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0.00     定价 ¥ 8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3658027
  • 作      者:
    岳利萍,康蓉,李伟,等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对世界发展理念的科学总结。本书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分析的宏观背景,采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沿着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本源、绿色发展方式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绿色发展制度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绿色发展承诺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与实现逻辑的研究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绿色发展道路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下解析,力图全景展示中国在绿色发展理论和实践中所做的系统性研究和探索。
展开
作者简介
岳利萍,1978年生,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来在《光明日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改革》《科研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研究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3项。
康蓉,1970年生,山西五台人,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家公派波兰华沙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访问学者、国家公派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作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出版专著、译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李伟,1979年生,陕西清涧人,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出版著作1部、参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2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对世界发展理念的科学总结。本书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分析的宏观背景,采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沿着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本源、绿色发展方式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绿色发展制度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绿色发展承诺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与实现逻辑的研究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绿色发展道路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下解析,力图全景展示中国在绿色发展理论和实践中所做的系统性研究和探索。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特色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岳利萍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特色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 岳利萍等著--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0
ISBN 978-7-5136-5802-7Ⅰ①中… Ⅱ①岳… Ⅲ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Ⅳ①F120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65932号
责任编辑李若雯贺静
责任印制巢新强
封面设计华子设计

出版发行中国经济出版社
印刷者
经销者各地新华书店
开本710mm×1000mm1/16
印张22
字数312千字
版次2019年10月第1版
印次2019年10月第1次
定价8900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西工商广字第8179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网址wwweconomyphcom 社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
本版图书如存在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销售中心联系调换(联系电话:010-57512564)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举报电话:010-57512600)
国家版权局反盗版举报中心(举报电话:12390)服务热线:010-57512564|中国特色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总序|总序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科,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主要探讨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等问题。但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并没有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是现代化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强国建设。西方发展经济学不可能指导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亟须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中国发展经济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和材料为基础,把发展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构建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探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规律。
一、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定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如何解决贫穷落后的问题,而是应该研究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规律。概言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如何由落后国家变为一个经济大国,研究如何由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国的道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由封闭经济体系向开放经济的转型,成功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一阶段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范本,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系统总结和研究,进而形成系统化的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二是进入新时代,我国如何从一个经济大国变为现代化经济强国。就经济总量而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不是经济强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现代化发展问题。传统增长方式亟待转型,“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尽快跨越,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不可持续问题更加突出,亟须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使中国从经济大国转向现代化的经济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中国现代化强国发展道路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什么是新时代的现代化发展”“在新时代如何实现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现代化发展为了什么”这三个根本问题。既要解释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又要研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后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易言之,既要对中国过去的发展道路进行理论总结,又要对中国新时代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道路进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而且是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构建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同时也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05-18”。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内在的本质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道路,总结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指导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
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坚持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其基本立场在于实现以人民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始终要坚持的核心立场。
二、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定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定位应该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际、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和中国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研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总结概括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历史经验教训,提炼升华,探索其中的经济规律,进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才能从学理上阐释中国道路的成功,才能指引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从这一实践定位出发,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内容应大致包括:一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农业工业化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改革开放之前通过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民间资本的力量,通过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二是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因而城乡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的伟大社会实践。”彭国昌分离与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与路径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14(1)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均衡发展的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形成,是采用双轨过渡,从局部到总体,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总结其发展规律。四是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除的贫困人数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多的,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困发生率已由1978年的307%下降至2015年的57%孙久文,唐泽地中国特色的扶贫战略与政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2)。中国的反贫困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必须总结这一经验。
三、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创新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内在的、本质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1)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中,也研究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核心包括:①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1845—1846年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精神劳动、物质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并使人的潜能和天资、兴趣和才能得到空前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人的身心、精神(道德)、才能、个性全面而丰富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得到实现的,马克思把这一点总结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戴跃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②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最终决定因素。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是马克思生产理论体系的两个维度。马克思在其生产力理论中,首先论述了要素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时,就分析了生产要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指出:“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5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三个部分,其中人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要素。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是经济发展的物质要素,是人的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同时,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的素质,也决定着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的水平。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分工与协作中,还分析了协作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协作生产力实际上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形式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马克思分别研究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种协作形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③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在于按比例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的按比例协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个生产环节按比例发展;二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再生产理论中他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两大部类之间只有按比例协调发展,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同时,资本循环依次要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它们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只有这样,资本循环才能顺利进行,这表明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必须保持协调关系。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还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物质变换关系,在这个物质变换关系中,人与自然之间必须保持协调关系,在经济发展中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④经济发展的效果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包括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前者是指生产场所的扩大,后者则是指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地租理论中论述了粗放经营和集约化耕作两种方式。这实际上是分析了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一是要素投入驱动型的发展;二是要素使用效率提高型的发展。如果经济发展主要靠要素投入来推动,就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如果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效率的提高,则是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马克思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是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而形成的系统化学说,是研究和揭示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科学,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方向性、基础性、战略性层面研究中国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例如,新时代理论,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理论,创新驱动理论,共同富裕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常态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五大发展理念理论等,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创新要坚持的基本原则。而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可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什么是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发展为了什么”“为谁实现现代化发展”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包括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的“三农”现代化道路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其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篇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本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及内容
第三节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创新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生态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生态经济学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西方生态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第四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第二篇绿色发展方式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第三章我国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背景
第二节中国城市群及产业相关理论梳理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城市群发展演进
第四节中国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
第五节中国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第六节中国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第四章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困境
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背景
第二节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促进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
第五章我国消费绿色转型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绿色消费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消费发展的态势
第三节新时代我国消费绿色转型的障碍
第四节新时代我国消费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
第六章能源互联网与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能源现状
第二节能源互联网
第三节能源互联网与绿色发展
第四节“一带一路”与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三篇绿色发展制度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第七章新时代我国绿色发展的能源体制改革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能源体制的演进
第二节我国现行能源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新时代我国能源体制深化改革的方向
第四节能源体制改革与绿色经济发展
第八章新时代我国绿色发展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演进
第二节绿色发展与自然资源产权的理论阐释
第三节构建绿色发展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第四节新时代我国深化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九章新时代我国绿色发展的环境监管体制创新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演进
第四节新时代推进中国环境监管体制创新的建议

第四篇绿色发展承诺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第十章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全球气候治理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和影响
第三节全球气候治理的现状
第四节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战略选择
第十一章碳定价影响绿色发展的国际研究比较
第一节背景
第二节碳定价机制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碳税及碳排放市场交易运行机制
第四节碳定价影响绿色发展的国际比较
第五节政策建议

第五篇结语
第十二章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与实现逻辑
第一节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研究文献回顾
第二节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选择
第三节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实现逻辑
第四节促进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