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米塞斯回忆录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2025552
  • 作      者:
    [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 译      者:
    黄华侨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奥地利经济学家、哲学家、古典自由主义者,撰写了大量的作品,被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领导人之一。在纳粹占领欧洲的情势下,他于1940年移居美国,并在1949年出版了经济学巨著《人的行为》。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期兴起的美国自由至上主义运动。
  
  黄华侨,1978年出生,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学术助理,长期从事艺术理论和米塞斯思想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遭遇比起来,很多自诩“热爱自由之人”的经历微不足道。米塞斯流离失所,目睹国家被纳粹占领,自己的书被焚毁,论文被窃,最后被赶出待了六年的避难所。1940年,米塞斯移居美国。在旅途中,他开始撰写这本回忆录。《米塞斯回忆录》不仅深入记述了米塞斯前三分之二的人生经历,也成为热爱自由之人在专制暴政时期的道德和精神指引。他用奥地利官员经济顾问的视角描述了自己的时代。他反对国家主义和通货膨胀,试图阻拦欧洲的干预政策。他论及教学和研讨会、腐败的政客和中央银行家,直至遍布学术界和公共领域的集权霸道。在奥地利即将追随德国陷入通胀深渊之际,他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水火。愤怒是此书的灵感之源。米塞斯是执着于真理的伟大思想家,他从未放弃在观念领域战斗。对他来说,敌人就是坏的思想;而令他遗憾的,并非过于好斗,而是过于妥协。
展开
精彩书评
  ★那些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上做出了创新的经济学家和流派,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最后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会成为随风而去的浮云。米塞斯就是这样。
  ——粱小民
  
  ★我们还是很幸运的。米塞斯那样孤独,我们根本没法跟他比。
  ——张维迎
  
  ★米塞斯一直都令我着迷,我同意他的大部分观点,他的学术品质确实让他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米尔顿·弗里德曼
  
  ★他令人敬仰的品质是宁折不弯的诚实,毫不犹豫的真诚。他从不屈服。他总是自由地说出他认为对的东西。如果他曾打算收敛一点或仅仅弱化一点对流行却不负责任的政策的批评,那些有影响力的位置和大门都将向他敞开。但他从未妥协。
  ——本杰明·安德森(美国企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
展开
精彩书摘
  《米塞斯回忆录》:
  不过,你若以为是奥地利政府促进了所有这些伟大的思想运动,那就错了。恰恰相反,政府撤消了博尔扎诺和布伦塔诺的教学任务;它孤立了马赫,并且从来没有为胡塞尔、布罗伊尔和弗洛伊德费过心思。它把庞巴维克视为能干的官员而不是经济学家。
  庞巴维克曾是因斯布鲁克的教授。他很快对这个职位感到厌倦;因为他无法忍受这个大学、这个城市,以及蒂罗尔省(province of Tirol)满目疮痍的精神沙漠。他更喜欢维也纳财政部的工作。当他最后从政府部门退休时,他拒绝了本来可以享有的丰厚的退休金,要求去维也纳大学当教授。
  在维也纳大学校史和经济学说史上,庞巴维克研讨班的开幕是一个重大事件。庞巴维克选择价值理论原理作为第一学期的主题;在研讨班上,奥托·鲍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彻底驳倒主观主义价值论。整个冬季研讨班上全是鲍尔和庞巴维克的辩论,其他听众只能作壁上观。鲍尔展现了自己的出众才华;他证明自己是值得这位大师认真对待的对手,不过,庞巴维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是致命的一击。我相信,最后就连鲍尔本人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不能成立的。他放弃了撰文回应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①的想法。这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列著作的第一卷引起了希法亭②情绪激烈的反驳。不过鲍尔公开向我承认说希法亭没有理解问题关键所在。
  我一直定期参加庞巴维克的研讨班,直到1913年获得授课资格。我参加的最后两期冬季研讨班讨论的是我的货币和信用理论:其中第一期讨论的是我对货币购买力的解释;第二期讨论的是我的商业周期理论。庞巴维克和我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容后再叙。
  庞巴维克是一位杰出的研讨班领袖。他更愿意把自己视为一位研讨班主席而不是一位教师,偶尔自己也会参与辩论。不幸的是,喋喋不休之人有时会滥用赋予参加者的言论自由。奥托·纽伊拉特(Otto Neurath)的狂热的胡言乱语特别扰人心烦。本来,主席的严厉制止常常会是有益的,可是庞巴维克却不愿意这么做。他的想法和门格尔是一致的。他们相信,在科学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庞巴维克的毕生心血就摆在我们眼前。他对旧经济学的严厉批判和他本人的理论,都已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过,我们可以断言,假如条件许可的话,庞巴维克本来可以作出更多贡献。他在课堂讲授和私人谈话中逐渐形成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的文字著述所包含的内容。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无法承担新的艰巨任务。他的神经不再适合艰苦的工作。甚至仅仅两个小时的研讨班都会让他感到难以承受。只是因为极其严格的日常作息制度,他才获得了科学研究所需的精力。他的全副身心都属于经济学,只有在交响音乐会上才有片刻放松和娱乐。
  庞巴维克对奥地利的未来及其文化忧心忡忡,这让他的晚年生活蒙上了阴影。战争爆发之后几个星期,他的心脏病突然发作。当时我所在的部队正在特兰博尔(Trampol)以东的前线。九月初的一个夜晚,我巡逻回来后,在报纸上看到了庞巴维克逝世的讣告。
  ……
展开
目录
出版弁言(汪宇)
中文版序(韦森)
前言(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
导言(F.A.哈耶克)
第一章 历史主义
第二章 国家主义
第三章 奥地利问题
第四章 奥地利经济学派
第五章 货币理论的早期著作
第六章 货币和信用理论
第七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章 在商会的经历
第九章 在维也纳的教学活动
第十章 德国的学术研究z
第十一章 间接交换的深入研究
第十二章 社会合作体系
第十三章 认识论的研究
第十四章 我在日内瓦的教学活动
第十五章 奥地利存亡之际的斗争
米塞斯年表
索引
米塞斯曾不为人知的一面(穆瑞·罗斯巴德)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