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学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社会科学丛书》: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新的变化,新闻理论的体系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建设逐渐成为新闻理论界的自觉追求。一、新闻学术史的研究逐渐兴起
总结梳理新闻理论的发展历程和脉络,是推进新闻理论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早在1994年,徐培汀、裘正义就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新闻学术史专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进入21世纪,学术界出现了回顾新闻理论研究发展历程、探寻新闻学本身发展规律的新的热情,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童兵、林涵著的《20世纪中国希望能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2001),张育仁著《自由的历险一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2002),李秀云著《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2004),赵凯、丁法章、黄芝晓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新闻学卷》(2005),丁淦林、商娜红主编《聚焦与扫描: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2005),谢鼎新著《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的演变一学术环境与思路的考察》(2007),唐远清著《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一兼论新闻学学科建构和学科发展》(2008),胡太春著《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2016)等。这些著作从历史纵深梳理新闻学术进展,为新闻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新媒体与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蔚然成风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给新闻业和新闻理论研究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新闻实践的新发展,为21世纪我国新闻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回应这些课题,新闻理论界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有学者统计了从1990年1月-2008年4月国内4个主流新闻学术刊物《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上有关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内容,发现仅这四个刊物,有关的论文、评述、国外研究或新技术介绍等就约有上千篇。①另有学者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学术资源发现平台对“社交媒体”一词进行限制性检索,仅检索2016年所有围绕社交媒体展开的研究,系统就返回6075个检索结果,结果中的成果类型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