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时代村干部学习简明读本
0.00     定价 ¥ 2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67639218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时代村干部学习简明读本》从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入手,阐明党中央对于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及相关举措,特别是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等,帮助广大乡村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党中央新的“三农”政策,强化乡村干部的角色定位,提升乡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代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增强其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能力,特别是推进当前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时代村干部学习简明读本》:
  1.当前乡风文明渐衰的原因
  首先是道德力量衰落。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随着“村庄共同体”被打破,村庄逐渐成了陌生人社会和半陌生人社会,利益原则成了乡村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纬度。先前乡村社会既有的行为范式、价值观念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与约束力,从而使得社会成员产生存在的意义危机,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呈现某种紊乱无序状态。
  其次是人情关系的异化。传统农村人情往来是乡村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它以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为中心,使每个农民及其家庭形成特定的“人情圈”。一段时间以来,利益因素的侵入已在不断地侵蚀着乡村社会人情关系中的感情因素和亲密感,农民们逐渐以物欲化、工具化的角度来看待人情关系,导致了乡村社会村民间的信任危机,此时的乡村人情关系逐渐蜕变成一种人们用以谋生、维持生计的手段,从而使得人情关系变得更加势利、冷漠、虚伪而世故,从而也就部分丧失了人情所应有的价值。最终让农村熟人社会实质上已处于“解体”的状态。
  其三是民俗传统消失。传统民俗是乡村特有的文化遗产,其承载着村民的精神归宿和身份认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传统民俗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尤其是随着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农村空巢化突显,其实质是农村成人的集体缺席,加深了农村的民俗危机,许多民俗仪式如各种生活仪式:喜宴仪式、婚礼仪式、丧礼仪式等;各类手工制作,脸谱、木版年画、剪纸、刺绣、草编、面花、纸扎等;乡间艺人技艺绝活、表演评论等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再也找不到传承的对象。民俗的流失在不断地吞噬着农村的生存环境尤其是人文环境。
  2.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的原因
  乡村文化是乡村生活的生命内涵,是维系乡间传统关系的重要纽带,是一代代乡土村民的精神根基;近年来随着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生活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乡土村民生命存在的根基也逐渐发生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
  可以说,随着乡村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公共精神的丧失,农民们沉溺于对物质与利益的追逐,这使得农民的精神逐渐无处可依。这不仅极大冲击了传统乡村文化的地位,并使在乡村社会中产生具有同一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价值体系逐渐“瓦解”和趋于“崩溃”,使其越来越失去自身的意义而走向消亡,内聚力消弭,村庄也越来越成为一盘散沙。
  3.推动乡村文化繁荣的措施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十九大基本精神与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节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节 新时代的乡村治理
第三节 打好农村精准扶贫攻坚战
第四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第二章 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农民
第一节 新时代的“三农”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 新时代的农业发展
第四节 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五节 农村供给侧改革

第三章 新时代村干部的必备素质
第一节 村干部的角色特点及其作用
第二节 新时代村干部的品格
第三节 新时代村干部威信的培养
第四节 新时代村干部队伍建设

第四章 新时代村干部的工作要求
第一节 新时代村干部的工作内容
第二节 新时代村干部的工作方法
第三节 新时代村干部的领导能力
第四节 新时代村干部的领导艺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