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孟森讲明史
0.00     定价 ¥ 6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2643536
  • 作      者:
    孟森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孟森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的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本册对明朝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明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孟森先生是近代中国明清史研究的开创者,成就卓著。本书虽为讲义,但却是一次用新体裁系统地讲述明代历史,作者以《明史》考证明朝史事,并引证明人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内容充实,并具有极明显的学术深度,对后辈学者影响极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凡中国所谓正史,必作史者得当时君主所特许行世。然古多由史家有志乎作,国家从而是认之;至唐,始有君主倡始,择人而任以修史之事,谓之敕撰。敕撰之史,不由一人主稿,杂众手而成之。唐时所成前代之史最多,有是认一家之言,亦有杂成众手之作;唐以后则修史之责皆国家任之,以众手杂成为通例。其有因前人已成之史,又经一家重作而精密突过原书者,惟欧阳修之《新五代》足当之,其余皆敕撰之书为定本,私家之力固不足网罗散失以成一代之史也。《明史》即敕修所成之史。在清代修成《明史》时,有国已将及百年,开馆亦逾六十载,承平日久,经历三世。着手之始,即网罗全国知名之士,多起之于遗逸之中,而官修之外,又未尝不兼重私家之专业,如是久久而后告成,亦可谓刻意求精矣。既成之后,当清世为史学者,又皆以尊重朝廷之故,专就《明史》中优点而表扬之,观《四库提要》所云,可以概见。然学者读书,必有实事求是之见,如赵翼之《廿二史札记》,世亦以为称颂《明史》之作,其实于《明史》疏漏之点亦已颇有指出,但可曲原者仍原之,若周延儒之入《奸臣传》,若《刘基》《廖永忠》等传两条中所举,《史》文自有抵牾之处,一一又求其所以解之,惟《乔允升》《刘之凤》二传,前后相隔止二卷,而传中文字相同百数十字,不能不谓为纂修诸臣未及参订1。其实《明史》疏漏,并不止此;间有重复,反为小疵2,根本之病,在隐没事实,不足传信。此固当时史臣所压于上意,无可如何,亦史学家所不敢指摘者。且史既隐没其事实矣,就史论史,亦无从发见其难于传信之处,故即敢于指摘,而无从起指摘之意,此尤见隐没事实之为修史大恶也。

《明史》所以有须隐没之事实,即在清代与明本身之关系。清之发祥与明之开国约略同时,清以肇祖为追尊入太庙之始,今核明代《实录》,在成祖永乐间已见肇祖事迹,再参以《朝鲜实录》,在太祖时即有之。至清之本土所谓建州女真部族,其归附于明本在明太祖时。建州女真既附于明,即明一代二百数十年中,无时不与相接触。《明史》中不但不许见建州女真,并凡女真皆在所讳,于是女真之服而抚字,叛而征讨,累朝之恩威,诸臣之功过,所系于女真者,一切削除之。从前谈明、清间史事者,但知万历以后清太祖兵侵辽沈,始有冲突可言,亦相传谓清代官书所述征明等语必不正确,而《明史》既由清修,万历以后之辽东兵事叙述乃本之清代记载,求其不相抵触,必不能用明代真实史料,而不知女真之服属于明尚远在二百年之前。凡为史所隐没者,因今日讨论清史而发见《明史》之多所缺遗,非将明一代之本纪、列传及各志统加整理补充,不能遂为信史。而于明南都以后,史中又草草数语,不认明之系统,此又夫人而知其当加纠正,不待言矣。从古于易代之际,以后代修前代之史,于关系新朝之处,例不能无曲笔,然相涉之年代无多,所有文饰之语,后之读史者亦自可意会其故,从未有若明与清始终相涉,一隐没而遂及一代史之全部。凡明文武诸臣,曾为督抚镇巡等官者,皆削其在辽之事迹1,或其人生平大见长之处在辽,则削其人不为传。甚有本《史》中一再言其人自有传,而卒无传者2,在《史》亦为文字之失检,而其病根则在隐没而故使失实。此读《明史》者应负纠正之责尤为重要,甚于以往各史者也。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 003

第二章 明史体例 附明代系统表 | 006

第二编 分论

第一章 开国 | 011

第一节 太祖起事之前提 附群雄系统表说 | 012

第二节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 019

第三节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 | 025

第二章 靖难 | 073

第一节 建文朝事之得失 | 073

第二节 靖难兵起之事实 | 078

第三节 靖难后杀戮之惨 | 089

第四节 靖难以后明运之隆替 | 093

第五节 靖难两疑案之论定 | 101

第六节 仁宣两朝大事略述 | 106

第七节 明代讲学之始 | 115

第三章 夺门 | 118

第一节 正统初政 | 118

第二节 土木之变 | 123

第三节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 127

第四节 景泰在位日之功过 | 137

第五节 夺门 | 143

第六节 成化朝政局 | 151

第七节 弘治朝政局 | 163

第八节 英宪孝三朝之学术 | 168

第四章 议礼 | 172

第一节 武宗之失道 | 172

第二节 议礼 | 192

第三节 议礼前后之影响 | 208

第四节 隆庆朝政治 | 225

第五节 正嘉隆三朝之学术 | 235

第五章 万历之荒怠 | 237

第一节 冲幼之期 | 237

第二节 醉梦之期 | 248

第三节 决裂之期 | 263

第四节 光宗一月之附赘 | 267

第六章 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 | 272

第一节 天启初门户之害 | 272

第二节 天启朝之阉祸 | 281

第三节 崇祯致亡之症结 | 297

第四节 专辩正袁崇焕之诬枉 | 302

第五节 崇祯朝之用人 | 306

第六节 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 308

第七章 南明之颠沛 | 322

第一节 弘光朝事 | 322

第二节 隆武朝事 附绍武建号 | 327

第三节 永历朝事 | 331

第四节 鲁监国事 | 33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