一、划小核算单元是市场催生出来的科学管理机制 / 27

       二、划小核算单元是基于信息共享的小单元作战 / 31

       三、划小核算单元需要哪些新思维 / 33

       四、用“划小核算”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统一 / 42

第二章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平台型组织 / 51

第一节  组织调整的原则与流程 / 53

       一、麻江县供电局组织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 / 55

       二、组织调整的原则 / 58

       三、面向客户的流程型组织 / 65

第二节  积沙成塔:组织调整需要一步一步来 / 68

       一、“去中心化”,重建企业业务流程 /68

       二、“协同式分工”,用市场促进机制锁定用户需求 / 72

       三、“分布式决策”,制定企业权限规则 / 75

第三节  组织调整和职能优化的成果 / 78

       一、优化了生产组织方式 / 78

       二、优化了组织结构设置 / 79

       三、依据定员完善设岗定编,消除冗员现象 / 79

       四、“业务管控树”让干部员工心里“有数”了 / 80

第三章  构建经营地图:打造全员经营的工作任务体系 / 83

第一节  从管理到经营——回归经营的本质 / 85

       一、麻江县供电局的“快思维”——如何抓住管理重点 / 86

       二、麻江县供电局绩效管理的实践意义 / 95

第二节  种一棵业务树——用OGSM形成年度业务计划 / 98

       一、年度经营计划制订的框架思路 / 98

       二、OGSM执行工具为应用经营计划锦上添花 / 99

第三节  铺一条创先路——用对标管理提升经营水平 / 104

       一、打破思维的天花板,探索绩效新思路 / 104

       二、用对标管理实现“预实差”管控 / 105

第四节  建一个指标库——指标库是员工绩效的金矿 / 115

       一、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 115

       二、建立一体化的职能分解表 / 119

第四章  基于划小核算的绩效薪酬一体化 / 123

第一节  抢单机制——培养内部创客进行自主经营 / 125

       一、全面实行“抢工分”制度,通过“内部市场化”激活组织活力 / 125

       二、抢积分制,让员工主动想事、主动找事、主动干事 / 130

       三、“抢单机制”模式的本质是自主经营 / 133

第二节  薪酬划块——划小薪酬结构,增加价值吸引力 / 135

       一、薪酬分配及考核模式从“6211模式”到“零百模式”的转变 / 135

       二、麻江县供电局当前正在探索的新型价值分配模式 / 139

第三节  自主经营的支撑体系 / 150

       一、提升心性的价值观考核 / 150

       二、积分B分模式 / 160

第五章  精益管理,形成业绩改善的良性循环 / 167

第一节  活学活用:精益管理理念的应用 / 169

       一、追根溯源:精益管理的哲学思想 / 170

       二、以“问题发现与解决”为主导的精益实践 / 175

       三、绩效改善系统为麻江县供电局保驾护航 / 178

第二节  麻江县供电局巧用“六西格玛”管理技术 / 181

       一、麻江模式奠定实施“六西格玛”的基础 / 182

       二、麻江县供电局为绩效“加杠杆” / 186

       三、麻江县供电局“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绩效效果 / 192

第三节  麻江县供电局精益改善的创新思路 / 194

       一、《麻江县供电局供电所定编测算思路及方法》 / 194

       二、麻江课堂:《学会发现问题》 / 196

第六章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麻江县供电局的信息化管理实践 / 201

第一节   四原则、两阶段,加快信息化管理步伐 / 203

       一、麻江县供电局信息化管理的“四化原则” / 203

       二、一步一个脚印——麻江县供电局信息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 206

第二节  麻江县供电局信息化管理的三个创新特点 / 212

       一、建立了“1+1>2”的信息共享平台 / 212

       二、抓住核心管理——“一日核算”给员工赋能 / 213

       三、迈向知识化管理阶段:管理信息化与虚拟会计 / 215

第三节  万物互联——供电企业拿什么迎接时代的挑战 / 219

       一、供电企业重大威胁——售电公司长尾变全尾 / 219

       二、大数据时代——电力行业搭载信息“顺风车” / 228

第七章  从“企业文化”到“经营哲学” / 233

第一节  麻江县供电局文化变革的三驾马车 / 235

       一、文化变革——构建企业文化体系 / 238

       二、领导变革——给员工创造好的变革环境 / 242

       三、环境变革——改变环境之上的环境,让员工行为有效改变 / 245

第二节  让每个人都在旋涡中工作 / 247

       一、时代多改变,观念紧随其 / 247

       二、以文化引领的价值观变革 / 250

       三、案例:变电管理所如何将困境变新局 / 252

第三节  提高心智,用“利他之心” 启动变革 / 255

       一、洞悉员工心理,把握企业变革第一步 / 255

       二、怎么沟通才有效——沟通变革与文化变革双管齐下 / 257

第四节  国企改革的方向:实现追求价值法则 / 262

       一、麻江模式对国企绩效薪酬改革的借鉴意义 / 262

       二、未来企业的新动能 / 267

       三、未来企业需要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和企业家精神 / 268

参考文献 / 27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