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问道开放:重庆足音的内陆回响/政协委员文库
0.00     定价 ¥ 66.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511476
  • 作      者:
    王济光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济光,1964年1月生,籍贯河北省威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曾任民建中央第七至第十一届委员会对外联络委副主任,重庆市外经贸委副主任,重庆市政府口岸办副主任。现任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生之中总会有些让人充满成就感的时段和事情,不论是学习和生活,还是家庭和事业。我的成就感,离不开常常引以为傲的开放一线工作历练、民建会员身份、政协委员职责,以及由此而来积极投身于内陆开放实践和探索的使命担当。
  我的成就感,来自无怨无悔地投身中国年轻直辖市建设的人生选择。1997年6月,重庆正式挂牌成为中央直辖市,我也在三千里外北京建国门外大街5号的中国社科院,光荣地加入了民建,成为中国多党合作和统战事业的一员。刚过半月,我生有幸,随“赴渝博士生服务团”到了以“火炉”闻名于世的山城挂职锻炼,岗位就是内陆开放的一线部门——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主任助理。一年期满,满怀着对这片西部开发“热土”的依依不舍和深沉挚爱,毅然改变了回归京城的打算,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身西部、扎根重庆。我常常这样想:我应当感恩重庆,给了我施展理想报负的发展空间;我应当感恩民建,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宽广舞台;我应当感恩政协,给了我参政建言的政治平台。在这个中国年轻的中央直辖市,我先后在市外经贸委、市政府口岸办和市政协得到了宝贵的人生历练,其间当选过重庆民建的一、二届常委和三、四届副主委,连续五届担任重庆政协常委和两届全国政协委员,这是让我能够以外经贸人、民建人和政协人的自豪投身改革开放大潮的基础。回首来路,能够在中国西部的直辖市从事对外开放一线工作近20年,一路走来,从组织到领导、从朋友到家人,多方的信任、理解和鼓励,常常督促我既要在内陆开放的一线工作中奋发作为,也要在民建、统战和政协平台上建言有为。
展开
精彩书评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地区融人世界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具有典型的大国经济特征,内陆地区是构架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区域。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理所当然地要成为当代中国串联并融人世界经济的内在逻辑。
  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工商重镇,直辖至今在制度创新、开放平台、贸易通道、口岸物流、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执着探索。我生也有幸,成为了内陆开放型经济探索的研究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当会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甚或一个时点,折射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曲折和不易。
  ——王济光
展开
精彩书摘
  《问道开放:重庆足音的内陆回响/政协委员文库》: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凡属周年之类都是大日子,或志喜或致贺,或反思或纪念,总得搞个阵仗,闹出点儿声响,表示一下对历史的追念、对现在的珍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之意。
  中国“人世”已经整整五年,后过渡期自此结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五年只不过是倏忽一瞬,但对于开放的中国而言却有着特别的意义。正是这五年,中国进入了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正是这五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1万亿美元;也正是这五年,中国开始确立了走和平发展之路的民族振兴方略。入世五年的成就世人瞩目,不过,后过渡期结束之后将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反思。
  入世五年,我们现在应该可以厘清中国入世的利弊脉络了。人们曾经对此有过种种不同的论争评判,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在中国成为世贸正式成员的五年期间,人世效应已经正常显现,而且其正向积极效应远远大于此前许多人预判的负向消极影响。
  入世五年,回头再看重庆,我们更能体会到入世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毕竟,重庆是升格直辖市、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入世三大历史机遇的承载者,是被中央寄予厚望的西部开发样板。或许,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说中国人世尤其是后过渡期结束之后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过渡期结束对于重庆经济的影响,却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还必须从时间、空间和领域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在时间上,从长期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从近期来看则是挑战大于机遇。在空间上,三大经济区中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机遇要更大些,而渝东北、渝东南两个生态经济区面临的形势则要更加严峻些。在领域上,第三产业机遇最大,第二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一产业则明显处于严峻挑战形势之下。
  入世五年,我们大体上也可以看出,受我国产业开放度不断提高和重庆产业在国际国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等因素变化影响,重庆经济在不同的产业层次上的机遇一挑战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具体来说,重庆第三产业中以金融、商贸、旅游、教育、会展、电信、律师、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和现代服务业,面临发展的机遇最大;第二产业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机电、仪表、轻工、服装等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遇,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外贸等将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所面临的挑战最大,其重要原因并不在于重庆农业在经济层面上明显的比较劣势,而在于由此可能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增加和农民收入提高动力不足的问题。
  入世五年,我们应当对重庆现有产业进行一个入世后过渡期结束后的时滞效应评估。
  恐怕没有人不承认,农业是重庆最大的挑战性产业,也是应对入世的最大难点所在。入世五年来的现实已经表明:农业在入世之后的最大矛盾并不在于农产品的出口,而在于如何应对国外农产品进口的冲击;并不在于农业自身外向度的高低,而在于农业内部收入水平提高的难度加大。从外向程度来看,农业产业化产品是重庆市五大出口商品之一,2006年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3%。由于出口农产品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并非土地密集型,因而在入世后过渡期的竞争力并未下降。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出口农产品在我市农业产品中所占比重极小,短期内很难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汽车、摩托车是重庆现有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重庆的机遇一挑战并存性产业。入世后过渡期结束之后对重庆汽车工业的主要不利影响包括:其一,关税按时间表逐年降低,已经开始对重庆整车生产企业形成较大冲击,价格优势逐渐弱化;其二,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方面严重滞后;其三,外商在华设立零部件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的趋势,正在对我市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其四,TRIPS对知识产权保护所做的明确规定,正在使我市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面临日益苛刻的技术引进条件。
  ……
展开
目录
辑一 行思篇——成长的烦恼
德不孤,必有邻
开拓“重庆造”的市场空间
换一种心态看自己
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审视
找准感觉办好会
西部大开发要有热情更要理性
中国“入世”给重庆提个醒
打造会展经济必须“软硬兼施”
入世、出世与文化改造
西部开发与引进人才断想
“走出去”:新世纪门槛上的沉思
待客之道与招商中的困惑
变则通,通则久:入世之后如何转变观念
应对反倾销:怎一个“愁”字了得
跨过“后过渡期”门槛的反思与畅想
闯出区域合作的“南开路”
开放高地与投资环境
扩大开放的抓手:干部和人才战略
构建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重庆的现实基础与作为

辑二 渐悟篇——更与何人说
在西部大开发中给重庆做好开放定位
走出常规发展的四大误区
扩大开放必须从破除“山头意识”入手
为“渝新欧”加装新引擎
内陆也要争取设立自贸试验区
关于开放倒逼改革的几点思考
感悟世界航线发展大会
融入“一带一路”的重庆开放与发展
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及开放问题
让“一带一路”为重庆口岸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全面开放新格局拓展内陆开放新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看重“渝新欧”
发挥好长江水运口岸的开放平台作用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重庆自贸区
正确理解内陆开放中的“单一窗口”
……

辑三 求索篇——路漫漫其修远兮
辑四 崇真篇——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