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人生归途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0724808
  • 作      者:
    余立功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余立功先生已经出版过四卷本《余立功文学作品选》,包括四部长篇和两部中篇小说。《人生归途》是他2019年推出的又一力作。

《人生归途》暗藏的一条主线,主人公的家乡领导把“引窝蛋”托付给已经退休的陈志立,希望通过他的大胆作为,引来“母鸡”们纷纷回到这个充满希望的“鸡窝”,生下一颗颗金蛋。故事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意义。

在现实面前,作者把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交织在一起,主人公的所思、所盼、所为,也跃然纸上。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这部作品的创作,是以敬畏之心,与书中的人物同悲戚、共命运、诉衷肠,他们哭时我亦哭,他们笑时我亦笑,他们悲时我亦悲,他们喜时我亦喜,付出了自己的真心诚意。

情节跌宕起伏,加上浓郁地方特色语言的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


展开
作者简介

余立功,湖北仙挑人,大学毕业,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湖北省政协研究室副主任,现任深圳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生归途》反映深圳退休干部陈志立一心归隐乡野,想过上平静淡泊的退休生活,但回到农村老家丰泽垸之后,亲身感受了家乡的变化 ,决定为火热的乡村建设发挥余热,被县委书记形象地比喻为“安放抱鸡母”。小说契合了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既记述了特区干部和一批商界成功人士不忘初心,推动共同富裕的感人事迹,也展现了江汉平原农村的生产、生活及民俗风情。


展开
精彩书摘

金秋十月,气爽天高,正是出行的好时节。

繁忙的京广高速公路,车流滚滚。一辆黑色轿车夹裹其间,随波逐流,一路向北。

陈志立双手搭在方向盘上,两眼盯着前方,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音箱里播放着熟悉的柳县花鼓戏《双玉蝉》,他嘴里也不时跟着轻声哼两句。这歌词和唱腔,甚至那“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呛”的锣鼓声,他都不是一般地熟悉,简直熟透了。

柳县花鼓曾经是柳县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地方戏曲。在陈志立的记忆里,柳县的男男女女,有一个算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开口就有板有眼地哼上几段经典。倘若真碰到个把唱不圆的,肯定会被人当苕盘,让人笑掉大牙。极端的例子,是男女相亲,也拿花鼓戏来考女婿,如果唱的太差劲,那门婚事就基本上宣告没戏。而有些女子对媒人介绍的对象不入眼,便拿难度较大的对唱片断哼起来,灵光些的男方要嘛即时接上,要嘛找个借口知趣地体面抽身。也有些不开窍或者脸皮厚的,便只能等人家下逐客令了。

陈志立还没进城时,在田间地头,在劳动中和间歇里,家乡丰泽垸到处飘扬着动听的柳县花鼓戏经典唱断,以及嘹亮的“啊依哟——哟嗬哟嗬哟”的和声。听着花鼓戏长大的陈志立,还在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写过戏,甚至扮演过其中的某些角色。而县剧团当时演他现在听的这出戏的演员,他是连名字都叫得上——虽然他并不曾和他们谋过面,没见过他们的尊容。人家生活在县城,即使随剧团到了乡下,也是在台上有腔有板地边做动作边引吭高歌,或者低如莺鸣,他一个乡下人,但只有挤在台下伸长了脖子张望的份。

现在的花鼓戏——比如正播的这出,不仅唱腔明显地退化,而且乐器中加上了西洋及其他器材之后,也缺少了他记忆里的乡味。正如他在深圳吃热干面,无论如何也吃不出武汉的味道。所以他难免会有些惋惜。尽管这样,他还是百听不厌。就是过去在办公室,他也常常把光盘插进电脑,作为调动激情的催化剂和解闷的兴奋剂,边工作边听,兴致来了,还跟着哼两句,常常把同事和下级搞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这拖腔拖调的土玩意儿,怎么会就这么大的磁力。

花鼓戏的磁带和光盘,他装了有小半只柜子。这令他十分得意。表弟在县直机关工委工作,堂姐又是曾经的县剧团台柱子,都晓得他好这一口,所以只要出了磁带——后来是光盘,就买了寄来。磁带现在是用不上了,甚至有的带子都断了,他也舍不得扔掉,一直存放在柜子里,当价值连城的古董一样爱惜。

到了一个生活服务区。陈志立下意识地看了一下仪表盘,觉得车和人都得加点油了,早上六点启程,到现在已经跑了将近四个小时了。于是打开转向灯,左右瞅了一眼,又望了下后视镜,这才放慢车速,缓缓地把车开上匝道,再缓缓地开进服务区。

诺大的生活服务区,今天人和车都不太多,显得有些空旷和苍凉。陈志立给车加过油后开到停车场,再去卫生间方便了一下,又洗了把脸。站在空旷的停车场,掏出一支烟来,一边抽一边欣赏田园风景。

秋色真美!陈志立放眼望去,只见高速公路两侧,虽然树叶开始凋落,但黄灿灿的稻谷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如即将临盆的孕妇向人们骄傲地展示她圆滚的肚皮;棉叶有些枯黄了,夹杂其间的朵朵棉花有如布满天空的繁星。棉田里有人劳作,应该是在摘棉花吧!他想。

上周办完退休手续,他便是个自由身了,可以有充裕的时间享受生活,再不用像过去几十年忙忙碌碌得连放屁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他并不急于赶路。

从工作生活的南方城市深圳回到家乡江汉平原,一千多公里的高速路,他也不准备一口气跑完,想着到中途累了就找个旅馆睡一晚,明天再回去也丝毫没关系。至于在哪里打尖,他还没想好,只是计划有这么一站,觉得该休息了,就去休息。这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出行方式,令他有一种新鲜感。过去停哪里、什么时候停、停多长时间,还没出门就计划了,酒店也订好了。他现在把这些细节都省了,让自己彻底放松,身心彻底自由。就是刚才跑的四个小时,也是谁想超他就让人超的。这跟过去也完全不同,过去只有他超人家的,嗖嗖嗖!一辆辆比他的坐骑高档得多的名车,都被他迅速甩在身后。

膀胱清理干净了,烟也抽完了,而且觉得休息得也可以了,他不紧不慢地走向停车场,把车再次开上高速公路。

花鼓戏突然停了,蓝牙电话骤然响起。他把手机通过蓝牙连到了音箱上。肯定又是老伴田雨的。一路上,除了几个老下级和同学好友来电话,说要为他摆个饯行酒之外,三番五次打断花鼓戏的,就是老伴田雨,基本上半小时一次。

他摁了接听,果然是田雨。她问到了哪里,有没有啥情况?叮嘱他慢慢开,不赶急,困了就休息,反正你也不赶时间!语气里透出几十年相濡以沫的关爱。这也难怪,她是坚决反对他开车回家的,更何况他年过六旬,一千多公里的路,连个伴都没有。真要遇到个啥情况了咋整?但拗他不过,他早就想过一把亲自开车回老家的瘾。她不能陪他一起回,小外孙正上幼儿园哩,女儿女婿都上班,总得有个人接送,总得有个人管他的饮食起居。女婿邓辉和侄子大毛要请假陪他,他坚决不允,让他们忙自己的事,别跟在老太太屁股后头瞎掺和!他对自己说,我不能一辈子都依赖别人,今后的事情都得自己做,自己的日子得自己过。这个他必须慢慢习惯。

挂断电话,他踏在油门上的右脚稍稍加了点力,车子顿时便轻盈如飞。但他决不让它超过一百二十码。他得遵守交通法规。

到下一个生活服务区时,已经是湖南的地界了。他又把车开进去,躺在车里眯了半小时。再次上路时,蓝牙电话又响了。

“二爷!应该到我的地界了吧?能否辛苦您多绕两百公里,到我这儿打个尖?风景这边独好噢!”刚一摁下接听键,侄子小毛——大毛的弟弟——就在电话里笑嘻嘻地发出了邀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育了一方特有的语言现象。跟山区十里不同音不同,有近三千平方公里版图面积的柳县,语言却基本通用。有人开玩笑,说当年讨论以什么语言作为全国普通话的时候,柳县话只差那么一票,就在全国推广了。

柳县话虽在柳县通用,然而却往往弄得南来北往的人头疼,如果不作进一步解释,便会闹出许多笑话来。比如把祖辈叫爹,大爹、二爹、三爹依次往下叫,一直到他们兄弟辈里最小的那位叫幺爹。祖父的堂弟们也叫幺爹,如果祖父在同辈里岁数大些,他的孙辈便有许多幺爹。为了区分,往往在幺爹前冠上名字,喊某某幺爹。把叔叔们叫爷,叫法跟爹差不多,只不过把爹换成了爷,也是二爷、三爷、四爷依次往下叫,一直到最小的那位叫爷爷(也有叫幺叔的)为止。同样,父亲如果在他们那一辈里年纪大些,他的孩子便有许多爷爷(或者幺叔),再冠上名字,叫某某爷爷或者某某幺叔。小毛叫他二爷,放在普通话的语境里,就是二叔的意思。把姑妈喊爷的也多。

最令人挠头的,是在称谓上好像对父母特别不待见,基本不像南方叫爸妈,或者北方叫父母、爹娘。依父亲在他兄弟姊妹里的排行,叫啥的都有,五花八门。比如陈志立兄弟们把父亲喊二爷,把母亲喊大大 ,而舅父的孩子们把舅父喊大伯,陈志立们也跟着喊大伯,或者喊舅爷,从未叫过舅父。陈志立的父亲其实排行老大,是独子,下面有两个妹妹,但父亲却把大爷的称谓给了大妹,把幺爷的称谓给了小妹,自己屈居老二。还有把大嫂叫大姐,把奶奶叫老妈。叔的爱人也称爷,比如二叔叫大二爷,二爷的爱人就叫小二爷,大毛小毛就常常叫田雨“小二爷”。这样的称谓,也许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以及不把她们当外人待吧。

独具柳县特点的语言还有很多,比如他们竟然把杨树叫柳树,把柳树叫杨树。

小毛的这个邀请,陈志立听着受用,甚至差点就改变了行程。

小毛在风景如画的旅游名城人武部当参谋,他一直想去游览,却一直没得机会。其实全国的景点,他基本就没去过。北京他去得是最多的,每年都有几次,却一个景点都没光顾,每次来去匆匆,开完了会,或者办完了事,连忙车身打转,总觉得下次还有机会。这一拖,就把自己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拖没了。退休之前,陈志立就有个计划,要和田雨一起,开着车一个县一个县地跑,能跑多少算多少,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到这里,陈志立说:“这次只老子一个人,去了便宜你小子了,下次跟小二爷一块来。从今日起老子有的是时间。再说了,你爹还在家里猴急地等着老子喝酒哩!”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