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1979-1990年)
0.00     定价 ¥ 2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348393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8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 1979—1990年》:
  但从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过去在党史研究中那种孤立地宣传毛泽东同志,不研究不宣传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功勋的思想影响,也很严重。现在更应当注意克服。长时间以来,在党史的研究中片面强调要突出红线,并且由突出红线到只讲红线,只讲个人。如1959年,那个“理论家”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审查,看到陈列较多表现了党的其他领导人,就训斥这是“分庭抗礼”“不突出红线”。在那种思想影响下,陈列中其他领导人和革命群众的作用被削弱了。当时中宣部的领导人周扬同志对这种唯心主义的做法作了斗争,指出这是“有帅没有兵”“有灵魂没有肉体”。可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那种只突出个人的思想,被林彪、“四人帮”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出于篡党夺权的政治野心,大搞新蒙昧主义。他们打着“大树特树”“突出毛主席”的旗号,把毛泽东同志孤立于党之上、群众之外,借以打击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抹杀无数优秀的革命先烈和革命人民。这样就把党史的范围搞得越来越窄,把党史搞成了个人生平事业史,把党的领袖变成没有发展、没有战友、脱离群众的孤家寡人。这是对我们党史的糟蹋.也是对领袖历史作用的恶意歪曲。所以在党史研究中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党的集体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正确处理领袖和群众、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恢复党史的本来面目。
  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列宁指出:“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①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②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伟大的国家里进行一场伟大的革命,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领袖人物。中国革命的历史生动地说明,缔造党、缔造军队、缔造国家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其他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领导的结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的结果。
  比如,关于党的创始人,过去只是在讲中共一大时提到四个人或六个人的名字,而讲党的缔造者则只说毛泽东同志。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就着重讲到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建党中的作用。周恩来同志在同斯诺的谈话中也说陈独秀、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除陈、李外,毛泽东、蔡和森、董必武、王尽美等都是党的创建人。周恩来同志在1920年就宣传马克思主义,随后又是旅欧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因此也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当然,在以后党的建设中,特别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对我们党的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必须充分肯定。而周恩来、刘少奇、陈云、任弼时等同志对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应当肯定。只有全面地研究这些问题,才能反映我们党的建立和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农民运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卓越的。然而就我们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来说,首先是从广东开始的,而广东的农民运动又首先是从彭湃同志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开始的。彭湃同志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对以后广东以至全国农民运动都起了示范作用。毛泽东同志对海丰农民运动很重视,早在1926年就写文章,要求把海丰农民运动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周恩来同志也给彭湃同志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题写了封面。彭湃同志主办的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是我国农民运动的一个创举,为后来各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后来曾热烈赞扬彭湃同志是“农民运动大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一写农民运动,总要先写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岳北、韶山农民运动,再写海丰农民运动。写广东农讲所也只是说毛泽东同志主办的,而不提彭湃同志。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主持的是第六届,彭湃同志主持第一届、第五届,罗绮园主持第二届,阮啸仙同志主持第三届,谭植棠主持第四届。所以应当按历史事实反映这些情况,充分肯定彭湃同志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在我党历史上的地位,彻底批判林彪、“四人帮”和那个顾问散布的“谁要讲彭湃最早搞了农民运动,谁就是贬低毛主席”的谬论。
  ……
展开
目录
关于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
——在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蓝大顺问题考
关于百团大战问题的探讨
关于党史研究中的问题
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
最后的斗争
——瞿秋白就义前后
丝绸流向菲律宾白银流向中国
翁张交谊与晚清政局
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
试论革命党人在民初政争中的策略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
最高层内部斗争概述
国际银行团和辛亥革命
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
论戊戌变法失败的思想因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的产生
——兼论洋务企业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近代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工场手工业
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
——群学
论自立军起义与会党的关系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和太平天国历史
关于光绪“密诏”诸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组织基础的变动及
对它的不同认识
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
北伐战争时期美国分化政策与美蒋关系的形成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杨度
轮船的引进与中国近代化
护国战争中有关“维护共和”的若干观念与构想
略论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问题
曾国藩和传统文化
开滦煤矿的资本集成和利润水平的变动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困境
-30年代民主与专制论战透视
康有为和廖平的一桩学术公案
中国近代灾荒与社会生活
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的
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