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远嘲风》: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蒙自的风,令人沉醉的风,
吹散了故园的霾,心中的霾,清晰了答案伊始的方向……
这也许算不上是一场旅行,
更多的,却是“逃难”。
雾霾指数与红色预警时时刻刻压抑着我连月不开的心扉,催促着我随时可能爆发的肺病,再熬不住喉头的阵痛与双目的干涩,我只得乘着南下的列车,悠哉一路,只是抱着那过客的心思浏览着沿途掠过的万种风情,和那记忆里书中曾描画的“一湖水”“一下楼”。
诚然,正是这“逃难”的际遇,教诲我领略了一些从不曾发觉的美,宛若一场洗礼,如此震撼,此生难忘。
当历史的钟摆悄悄划过1937年的深秋,一群背井离乡的人,一颗赤子之心,悄然用笔墨,书写那刚毅坚卓的精神;用思想,追寻那承载国家昔日兴荣的救亡之路……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官阙
思绪追溯回那段激流岁月,当敌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的江山,北平烽烟四起,吞没了文化和最后一张平静的书桌。从北平到昆明,望穿那三千里路云和月,就此一去,背井离乡,踏上那悲壮的人文长征,历经这一路坎坷,耳闻目睹这沿途的万千急景凋年,顿时才发觉,这国,这沧桑就在眼前,当祖国和人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当民族复兴的重担终于落在了每个人肩上,使命的号角在黎明前吹响,而身后,便是那有待整治却无处藏身的家国!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远离了日寇的铁蹄,这南湖烟雨,点缀了这激流岁月里与世无争的片刻清闲。不,清闲却不属于这里,听风楼夜半的抽泣,每一滴泪,都是思乡的结晶;每一声叹息,都是流亡知识分子的内心独白。当每个人心里默念起那句纳兰容若的“故园无此声”时,伴随流亡的苦楚,一曲未央的离歌,在蒙自悄然奏响……
我唱出远山的一段愁,
我唱出满天星斗,
我月下傍着小城走。
天色将晚,月落参横,“斯人宛在”的牌匾在无数次风雨仓皇的洗礼下显得那样斑驳,哼着陌生的乡音,附和着远山的吟啸,倾听那“刚毅坚卓”背后的故事。
仿佛那句“先生您何妨一下楼”就在耳畔回荡,此刻,我突然陷入了沉思……
先生走了,但世人的梦仍滋养着世人的血液,随着那红河奔流。战乱虽远去了多年,但精神危机的轰炸却从未停息!我曾经无数次地迷惘,学业不过一条遥遥无际的通天路,这一路坎坷惊险,谁主沉浮?尽管我们都懂得竭尽全力地向前奔跑,但谁明白我们曾奋力追逐着的又是什么?
路途漫长,久而久之,便有人迷失了方向,乃至误入了歧途!当他们以一副不屑的脸孔对我讲,何不食肉糜?大不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沉默了片刻,兴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沿着“学习”这条阳关道走下去吧,还是,我们都不曾领略学习的真谛。
可当我此行目睹了那激流岁月里的沧桑,在那个离索辗转的年代,却还有一群人,始终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仍有那么多先生含笑承蒙那一句“您何妨一下楼”!当我路过战火不曾侵蚀过的城池,天边血色的斜阳,吐露着先生的心火,眼眶沸腾的泪水,随蒙自的风飘飞,心中的疑团,顷刻化为灰烬。南湖的雨,蒙自的风,慷慨讴歌着青春燃烧的风华,清晰了答案的方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