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蔡东藩中华史:宋史(现代白话版)
0.00     定价 ¥ 6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0233614
  • 作      者:
    蔡东藩
  • 译      者:
    江离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蔡东藩

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后,应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1916年至1926年,蔡东藩写成《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zui。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历史演义之外,蔡东藩还著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蔡东藩中华史》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蔡东藩一生穷愁潦倒,他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他对于历史的描述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他不是一个鲁迅式的启蒙者,但他无疑具有一种另类的现代性,一种与五四新文学不同的表达策略。蔡东藩并不高调激越,他的现代性不是启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启你蒙”,而是讲述历史,延续传统。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的想象力,表现了现代市民文化的价值观。
展开
精彩书评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顾颉刚(历史学家)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张颐武(学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这是元将伯颜拒绝宋使的理由,本没有什么深意,但事后追忆起来,却似乎有绝大的玄机。宋室的江山是从周主宗训那里夺来的。那个时候,宗训年幼,哪懂什么保国保家?他的继母符氏初入宫中,才为国母,不懂什么国家大事,遇到周世宗逝世这样的丧事,只会整日以泪洗面,恨不得随世宗一起长眠于地下。看到这孤儿寡母势单力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起了异心。他暗地里联络将士,借口北征。继而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自顾自地做起了皇帝。那七岁的小周王,二十多岁的周太后,无兵无卒,自然抵挡不住,只好将半壁江山拱手相让。
  五代以来,乱臣贼子们为了争抢土地不惜兵戎相向。如今,百姓们有了这么个逆取顺守却偶有善举的皇上,都快活得很,谁还会去追究其中的隐情?于是远近归附,赵匡胤南收北抚,统一了中原。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皇位传了八九代以后,劲敌将黄河以北的江山夺去,宋室又成了偏安的小朝廷。康王南渡以后,又传了八九世,元将伯颜便引兵渡江,势如破竹。那时候南宋皇室只剩两三个小孩子,今年立一个,转年就被敌兵掳去了;明年再立一个,不到两年又被惊吓死了。只剩下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几个忠臣,力竭计穷,先后殉国,也算是以死谢责了。
  宋朝确实有很多善政:第一,整顿后宫,没有了女色之祸;第二,抑制宦官,杜绝了阉党之祸;第三,睦好和亲,消除了宗室之祸;第四,防患外戚,避免了外戚之祸;第五,休养生息,抵制了强藩之祸。这些善政不但汉、唐不能与之相比,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也稍逊一筹。不过这里还有两大隐患:北宋抑兵太久,没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南宋任贤不专,缺乏理朝辅政的良相。同时,辽、金、元三国觊觎中原,北方边境屡屡为患。宋朝鼎盛的时候尚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来国势衰落,更是无暇顾及,于是敌寇一旦杀入,便如摧枯拉朽一般,今天痛失两条河流,明天又割出去三个州县,到后来连主子都被敌人掳去了。偏安以后更是苟延残喘,仅仅出了几位善战的大将,又被奸臣诬陷。可谓“有力没处使,有志没处行。”再到后来更是心灰意冷,坐听败亡。两宋三百二十年间,始终被蛮夷牵制,最终弄得寸土全无,这样的结局恐怕是叱咤风云的赵太祖没有预料到的。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洛阳的夹马营中生下一个香孩儿,远近都传为奇闻。为什么是香孩儿呢?据说是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一道红光萦绕空中,并且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在孩子周围漫延,经久不散。这孩子便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祖籍涿州,祖上世代为官。高祖父名朓,曾经做过后唐永清、文安、幽都的大官;曾祖父名珽,做过藩镇的地方官,兼任御史中丞;祖父名敬,做过营、蓟、涿三州的刺史;父亲名弘殷,骁勇善战,又射得一手好箭,后唐庄宗让他在禁军任职。后来,弘殷娶了定州安喜县杜氏为妻,杜氏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匡济,不久便夭折了。第二胎又生了一个男孩,就是香孩儿。
  香孩儿刚生下来的时候全身泛着金色,好多天都不变,众人纷纷猜测是罗汉投胎。孩子长大后,容貌雄伟,性情豪爽,大家都说他必成大器。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经历了后唐、后晋两个朝代,一直在做官。匡胤常常在父亲的军营中玩耍,喜欢骑马射箭,有的时候父亲出征,匡胤在家陪伴母亲,无所事事便骑马射箭玩。母亲劝他多读一点书,匡胤奋然说道:“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世事纷乱,兵戈未停,孩儿愿练习武功,留待后用;他日有机可乘,安邦定国,才算出人头地,不虚此生。”母亲笑着说:“你能继承祖业,不玷污门楣,就算是幸事了,还想什么大功名、大事业呢!”匡胤说:“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是一个将门之子,怎么就可以登基称帝?儿虽不才,也想与他一样,轰轰烈烈做个大丈夫,母亲觉得如何?”母亲生气地说:“你不要信口胡说了!这世上说大话的人,后来往往没用,我不愿听你瞎闹,你还是读书去吧!”匡胤见母亲动怒,也不敢多嘴,悄悄地退了出去。
  无奈匡胤天性好动,喜欢与邻居的孩子比赛骑马射箭。大家都赛不过他,就对他心生嫉妒。一天,有个孩子牵着一匹马去找匡胤,这孩子平时和匡胤玩得很熟,匡胤一见,就问他拉着马干什么。这孩子说:“这匹马脾气大得很,没人骑得了,我觉得你的本领高,所以特地前来请教。”匡胤回过头,见那匹马黄鬃黑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身子肥壮,看起来很高大。匡胤说:“天下没有难骑的马。越是怪马,我越要骑他。只要驾驭有方,我就不信它能倔强到哪里去!”那孩子故意激他:“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你还是小心为妙。”匡胤笑着说:“连马都驾驭不了,怎么驾驭人呢?你看我跑一回吧!”那孩子嬉笑着问他:“要不要我帮你取一副马鞍?”匡胤笑道:“要什么马鞍!”说完,从那孩子手中接过马鞭,奋身一跃,上马而去。那马不等鞭子落下便向前奔去,只见它展开四蹄,风驰电掣一般,倏忽间便跑了五六里。
  ……
展开
目录

001  /香孩儿出世

005  /老和尚的预言

010  /赵普最初的功勋

014  /紫金山大捷

018  /陈桥兵变

022  /公主的婚事

027  /杯酒释兵权

030  /收复荆湘

035  /花蕊夫人承恩泽

039  /南汉的覆亡

044  /采石矶的浮梁

048  /万岁殿烛影疑案

051  /北汉的覆亡

055  /高梁河兵败

060  /赵普计除卢多逊

063  /纵火的皇长子

066  /杨业义死李陵碑

070  /黑面大王尹继伦

073  /冤魂索命

077  /五路出师伐西夏

080  /康保裔舍生取义

085  /御驾亲征

089  /澶渊之盟

094  /泰山的封禅大典

096  /王旦的憾事

鱼头参政/  101

刘太后归天/  105

枭雄元昊/  109

任福中计战死/  113

雄辩胜雄师/  118

曹皇后智平逆贼/  122

开封府的包阎罗/  125

母子释前嫌/  130

颍王继大位/  135

种谔诱降蒐名山/  137

王安石变法/  142

千里寻母/  146

仕途坎坷的苏东坡/  149

王雱借父成名/  153

流民图示警/  156

平定交趾/  160

得不偿失的讨伐/  165

“忠清粹德”司马光/  169

三党之争/  174

女中尧舜/  177

孟皇后的冤狱/  180

刘美人正位中宫/  185

初政清明的宋徽宗/  188

奸臣蔡京/  193

“花石纲”藏宝/  197

202  /女真的崛起

207  /徽宗迷信道教

211  /李师师入宫

214  /阿骨打称帝

218  /方腊揭竿造反

222  /梁山泊中尽好汉

228  /狡兔三窟终被擒

233  /辽国的覆灭

238  /金兵南下

243  /屈辱的城下乞盟

248  /汴京城沦陷

254  /皇帝变俘虏

260  /南宋伊始

264  /赤胆忠心宗留守

268  /苗傅的逆行

273  /韩世忠讨逆

277  /巾帼不让须眉

281  /刘豫建立齐国

285  /上阵还需亲兄弟

290  /神勇岳家军

295  /洞庭湖里捣贼窝

300  /大胡子将军

303  /岳飞计除刘豫

308  /朱仙镇大捷

313  /莫须有的罪名

韦太后重返故土/  317

完颜亮篡金/  322

虞允文采石扬名/  328

诛杀暴君/  332

奸臣通敌议和/  338

南宋大儒朱熹/  341

皇帝也惧内/  345

赵汝愚拥立新皇/  351

钻狗洞的尚书/  357

吴曦作乱/  361

史弥远除奸/  365

打出来的鸳鸯/  369

匪徒做了节度使/  373

楚州城硝烟不断/  377

李全计竭身亡/  384

约蒙古夹击残金/  388

入侵南宋/  393

固若金汤的防守/  397

忠良的悲惨结局/  401

弥天大谎/  406

葛岭的豪宅/  411

襄阳城沦陷/  415

丧师辱国的贾似道/  420

小皇帝被掳/  425

梦断重洋/  42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