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话剧古代女性形象之婚恋研究
0.00     定价 ¥ 5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69250428
  • 作      者:
    黄莹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莹,1982年生,湖南益阳人,现任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讲师。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基地班,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曾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戏剧系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戏剧影视传媒学院访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与中国现代话剧中古代女性婚姻恋爱的相关问题,主要涉及以卓文君、西施、花木兰这三个古代女性形象为主角的三组现代话剧作品。通过分析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总结了她们从古代文学(戏剧)到现代话剧的流变特征;通过考察现代剧作家对人物婚姻选择与归宿的处理,从婚恋的角度呈现中国传统伦理秩序与现代思想文化观念之间缠绕交织的冲突与共生状态。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一、研究缘起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与中国现代话剧中古代女性婚姻恋爱的相关问题,主要涉及以卓文君、西施、花木兰这三个古代女性形象为主角的三组现代话剧作品。

  在中国传统伦理秩序中,尽管婚姻对于女性的意义非常重大,婚配对聚往往直接决定了女性一生的命运,然而女性通常对此并没有主动选择权。在现代文明思潮的影响下,随着解放女性的观念渐成潮流,女性的婚配自主选择权,以及婚姻选毕中的价值标准成为判断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同时,在传统伦理秩序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男性婚姻选掸取向同样成为考察社会文化发展形态的重要参考。现代剧作家们在话层岍:品中对古代女性形象婚恋问题的诠释,对于探讨知识分子在现代中国文明进程中所体现的思想特征无疑是一个有效的人口。

  之所以选取中国现代话剧中盼卓文君、西施、花木兰这三个古代女性形象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是因为笔者在对以古代女性形象为主要人物的中国现代话剧作品材料的搜集过程中发现,与关于其他女性题材的作品相比,根据卓文君、西施、花木兰故事创作改编的现代话剧作品数量最多,作家身份层次及其创作背景特征最具代表性。

    本文将讨论的关于卓文君的现代话剧作品有四部,分别是寒蝉的《中古时代之文明结婚)(1917)、郭沫若的《卓文君)(1923)、陈学昭的《文君之出) (1927)和恽涵的《卓文君) (1940);关于西施的现代话剧作品有五部,分别是顾一樵的《西施)(1932)、林文铮的《西施) (1934)、舜卿的《西施) (1935)、陈大悲的《西施)(1935)和孙家璃的《复国)(又名《吴越春秋),1943);关于花木兰的现代话剧作品有四部,分别是左干臣的《木兰从军)(又名《女健者),1928)、易乔的《巾嘟英a)(又名《木兰从军),1940)、周贻白的《花木兰)(1941)和赵清阁的《花木兰从军) (1942)。在上述作品涉及到的十三位剧作家中,在性别l七例上,有五位女性作家:陈学昭、舜卿、恽涵、孙家璃、赵清阁;在身份背景上,有著名的现代诗人、戏剧家郛沫若、职业戏刚家陈大悲、理工科出身兼顾文学戏剧创作的顾一樵,也有业余执笔的西洋美术史教授林文铮、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孙家璃、中匡I戏曲史理论家周贻白,还有通过写剧表达自己思想观念的中国青年党人左干臣、抒发自己情感困惑的留法学生陈学昭等。此外,在创作时间的分布上,关于卓文君的代表性剧作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关于西施的代表性剧作集中于20世纪30年代,关于花木兰的代表性剧作主要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可以说,以卓文君、西旌、花木兰形象为题材改编创作的这三组现代话剧作品,对于研究中国现代话剧古代女性形象的特征,乃至整个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特征,都具有非常难得的学术研究价值。

  其次,这三人在古代女性形象中又分别属于三种既典型又独特的类型:才女、美女、女杰。与各自所从属的同类人物相比,她们具有型为鲜明的社会特征:卓文君有才而寡居,在琴挑后与司马相如私奔;西施因其英貌,被作为迷惑吴王的工具,使越国得以顺利灭吴;花木兰武艺高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显赫战功。在传统的文学叙述中,她们无论是在生理表征,还是在社会伦理行为上,均显示出十分鲜明的女性特征,相关的戏剧情节也完全是围绕着她们的上述女性特点展开的。

  某些戏剧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即使加以性别置换,如将小丫头变换成小伙子,也不会对剧情的发展、冲突的展开产生关键性的影响。而在关于卓文君、西施、花木兰的戏剧作品中,主人公的寡居身份、以色为饵和女扮男装恰恰是全部戏剧冲突的引子;离开了“她们是女性”这一点,所有情节与冲宪就失去了依托,角色所特具的传奇色彩也陋之梢失。

  卓文君既是才子佳人俗套中能抚琴吟诗的佳人,同时又具有被所谓“妇道”严苛束缚的寡妇身份;西施是传说中古代绝世美人,因而又充当了决定两国你死我括的“英人计”里一枚举足轻重的棋子;花木兰是驰骋沙场的女性将领,却与穆桂英、朵红玉、秦良玉等这些以公开女性身份出征的巾帼英雄不同,她不仅英勇善战,蜓深深隐藏着女扮男装的身份秘密。因此从共性上来看,这三个女人都是中国古代女性形象中的杰出代表;从个性上来看,她们身上都有其他女性形象无法效仿的唯一性(寡居、阴谋、易装)。这些鲜明的性别伦理特征不仅使她们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历史传奇,也给她们对恋爱婚姻的选掸带来极其精彩的戏剧性,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这三个古代女性形象所面临的婚姻选择问题,还具有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在“琴挑·私奔”的故事中,寡妇卓文君面临的是单纯家庭内部的伦理规范问题;在西施被送人吴国后书写的“红颜祸水”故事中,不仅这位先前的昆问女子个人的婚姻命运急转直下,型导致了两个国家的运命彼消此长,进而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甚至改写了一批国家的历史;在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里,花木兰虽与西施一样,也是以女性之躯直接参与了政袷军事斗争,但她又并非如西施那样利J玎荑貌改写历史,而是出于忠孝之心,毅然驰离昆问女子“本分持家,相夫教子”的必然轨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投身到纯粹男性世界的兵营和战场,完全掩埋了自己的女性特征。

  因此,三个古代女性形象荆E简单公式化的并列关系,而是存在着从昆问伦理纲常到官方政治斗争,从被动卷人社会政治到主动参与社会政治的层次韭化。中国现代话剧既是现代新文学中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艺术先锋,也是紧密参与社会变革的文艺工具。以这三个古代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不仅能从伦理道德观念与社会政糟地位这两个重要;维度展开中国现代话剧中古代女性形象的类型研究,而且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层面考察中国现代话剧的思想内涵与发展特征。

 

展开
目录

 

绪论/00l

    一、研.兜缘起/00l

    二、研究现状/005

    三、研究方法/016

第—章卓文君:反抗礼教,追求自由/018

    第一节对古代戏剧中卓文君形象的颠覆/022

    第二节对叛逆的卓文君形象的续写与改编/027

    第三节婚姻观念在卓文君形泉中的不同体现/045

第二章凹旋:牺牲In我,以身报国/065

    第一节为夫整殉情的西施:爱国与爱情的冲突/067

    第二节与范蠡诀别的西施:抛舍个人婚姻的无奈

    选择/083

    第三节与范蠡归隐的西施:独立人格觉醒后的大团圆

结局/097

第三章花木兰:强调平等,疏离婚姻/112

    第一节新式忠孝主题下的男女平等追求/113

    第二节以男女平等为前提的婚姻对象选择标准/128

    第三节隐藏在潜意识里的若干缺憾/138

第四章对古代女性题材戏剧创作得失的多维思考/154

    第一节在现代文学史中的意义/154

    第二节有关戏剧文学性的问题/168

    第三节对现代历史剧的羁思考/181

参考文献/l91

附录一写作本书时参考的相关话剧作品/203

附录二关于古代女性形象的现当代戏剧剧目/214

附襞三现代历史剧女性形象家庭、政治关系剧作分类汇总/23l

致谢/250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括动及成果/25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