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蔡东藩中华史:元史(现代白话版)
0.00     定价 ¥ 6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0233645
  • 作      者:
    蔡东藩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蔡东藩

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后,应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1916年至1926年,蔡东藩写成《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zui。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历史演义之外,蔡东藩还著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好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展开
精彩书评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顾颉刚(历史学家)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张颐武(学者)
展开
精彩书摘
  蒙古的先祖,本来是唐朝时候室韦的分部,一直居住在中国北方,以打猎为生,自成一个部落。后来和相邻部落发生摩擦,屡战屡败,弄得全军覆没,只剩下几个人逃到山中。那座山名叫阿儿格乃衮山,层峦叠嶂,高耸入云,只有一条小道可以出入。中间是一大片平地,土地肥美,水草茂盛,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几个男男女女在此住下,互相婚配,不到几年生了好几个孩子。有一个孩子名叫乞颜,长大后气力过人,所有毒虫猛兽遇到他,全部被他三下五除二杀掉。他的后代特别繁盛,当地人称他为乞要特,“乞要”是“乞颜”的谐音,“特”字是繁荣的意思。
  几十代后,该家族出了一个朵奔巴延。一天,朵奔巴延跟随哥哥都蛙锁豁儿出外游牧,到了不儿罕山,只见丛林茂盛,古木参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都蛙锁豁儿对弟弟说:“兄弟!你看这座大山,比咱们居住地如何?”朵奔巴延说:“这座山好得多呀!咱们趁着闲暇逛一会儿吧。”都蛙锁豁儿同意,于是二人携手同行,费了好些气力才爬到山顶。兄弟俩挑了一块平坦的大石头坐下休息。二人四面了望,只见云雾缭绕,山岚回环,仿佛山外还有青山。山下有两条河流环绕,倒映着山林的景色,显得特别优美。
  朵奔巴延越看越喜欢,跳起来喊道:“大哥!这座大山简直太好了!咱们不如迁居到这里吧!”哥哥却说:“你不要忙!待我仔细看看再说!”
  朵奔巴延问:“看什么?”都蛙锁豁儿说:“你没见山下有一群行人吗?”朵奔巴延不解:“行人有什么关系!”都蛙锁豁儿说:“那行人里面有一个好女子!”朵奔巴延不等哥哥说完就问:“哥哥莫不是想娶那个女子为妻?”都蛙锁豁儿说:“不是啊,我已经有妻子了。那个女子如果没嫁人,我想去向她提亲,把她配给你好不好?”朵奔巴延嘀咕着:“离得这么远,也不知道长得好看还是难看。”都蛙锁豁儿说:“你要不信,自己去仔细看看!”朵奔巴延年少好色,听说有美女,就大步跑了过去。
  离得这么远,哥哥怎么能看清呢?原来,都蛙锁豁儿的一只眼睛特别敏锐,能看到几里以外,所以部落里的人都叫他“一只眼”。
  朵奔巴延一口气跑到山下,果然看见前面来了一群人,赶着一辆黑车,车上坐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朵奔巴延竟然看呆了,美人已经来到面前,他还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忽然觉得背后被击了一掌,扭头一看,是哥哥都蛙锁豁儿。哥哥问:“你看呆了吗?何不问问她的来历?”朵奔巴延这才回过神,忙问来人:“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呀?”有一位老者回答:“我们是豁里剌儿台蔑尔乾一家,是巴儿忽真人。”朵奔巴延又问:“这个年轻女子是你什么人呢?”那老者答道:“是我外孙女。”朵奔巴延又问:“她叫什么名字?”老者回答:“我叫巴尔忽歹篾尔乾,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巴儿忽真豁呵,嫁给了豁里秃马敦的官人。”朵奔巴延听了不禁长叹:“真扫兴!真扫兴!”转身对都蛙锁豁儿说,“这事不成,咱们回去吧!”
  都蛙锁豁儿反问:“你还没听清楚,为什么就说不成?”朵奔巴延答道:“他说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只听他说女儿已经嫁人了。”都蛙锁豁儿嗔怪道:“瞎说!他说的是他女儿,并不是他外孙女!”朵奔巴延这才恍然大悟,便道:“大哥办事稳重,还是请你问他吧。”于是都蛙锁豁儿和老者行过礼,问明了底细,才知道这个美人叫阿兰郭斡。因为豁里秃马敦地区禁捕貂鼠一类的猎物,所以这些人才来到这里。都蛙锁豁儿又问:“这座山已经有主人了吗?”那老者回答说:“这座山的主人叫哂赤伯颜。”都蛙锁豁儿接着问:“原来是这样。不知你外孙女可曾许配人家?”老者回答还没有。都蛙锁豁儿就为弟弟求亲,老者大致问了一下家庭情况,就去对外孙女说明。
  这时候的朵奔巴延目不转睛地望着美人,只盼望她立刻答应,谁知道这位美人偏偏低着头不说话。经老者劝说了半天,那美人才脸泛桃花,轻轻点了点头。朵奔巴延喜出望外,不等老者回话,就急忙跑到老者面前,要向老者大礼参拜,不料却被大哥伸手拦住。朵奔巴延退了两步,心里埋怨哥哥。后来老者和都蛙锁豁儿商量了一番,都蛙锁豁儿才叫过朵奔巴延拜见老者。随即双方定下迎婚的日期,然后告别离去。
  朵奔巴延在路上问哥哥:“他既然同意把美人嫁给我,为什么今天不把她带走,还要拖延日子?”都蛙锁豁儿说:“我们又不是强盗,难道要抢亲不成!”朵奔巴延这才没了话。
  过了几天,都蛙锁豁儿挑选出两张鹿皮、两张豹皮、两张狐皮和几张鼠獭皮装上车,让朵奔巴延穿上娶亲的新衣服,带着几名仆人来到不儿罕山迎亲。到了晚上,已经把美人接回。第二天行过夫妻对拜之礼,朵奔巴延和阿兰郭斡就入了洞房,一夜的欢娱自然不必细说。婚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取名布儿古讷特,次子取名伯古讷特。
  过了几年,都蛙锁豁儿就病逝了。都蛙锁豁儿有四个儿子,全都非常傲慢,不把朵奔巴延当亲叔叔看待。朵奔巴延非常气愤,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到大哥坟前哭了一场,随后搬到了不儿罕山居住。朵奔巴延白天打猎,夜里和妻儿尽享天伦之乐,倒也快活自由。偏偏老天不作美,没过几年,朵奔巴延受了风寒,竟然卧床不起。临终时,朵奔巴延和娇妻爱子诀别,又把后事托付给了连襟玛哈赉,然后一声长叹,与世长辞。
  朵奔巴延死后,阿兰郭斡年轻守寡,难免独自伤心,整天叹气。幸亏玛哈赉细心照顾,经常来往,所有的家事也都替她分担,阿兰郭斡的心情才渐渐好了起来。
  转眼过了一年,阿兰郭斡的肚子居然大了起来,几个月之后生下一个男孩。说也奇怪,还没等这个男孩断奶,阿兰郭斡的肚子又大了起来,几个月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旁人议论纷纷,阿兰郭斡却毫不在意,从生到养,和以前丈夫在时一样。偏偏这肚子又要作怪,十个月之后,又生下一个男孩。临产时,满屋子的祥光,好像有神仙降临,乳儿的哭声也和平常孩子不一样。阿兰郭斡很是欣慰,头一个儿子取名不衮哈搭吉,第二个儿子取名不固撤儿只,第三个儿子取名孛端察儿。三个孩子都是蒙古人种,眼睛都应该是栗黄色,但是孛端察儿眼睛却呈现灰色,而且异常聪明伶俐,所以阿兰郭斡格外钟爱。
  古讷特两兄弟已经长大成人,心里很是纳闷,背地里说道:“我们母亲没了丈夫,为什么生了这三个儿子?家里只有姨父常来,莫不是和他生的吧?”这话被阿兰郭斡听到,就对两个儿子解释:“你们认为我无夫生子,必定和他人有私情,对吗?你们哪里知道这三个儿子是天赐的!自从你们父亲死后,我并没有异心,只是每夜都有黄白色人从天窗进来,在我的肚子上摩挲,把他的光透进我的肚子,后来我就怀了孕,连生三个男孩子。看来这三个孩子不是凡人,以后他们做了帝王,你们两个才能明白!”
  古讷特两兄弟面面相觑,说不出一句话。阿兰郭斡接着说:“你们以为我说谎吗?我如果耐不住寂寞,完全可以再嫁,何必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你们要是不信,等几个晚上自然知道真假!”当天晚上,古讷特兄弟果然见有白光闪进阿兰郭斡的屋子里,到黎明才出来,于是古讷特兄弟也有些相信了。
  转眼间孛端察儿已经十几岁了。一天,阿兰郭斡杀羊备酒,与五个儿子一起饮酒。喝到一半时,对五个儿子嘱咐道:“我已经老了,以后不能和你们一起饮酒了,但你们五个人都是从我一个肚子里生的,将来必须和睦相处,不要争斗!”说到这里,看着孛端察儿说:“你去拿十支箭来!”不一会儿,孛端察儿拿来了十支箭,阿兰郭斡让五个儿子各折一支箭,五人随手折断。阿兰郭斡又让他们把五支箭绑在一起,再叫他们轮流折。五个人轮着折,都不能折断。阿兰郭斡笑着说:“这就是‘一箭易折,合则难摧’的道理。”五个儿子点头记下。
  又过了几年,阿兰郭斡出外游玩时偶感风寒,没过几天就病危了。阿兰郭斡把五个儿子叫到床前交代:“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嘱咐,只是折箭的事情你们必须牢记!”说完撒手而逝。
  ……
展开
目录

001  /传奇的家族

005  /蒙古开国

011  /小英雄逃难

016  /巧遇豪杰

020  /借力复兴

025  /旗开得胜

030  /英雄连交桃花运

035  /温都尔山之战

040  /大破汪罕脱里

046  /铁木真称帝

051  /蒙古军大举入关

057  /册立储君

063  /征战中亚

069  /得胜班师

074  /成吉思汗驾崩

079  /蒙古扬威

085  /金国灭亡

091  /西征欧洲

096  /蒙哥残杀同宗

103  /忽必烈称汗改元

108  /南宋灭亡

115  /文天祥杀身成仁

120  /失败的东征

126  /海都挑起内乱

131  /南宋的忠臣

铁木耳北返/  137

平定边患/  142

祸起蛇节女/  148

荒淫的武宗/  153

明主重振朝纲/  158

愚孝的仁宗/  163

奸臣当道/  168

阴谋败露/  173

恶有恶报/  178

英宗遇刺/  183

买奴除恶/  188

老丞相一怒辞官/  193

泰定帝丧命/  199

东挡西杀的爵帅/  204

南北之争/  210

太平王平定天下/  215

虚情假意让皇位/  219

明宗暴崩/  224

惊遇冤魂/  229

寄养皇儿/  234

皇后嫁丞相/  238

舍子立侄/  243

燕铁木儿遭天杀/  247

伯颜得势/  252

顺帝改元/  256

261  /脱脱大义灭亲

267  /没主见的主子

272  /贤相受蒙蔽

277  /天灾人祸

282  /宰相出马

287  /荒淫无道的元顺帝

292  /朱元璋起义

298  /元朝最后一员猛将

303  /奇皇后祸国殃民

309  /元朝告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