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是一部建立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严肃历史小说。作者熊存瑞教授系海外知名汉学家,语言风格平实质朴、精简凝练,在写作过程中秉持着“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基本原则,将刘邦波澜壮阔的一生及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娓娓道来。完整展现了刘邦从浪荡不羁、白手起家到招贤纳良、南征北战,再到熟谙制衡之术、开创帝业,终得奠定大汉四百年基业的历史画卷。
蒯彻起身走到韩信身边,用大约一刻的时间仔细研究了其五官、气色、皱纹、面部结构等,又后退两步观察其态势,然后说道:“大王,从面相上可以看出,您的命运将会有很大变数。不久您将会被贬为侯。您的命数也充满凶险。但从背面看,您仍然有大贵之相。”
“也就是说,有两个不同的命运供我选择?”
“这正是我的本意。在两年之内大王所作出的选择将是关键。”
“请先生指教。”
“大王征服齐国以后,全局的形式彻底改变了。刘邦、项羽两位君主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依拙见,大王的上策是利用这一形式,划出自己的地盘,创建第三国。以大王贤明的统治、强大的军队,此新国,根基于齐、赵、燕,必将主宰天下。正如先人所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请大王务必三思。”
“但是汉待我甚厚,我又怎能见利忘义呢?”
“大王一定很熟悉张耳、陈馀吧?当这二人为布衣时,相互为刎颈之交,亲如父子,后起事反秦,却反目成仇。陈馀先除张耳未果,尔后战败,张耳亲手斩其首级。为何?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所以大王所谓汉王无意加害于您的想法实是一厢情愿。
“举另一个例子:文种。这位高官使越国免于灭亡,助其国君勾践成为霸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功成名就之后,文种却遵勾践之命,伏剑自尽了。正如谚语所说,‘野兽尽而猎狗烹。’
“陈馀与张耳的交情可以说是举世无双;文种对勾践的忠诚很少有人能比得过。而二人都是惨死的下场。况且,‘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这里说的正是大王您。如果您归楚,则楚人不能信任您;如果您归汉,则汉人因惧怕您对您而时时设防。难道您非二者择一不可吗?”
“先生休矣!”韩信叫道,一边起身准备离开。
“大王,请让我尽言。如果还不能说服大王,我将离大王而去。”
“好吧……”韩信略带疑虑地说道,又坐了下来。
“听者能看出事情的征兆,谋划者能抓住成败的机遇。然而,听取错误意见、因谋划不慎而失误的人,很少有能做到长久平安者。故此,智者行为果断;踌躇不定者事业无成。成功者难,失败者易;时机难得而易失。总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但是我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我相信,由于我的功劳,汉王绝对不会加害于我。”
“唉!”蒯彻叹息着,站起身来,道别离去了。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