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13-2018年)
0.00     定价 ¥ 2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348362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
  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8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13-2018年)》:
  从表4可知,1916-1918年,全国司法系统尚能大体保持统一。至1919年,才发生一些省份全面中断与北京政府司法关系的情形。
  北洋乱世中,并非各领域、各省区都成为一盘散沙。在司法领域,北京政府与多数省份尚能大体保持统一。除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和新疆之外的20个省区(包括东省特别区域),一直与北京政府保持较为稳定的司法关系。这20个省区在全国27个省区中所占比例为74%。这些省区虽时常发生军阀混战,但却未中断与北京政府的司法关系,说明政治分立对司法统一的影响有限。
  不仅如此,虽然广东、新疆等7省有若干年在司法行政或审级管辖上与北京政府中断司法关系,不过,在同一年中与北京政府中断司法关系的省区最多为5省(1924年),只占19%。这也意味着,每年至少有81%的省区与北京政府保持司法统一。除1924年外,1923年有4个省区中断与北京政府的司法关系,其余年份的数目则在3个以下。
  政治分立所造成的司法系统断裂,主要集中在南方。不过,何为“南方”却是个需要认真辨析的问题。南北分立的“南方”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分化组合。1916-1925年的10年间,南方6省与北京政府中断司法关系的年份,从3年到6年不等。广东中断6年(1919-1924年),云南中断4年(1919年、1923-1925年),贵州中断4年(1922-1925年),湖南中断3年(1922-1924年)。若进一步观察司法人员的任免奖惩、收结案件数据的上报以及大理院审判各地上诉案件等具体情形,南方各省不同步的情况更多。如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新疆等省在某些年份与北京政府既中断司法行政关系,也中断审级管辖关系;广西、四川两省在某些年份中断与北京政府的司法行政关系,但维持审级管辖关系。这种不同步反映出南方6省在处理与北京政府的司法关系方面,行动往往不一致。
  南方各省与北京政府的司法关系,不仅不同省份受政治分立的影响有所不同,而且在司法关系的不同方面,即司法行政或审级管辖,受政治分立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各省与北京政府中断司法行政关系的年份,通常早于与其中断审级管辖关系的年份;而中断审级管辖关系的年份,往往少于中断司法行政的年份。比如,1916年,北京政府中断对广东承审员的任免奖惩;1917年,中断对广东兼理司法县知事的奖惩;1918年,中断任免对广东书记官奖惩,广东不再向北京政府上报收结案件数据;到1919年,司法部才中断对广东法官的任免奖惩,同时,大理院中断审判来自广东的上诉案件。贵州、湖南等省与广东的情形类似。各省与司法部中断司法行政关系后,可能仍维持审级管辖关系;但在中断审级管辖关系时,通常已经中断司法行政关系,意味着所有司法关系的中断。
  总之,司法系统的断裂过程往往存在不同步的现象:就全国而言,北方未断,南方中断;在南方各省中,又不一定同步中断与北京政府的司法关系;即使对同一省而言,其与北京政府的司法行政与审级管辖关系也不一定同时终止。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首先,政治分立的性质对南北司法系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北方各大派系争夺中央权力过程中,失败者在政治上失势后,在名义上依然承认北京的中央政权,并未另立中央。地方军阀虽各行其是,但还没有明目张胆地脱离中央政权,因此中央政权保持对其司法人员的任免奖惩,各省仍向司法部上报收结诉讼案件等统计数据,大理院也仍然审判来自各省的上诉案件。故在皖、直、奉三大派系互相争夺中央政权以及北方各地方军阀坐大的过程中,司法系统所受的冲击并不大,北方各省区仍维持与北京政府在司法方面的统一。但是,南方政治分立的性质不同于北方的政治分立。南方否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并于1917年9月10日产生大元帅制军政府。1918年5月20日,改组成立总裁制军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出任大总统,建立正式政府。1923年,孙中山重回广东建立大元帅大本营。南方在建立最高政权后,与北京政府中断司法关系并建立自己的司法系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湖南,其政治分立的性质不仅仅在于其归属于南方阵营,还在于其处于联省自治运动的最前沿,打着联省自治的旗号将司法权收归自身。
  ……
展开
目录
晚清的“共和”表述
北洋时期的政治分立与司法统
章太炎在台湾与明治日本思想的初遇——兼论戊戌后康有为、章太炎政治主张之异同
“私产”抑或“国宝”:民国初年清室古物的处置与保存
清帝逊位与“五族共和”——关于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
太平天国史观的历史语境解构——兼论国民党与洪杨、曾胡之间的复杂纠葛
从本土资源建树社会文化史理论
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蒋介石与政学系
清末革命团体与秘密会党:以同盟会武装起义为主
1905-1909年日本调查“间岛”归属问题的内幕
“新党”抑或“逆党”——论戊戌时期“康党”指涉的流变
一战爆发后中国的中立问题——以日本对德宣战前为主的考察
国民革命时期宋子文与孙中山、蒋介石关系之比较研究
“儒家文化的不安定层”——对“地方的近代史”的若干思考
抗战初期中共军事发展方针变动的史实考析
——兼谈所谓“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方针的真实性问题
八大胡同与北京城的空间关系
——以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的妓院为中心
苏维埃革命:从宣传口号到行动纲领
——以中国共产党早期武装暴动和政权建设为中心的解析
若即若离:战后中朝两党关系的初步形成(1945-1950)
从龙王庙到水管所
——明清以来河西走廊灌溉活动中的国家与信仰
民族主义的再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中华民族”的讨论
六届四中全会与罗章龙另立中央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述论
辛亥祭奠的死亡表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骷髅符号释读
1930-1931年主力红军整编的源起、规划与实践
集中化地方主义与近代国家建设——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军阀政治的再认识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