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前言后语
0.00     定价 ¥ 1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155298
  • 作      者:
    王光明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光明 (1946~),山东乐陵人,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文学讲习所所长,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7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任《山东文学》杂志社小说散文组组长,《当代企业家》报告文学杂志社副主编。著有报告文学《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合作),散文《钻石,你在寻找谁》、《紫石街漫笔》,中篇报告文学《大王魂》(合作)等。《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合作)获全国第三届报告文学奖,《钻石,你在寻找谁》、《紫石街漫笔》分别获《散文》第一、二届优秀作品奖。《中国有座鲁西监狱》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前言后语》也是“边上”文字的汇集,如同随笔集《边上言说》(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的兄弟。不同的是,《边上言说》说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感想,人生历程中一些记忆;而这本《前言后语》,全是写在书前书后的感触和交代,包括那些博士论文与课题成果的评阅,谈论的都是读过或写过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言后语》:
  散文诗集《命运中的邂逅》就要出版了,作者黄橙极恳切地希望我为其写个序言。这使我既高兴又有些许迟疑。高兴的是,由于现代人情感和意识对适合它们的形式、技巧的召唤和寻找,由于中国散文诗学会殚精竭虑的推动,散文诗这一现代文体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欣赏、所接受、所实践,越来越多的青年作者带着艺术探索的激情,冲破了过去比较单一、狭隘的感受方式和表现技巧,丰富和更新了散文诗的美感和观念,为它的发展探索了新的可能性。《命运中的邂逅》也肯定是一本有着广大读者,并会特别为那些初涉人世、情窦初开,骚动着青春激情与迷惘的青年人所钟爱的书。那么,这样一本必将在许多青年读者中引起回响与共鸣的书,还需要我在这里多嘴饶舌吗?我从来认为,序言的作者不过是一《前言后语》籍的读者之一,他可能不是感觉最差、智商最低的读者,然而绝不意味着比别的读者高明。真正的艺术欣赏只依靠欣赏者的经验与感觉,从不需要别人的宣讲和注释。
  然而黄橙也有他坚持的道理,或许也是“命运中的邂逅”吧,散文诗曾那么深情地抚慰过我并激发了我批评的兴趣。当然,黄橙的这本《命运中的邂逅》,所表现的并不是个人命运中某种偶然而又必然的选择,而是人生旅程中人人都经历过的青春期的情感与追求。黄橙今年才二十六岁,我不知道他近一两年的生活是不是经历过初恋的骚扰,但作品中那“心律跳迪斯科”“高明的中医也会误诊”“美丽的错误时常发生”的感受,确是非爱情的经验莫属的。
  一种姹紫千红的初恋季节骚动不安的情绪波流的回旋,它的激情和幻想,欢乐与忧郁,它的朦胧的梦境和罗曼蒂克的憧憬,失望后的心烦意乱和冷静之后的反省,等等,把这一切经验与感受诉之于有声有色的文字,并小心谨慎地安置在散文诗的形式、结构中,这就是黄橙的《命运中的邂逅》。这种任何一颗年轻易感的心都经历过的,又常常是许多年轻人难以表达出来的感受,想象和文字又这样的瑰丽鲜亮、生动亲切,在大多数青年人读来,谁不涌起一种投胃口的“甜蜜”感?当然,不仅仅是初恋的经验与情感,还有对这种经验的理性思考,以及始终不忘的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寻,它们促使着人们跨越这情感骚动的季节,“开始认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画的构造是什么建筑,真正独立思索和感知人字一撇一捺中的深刻意味”——这时候,作者的散文诗又具备了某些哲理的特点。这些哲理是从初恋经验中自然生成的,直接易懂,因而也正好适合了生存在爱的迷惘和人生困惑之中的青年的心理希求。
  毫无疑问,这样完全忠实于自己青春的经验与情感、沉思与醒悟的散文诗,在当代散文诗园地是不多见的,倒是更多地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焦菊隐、朱大枬、何其芳等人的散文诗作风。当然不是那种作风的再版,而是一种有选择、有扬弃的承继:没有他们那种虚空、孤独和寂寞感,却有更洒脱的告别与更明确的追求。因而不仅仅是生活特点、事件、场景等外在的不同,而是经验的质和内在情调上的差异。《命运中的邂逅》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它通过青春期一段自我的情感经验,折射了当代青年骚动不宁的情绪与追求。只是,在我看来,这本散文诗集中的情感经验,恐怕还不能算是很深刻的情感经验。其中不期而至的内心骚动,与其说是命运的,不如说是人生历程中一种必然现象。通过某种独特经验的窗口,窥视到命运和人生真质的,那是鲁迅、波德莱尔、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这不是《命运中的邂逅》所达到了的,而是作者所应努力追求的。不知作者、读者以为然否?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序言
  面向广阔的生活003
  谢冕和他的诗歌批评010
  《美国散文撷英》序031
  跨越激情的骚动032
  悲壮的“突围”034
  地下斗争的壮丽画卷044
  让人“读”到自己的书048
  太阳雨的沐浴050
  悲凉壮烈的抗战史诗053
  面对世界与自我的深渊062
  森林睫毛下的凝望067
  心灵生命化的散文传统071
  游入大海的鱼078
  寻求现代经验的艺术整合081
  “让诗歌为你定位”086
  散文的“根”089
  从批评到学术091
  “一棵从乡间移植来的树”103
  近年中国诗歌:过渡时期的延续106
  2004年的诗:印象与评说113
  必要的参照125
  寄语《鸿蒙》129
  寄语《翅膀》130
  《语言与文学的策略》编选说明131
  《2008中国诗歌年选》前言134
  爱情诗研究的起点137
  八十年代:中国诗歌的转变139
  关怀与辨认我们的时代188
  《穿越心灵》序192
  《南方北方》序195
  《早期新诗的合法性研究》序198
  《阅读新视角》序201
  《空心人》序204
  《阮章竞评传》序206
  《缥缈的浮生》序210
  《醉花僧》序212
  《武平客家山歌选集》序214
  《记忆的容颜》序216
  《经验、体式与诗的变奏》序217
  《现代中国文学考察笔记》序219
  《曲折的展开》序222
  《散文诗文体学研究》序225
  《中国当代书法形态研究》序228
  《“盖娅”审美》序231
  “诗灵”护佑的诗人234
  永远的汀州238
  《歌谣与中国新诗》序243
  《张枣诗歌研究》序247
  《名人在汀州》序251
  《梁野东风》序253

第二辑 后记
  《六十年散文诗选》编后259
  《散文诗的世界》初版后记261
  《灵魂的探险》后记267
  《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后记270
  《面向新诗的问题》后记272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后记273
  《2004中国诗歌年选》后记277
  《我们时代的文化症候》后记279
  《2007中国诗歌年选》后记281
  《开放诗歌的阅读空间》后记283
  《市场时代的文学》后记286
  我与1980年代诗歌287
  《边上言说》后记290
  《闽地星辰》后记291
  《中国诗歌通史·现代卷》后记293
  《艰难的指向》(修订版)后记296
  《诗歌的语言与形式》后记298
  《如何现代怎样新诗》后记300
  《写在诗歌以外》后记303
  《中国新诗总论1979-1990》后记305
第三辑 评阅
  本科生作品评点309
  题材的征服309
  成长的领悟——评余绚的作品309
 博士论文评阅310
  《新诗诗论对传统态度述析》310
  《“九十年代诗歌”研究》311
  《新文学运动方式的转变》313
  《知青题材小说研究》313
  《梁启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314
  《文革后小说中的革命历史》315
  《90年代诗论研究》315
  《“主旋律”小说研究》316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317
  《梁启超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建设思想研究》317
  《权威期刊与特殊年代的文学生产》318
  《现代中学语文课程与文学教育的发展》319
  《民间生活的审美言说》320
  《赵树理小说叙事研究》320
  《堕落生命的世俗拯救》321
  《大众文化生产与消费机制中的文学选择》322
  《第四种批评》322
  《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323
  《文协与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324
  《赵树理小说与民间文艺资源》324
  《文革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主体性问题》325
  《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326
  《“革命加恋爱”文学现象研究》326
  《选报时期〈东方杂志〉研究(1904-1908)》327
  《“星丛”诗学的建构》328
  《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诗学》328
  《性别视野下的文学语言》329
  《现代性世俗化》329
  《20世纪末大陆及港台的同志书写与男性建构研究》330
  《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争鸣研究(1978-1989)》331
  《小说“游走”情节研究》331
  《1940年代的诗歌与民主》332
 课题成果评审33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初评)332
  《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334
  《巴金对域外文化的接受》335
  《现代诗学的人性论转向》336
  《传播学视野中的网络文学》336
  《解读延安》337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文学思潮》338
  《选择与变异》33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复评)340
  《疆域与维度》341
  《穆旦诗编年汇编》342
  《唱和诗词研究》342
  《元代诗论辑存校释》(上)343
 会议论文讲评344
  朱耀伟:《“香港散文”与本土认同》344
  黄维樑:《散文与结构》345
  龚鹏程:《吃喝拉撒睡:散文的后现代性》346
  霍秀全:《论朱自清的小品散文理论》347
  余丽文:《书写旅行与城市形象》349
  叶瑞莲:《大叙事与建国散文(1949-1956)》350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