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轻舟已过万重山——闵行:从制造到智造之路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5818505
  • 作      者:
    闵行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李步青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为“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之一册。该丛书内容是向各界人士征集的关于闵行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精选编辑而成,以达到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本书稿收录与闵行工业发展相关的文史资料和档案,记载了闵行五大园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虹桥商务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的历史沿革、发展过程,展现了闵行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由点到面,反映新时代闵行在现代制造业方面经验和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闵行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是在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负责征集、编辑、出版、发行闵行文史资料,组织区政协委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机构。负责编辑出版的《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是向各界人士征集的关于闵行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根据“精选慎编”的原则编辑出版成册,以达到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李步青,毕业于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现任《城市季风》杂志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中的一册出版,全书书收录的是与闵行工业发展相关的文史资料和档案,就是力图从闵行区内的五大园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虹桥商务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的历史沿革、发展过程,去展现闵行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由点到面,反映新时代闵行在现代制造业方面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十六年前,也即1983年,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早已吹遍神州大地,让我们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而在闵行区西南角的马桥区域,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原来的紫兴村、三友村等被整片划去,建起了上海市最早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大量“三资企业”涌入,其中不乏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强生、联合利华等世界500强企业。原来空旷的田野上,矗立起了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办公楼。与此同时,大批来自闵行、奉贤、松江的农村青年成为这些企业的员工。车来人往,一片沸腾景象。

闵行这一片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说再次,是因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闵行就开始崛起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工业卫星城。当时,有号称“四大金刚”的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锅炉厂在这里落地生根、耕耘发展。随后还有新中华机器厂、闵行发电厂、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八0五研究所等我国航天、机电、发电设备研究和制造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高科技研究单位。一片片田野村落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制造电站设备和重型机器设备的生产基地,令闵行人自豪而骄傲。去年,闵行区政协“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四大金刚——中国重工业闵行基地纪实》便记录了这段辉煌历史。

闵行人总是敢为人先。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制造业方面更是突飞猛进,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后的第九年,即1992年,原闵行区和原上海县“撤二建一”,强强联合,助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后,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国家级和市级经济园区相继建成,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建设蓄势待发。这是一条从“制造”到“智造”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产业升级和转型之路,科技创新驱动、集聚高端资源、摒弃传统思维、注重融合发展,为闵行新一轮的崛起和腾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发展过程中,各大园区紧紧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加强加快功能提升,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务院首批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是上海引进外资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莘庄工业区为上海市级工业区,为全国第七家、上海市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所属的漕河泾开发区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上海市第二家高新区;虹桥商务区则逐步朝着“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新引擎”和“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的目标迈进。船舶四大研究所、十多个航天研究所在闵行聚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整体搬迁到闵行,更为闵行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后备支撑。

在此基础上,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兴起,成为闵行制造向智造发展的重要一环;强生、三菱电梯、阿尔斯通、英特尔等外资工业项目相继落地闵行,至纯科技、吉尔生化、大郡动力等一批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成为区域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的科研人员、专家和创业者,专注研发与企业经营,在闵行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亦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
目录

总序 1

未来已来(代序) 1

上海闵行:以友好环境让智慧聚集 1

工业新局 崛起先进制造业高地 9

区校联动政企联动 释放源头转化动力 12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闵行开发区:面积最小,产效最好 17

改革开放的“窗口”,引进外资的“基地” 28

两年未添一分地 产出大增近百亿 41

闵虹集团探索更新之路 44

闵行“店小二”服务到企业“心坎里” 49

强生:打造以上海为中心的创新枢纽 54

三菱电梯:走过不平凡的30年 60

贺德克中国:引进“德国制造”成就“中国智造” 65

大事记(1982年-2018年) 69

莘庄工业区 

莘庄工业区:绿色智造,引领未来 85

一个高新技术的基地 91

莘庄工业区的初创之路 103

“择水而居”方能“如鱼得水” 117

26家民企“互联”出成果 119

超越大金的只有大金 121

天伟生物:合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到优秀 126

施耐德光伏发电系统探秘 131

陈晓东:将市场和研发牢牢抓在手中 134

詹正云:为数千万丙型肝炎患者带去希望 139

大事记(1995年-2018年) 142

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紫竹高新区:上海“硅谷” 有凤来栖 153

给我20年,给你一座科技城 159

“紫竹样本”,全国唯一一家民企运营的国家高新166

紫竹:崛起的一座科技新城 173

紫竹打造东方“水墨硅谷” 187

紫竹效率从何而来 191

紫竹园区用什么吸引国际巨头 196紫竹:“很像硅谷”的思维再次跳跃 201

至纯科技:乘改革东风,强民族工业 206

吉尔生化:海归创业,巾帼胜须眉 211

大事记(2002年-2018年) 216

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

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多年积淀,打开新视野 229

美敦力上海工厂:从优秀走向卓越 232

大郡控制:真正实现智慧制造 237

以生物科技,成就他人,造福大众 244

大事记(2000年-2018年) 249

参考资料 2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