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高宗赵构:“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度量。”
2.从《资治通鉴》窥见司马光的政治哲学
3.千年史家之魁,纪念司马光诞辰1000周年!
宋朝,尤其11世纪从宋真宗到宋仁宗的时代,是中国历史蕞典型的学者和政治家合一的时代。当时蕞有名的政治家几乎都是大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皆是。在群星璀璨的大宋政坛中,司马光便是其中蕞耀眼的之一。他一心为国,志存高远,敢言直谏,堪称纯臣典范;在晚年更是主持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光耀华夏。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钩沉隐性的史料价值,参悟个中三昧,发现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哲思。
《资治通鉴》里面很多看似讲不通的地方,其实有它的深意。如果我们抛开思想史的眼光,就会一头雾水,即使读得很熟,也会发现很多漏洞和不能明白的地方。后人还有专门修订《资治通鉴》的错误的。但是,如果你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读,就会发现,很多表象上的“错误”其实背后有它的思想背景,是经过司马光深思熟虑的。我们以为司马光错了,错的其实是我们。一定要先知道司马光是一个思想非常深刻的政治家,然后再来考虑他的作品,而不能仅仅将《资治通鉴》当成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来阅读。
自序 / 1
怎样读《资治通鉴》? / 1
《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读法 / 10
认识《资治通鉴》的几个关键问题 / 22
从“通”“鉴”二字谈如何读史 / 41
再谈屈原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资治通鉴》中? / 56
我们为什么读《资治通鉴》 / 68
《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
——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 93
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
——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 / 122
秩序至上还是君主至上?
——司马光政治观念再解读 / 160
司马光早期政治思想初探 / 181
王安石和司马光,到底谁更懂经济? / 193
一个曹操,各自表述 / 198
德政,是一种治理模式 / 208
凡是教学都应该给予方法 / 226
《资治通鉴》Q&A / 234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