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传统文化内驱力视角下中华文化传承研究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9668702
  • 作      者:
    王华东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华东,汉族,山东枣庄人。史学硕士、法学博士。在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化等。先后在《社会科学战线》《人民论坛》《地域文化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传承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衍和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当前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为解决现实中诸多问题提供方法启示、行为参考、精神追求和价值依据,使其成为新时代具有强大活力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内驱力因素,来考察文化传承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能延续至今,也正说明她有一种强大的传统文化内驱力。
  《传统文化内驱力视角下中华文化传承研究》探讨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关系问题。通过考究传统文化中的“五常”、君子人格、人生哲学等说明文化内驱力因素,着重指出“传统节日文化”“世有贤母方有贤人”“家教家训庭训”等传承的路径,阐述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同时,从时代需求、文化自信力、创新性传承、坚守恒长等角度提出了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些启示与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传统文化内驱力视角下中华文化传承研究》:
  三、智慧与聪明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诚信是第一财富,智慧是第一生命。”人生在世,健康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活在世上没有信念,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人之间深刻的情谊,生活质量就差了。人之所以烦恼横生,之所以对人生困惑茫然,并不是因为没有健康,而是因为没有智慧,因为没有了悟茫茫人生的真相。纵观古今中外,凡圣贤哲人,无不是胸襟恢宏,慧思迭出。即使有人体弱多难,亦能恬淡豁达地直面人生,谁又能说这样的人生无智慧,无价值呢?人的生命并不在乎是否一定要孔武有力,健步如飞,而在于是否每一天都活得很值得。有人说一个人无欲无求、清净才能心生智慧,所以求太多易迷失心智。
  “智慧”可以是描述一个人聪明的形容词,形容这个人很少会出问题。若一个人财迷心窍,聪明过了头,怪招频出,肯定会出问题。
  知识、经验与智慧的关系就像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智慧来源于知识和经验,却又高于它。但在现实生活中,被知识和经验蒙蔽了双眼的大有人在。其中所受到的束缚尤其严重的往往正是那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聪明人”。一个想获得真正智慧的人,首先学会的便是放弃心中一切成见,将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当作起步的基础,而不是唯一的跳板,他会像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一样,好奇地观望着世间的一切,用新鲜的目光打量,去做出最单纯的判断,只有如此,才不会被沉甸甸的偏见砸了自己的脚。
  当代作家周国平先生说: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聪明指的是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例如好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反应灵敏等。具备这些素质,再加上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你就可以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成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博学的学者、精明的商人之类。但是,无论你怎么聪明,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你的成就终究谈不上伟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古至今,聪明人非常多,伟人却很少。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胸怀和眼光。一个人在社会上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会把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够站在人世间一切成败之上,以这种方式成为生命的主人。
  智慧就好像某种分身术,要把一个精神性的自我从这个肉身的自我中分离出来,让它站在高处和远处,以便看清楚这个在尘世挣扎的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家是一种分身有术的人,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经能够十分自由地离开肉身,静观和俯视尘世的一切。
  我们可以从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知识,可是无论谁都无法向我们传授智慧。智慧是一种整体的东西,不可能把它分解成若干定理,一条一条地讲解和掌握。不过智慧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其实,人人都有慧根,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保护和发展它,不让它枯萎罢了。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可称之为慧心,反之则为魔鬼之心。
  一种回避生命的悲剧性质的智慧无权称作智慧,只配称作生活的精明。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明白这一道理之人,可谓已经得道,堪称智者了。多数人恰好相反,他们永远自诩在为有益之事,永远不知生之有涯。由单纯到复杂,再复归为成熟的单纯,名之日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复归自觉的混沌,名之日彻悟。
  智慧是灵魂的事,博学是头脑的事,更糟的是舌头的事。
  知识关心人的限度之内的事,智慧关心人的限度之外的事。
  智慧使人对苦难更清醒也更敏感。一个智者往往对常人所不知的苦难也睁开着眼睛,又比常人更深地体悟到日常苦难背后的深邃的悲剧的含义。在这个意义上,智慧使人痛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第一节 要重视传统典籍的学习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
第三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
第四节 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环节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
第一节 国学是什么
第二节 “四书五经”梗概
第三节 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

第四章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一节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第二节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中的“五常”
第一节 仁
第二节 义
第三节 礼
第四节 智
第五节 信

第六章 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人格
第一节 “君子”溯源
第二节 传统美德与君子
第三节 君子:理想人格的象征
第四节 《论语》论君子
第五节 《大学》论君子
第六节 《中庸》论君子
第七节 《孟子》论君子
第八节 《荀子》论君子
第九节 邵雍论君子

第七章 传统文化的人生哲学
第一节 孔子的人生哲学
第二节 老子的人生哲学
第三节 墨子的人生哲学
第四节 孟子的人生哲学
第五节 庄子的人生哲学
第六节 立人先立德
第七节 做人的哲学
……

第八章 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第九章 世有贤母方有贤人
第十章 家教家训庭训
第十一章 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