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国法与社会惯行:明清时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0.00     定价 ¥ 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308193498
  • 作      者:
    [韩]吴金成
  • 译      者:
    崔荣根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金成,1941年生于韩国, 首尔大学东洋史学科博士,现为首尔大学名誉敎授。曾担任韩国公州师范大学敎授、首尔大学东洋史学科敎授、 东亚文化研究所所长、韩国明清史学会会长、韩国东洋史学会会长等。先后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普林斯顿大学、北京大学等地访学。研究领域为: 明清时期国家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方的社会和经济,绅士和无赖的角色等。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世社会经济史研究——明代绅士阶层的形成和社会经济作用》《矛与盾的共存——明清时代江西社会研究》《国法与社会惯行——明清时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本书荣获第53回大韩民国学术院赏)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吴金成老师的这本力作,将带领读者看清明清时期两个看似相克的阶层——支配公域的绅士阶层和支配私域的无赖阶层——之间隐秘的纽带,并揭开其中伪装成“国法”的“社会惯行”的真面目。庞大而矛盾的明清王朝,其治下地域的社会与经济,是如何在政权发生更迭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地绵延五百余年?
  通过《国法与社会惯行:明清时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我们将发现其中的奥秘。
展开
精彩书评
  ★基于明清社会经济史的视野,探讨明清交替时期的社会变化,吴金成教授的这本大作在学术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对这一时期华北、江南、长江中上游农业发展的细致论述,对于认识明清经济十分有益。国家与绅士的关系是吴教授阐述明清易代的又一角度,明代绅士的形成与“官绅优免”,清初国家政策与绅士的向背,均成一家之言。明清江南城市繁荣,城市社会构成出现新的成分,对于无赖细致入微的考察,呈现了前近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来自韩国学者的论述,一定会使读者开卷有益的。
  ——常建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
  
  ★吴金成老师的这本力作,将带领读者看清明清时期两个看似相克的阶层——支配公域的绅士阶层和支配私域的无赖阶层——之间隐秘的纽带,并揭开其中伪装成“国法”的“社会惯行”的真面目。庞大而矛盾的明清王朝,其治下地域的社会与经济,是如何在政权发生更迭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地绵延五百余年?通过这本书,我们将确切地发现其中的奥秘。
  ——曹永宪,韩国高丽大学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国法与社会惯行:明清时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根据自然环境、劳动力的差异、铁制农具,尤其是是否有耕牛等,出现了土地所有、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力的不均衡,从而氏族共同体逐渐走向解体,身份秩序也逐渐得以重构。如上所述,战国时代出现的农业的飞跃性发展给社会变化带来了巨大影响,将这些诸多变化成功集结为国家控制力的秦国,建立了基于齐民阶层的新型国家形态,不久便统一了天下。
  汉代,在华北平原开始尝试区田法、代田法等集约农业和园圃农业,在淮水流域开始修筑陂,这成为东汉以来华中地区形成“豪族社会”的经济基础。江南始凿运河,山地支谷修造了稻田。尽管汉朝的江南稻田面积有所增加,但尚处于使用直播、休耕法,被称为“火耕水耨”的粗放农业状态,所以单产量要低于华北。
  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再次取得显著发展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首先应关注的是,三国时代的魏国发明了在犁尾部安装翻转板的耕犁和平整被翻耕土地的耙。犁的作业形式尚以二牛二人作业居多,此前因得不到灌溉而被搁置的地区,也能够独立耕作,至此,华北旱地农业全部开发完成。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很好地反映了华北农业的这种全貌。只是这种新农业大多适用于军官、门阀贵族、豪族经营的大规模农场,这是该时期农业技术与经营的局限。但是正是华北出现的这种农业的飞跃性发展,才成为日后隋、唐能够立足华北,统一天下的经济背景。关于该时期的农业应关注的另外一点是:进入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在山地支谷和台地开发稻田,广泛尝试稻作。这是因为从东汉末至五胡十六国时代,华北人口大举南迁参与了江南的开发。尽管江南的稻作尚使用“火耕水耨”的方法,但是其农业生产力几乎达到了与华北无异的程度。隋朝以倾国之力开凿大运河,将江南粮食输往北中国便是其例证。
  唐代也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于宋代完成的“农业革命”实际始于唐末。如果首先考察农具方面,犁自唐末便被改良为反转长床犁。该犁的特点是不但小型轻便化,而且还具有可调节犁地深度的功能,一头牛便可牵引,极其适合小农经营。另据刊行于唐末的《耒耜经》,可以了解犁地结束之后平整土地的用具亦非常发达,即完成了通过稍微改良了功能的耙,将犁翻的土块弄碎并平整稻田的稻作方法。另外,唐代,稻的品种开始出现多样化,至唐末,早稻和晚稻的区别变得非常明显。自唐中期起,两淮、浙东、江西等长江以南的诸多地区开始开拓水利田,至8世纪和9世纪,这些稻田逐渐开始普及插秧法。而且在唐代,一些地区的休闲农法已向连作法转变,8世纪的一些地区开始了稻麦双熟耕作,故单产量获得飞跃性的提升。结果,江南稻作转而开始出现有助于华北的粮食状况。唐代稻作生产已经增强至提供200万石上供米(进贡米)的程度。
  ……
展开
目录
导论 ……………………………………………………………………………… 1
第一篇 社会的动摇和重构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社会变化 …………………………………………17
绪言 …………………………………………………………………………17
一 乡村秩序的解体与重构 ……………………………………………18
二 人口的移动及其影响 ………………………………………………29
三 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其影响 …………………………………………41
小结 …………………………………………………………………………55
第二章 农业的发展与明清社会 ………………………………………58
绪言 …………………………………………………………………………58
一 华北旱地农业的形成 ………………………………………………60
二 江南的稻田开发与经济中心的南移 ……………………………64
三 长江中上游流域的开发和经济中心的多元化 …………………75
四 农业技术的多样化 …………………………………………………93
小结:明清时期农业的历史性质 …………………………………… 101
附论1 湖广熟,天下足 ……………………………………………… 106
绪言 ……………………………………………………………………… 106
一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107
二 水利开发的进展及其意义 ……………………………………… 118
三 人口的移动及其影响 …………………………………………… 123
四 水利开发与绅士 ………………………………………………… 125
小结 ……………………………………………………………………… 131
第二篇 国家权力和绅士
第一章 明代的国家权力与绅士 …………………………………… 135
绪言 ……………………………………………………………………… 135
一 绅士阶层的形成 ………………………………………………… 137
二 国家权力与绅士 ………………………………………………… 147
三 绅士的社会经济性作用 ………………………………………… 153
小结:明代绅士的阶层性质 ………………………………………… 156
第二章 王朝的交替和绅士的向背 ………………………………… 159
绪言 ……………………………………………………………………… 159
一 征服战争现场的清军与绅士 …………………………………… 160
二 清初的中央权力与绅士 ………………………………………… 172
三 清初绅士政策的性质 …………………………………………… 178
四 清末清朝权力与绅士 …………………………………………… 184
小结 ……………………………………………………………………… 187
第三章 国法和社会惯行—以明代的
    “官绅优免则例”为中心 …………………………………… 191
绪言 ……………………………………………………………………… 191
一 洪武年间的优免及其问题 ……………………………………… 192
二 绅士优免规定的变化 …………………………………………… 195
三 绅士优免的历史性质 …………………………………………… 207
小结 ……………………………………………………………………… 213
第三篇 都市和无赖
第一章 江南的城市社会 ……………………………………………… 221
绪言 ……………………………………………………………………… 221
一 中小城市的发展 ………………………………………………… 223
二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 240
三 城市社会的多样化 ……………………………………………… 253
小结 ……………………………………………………………………… 272
第二章 黑社会的主人——无赖 …………………………………… 274
绪言 ……………………………………………………………………… 274
一 社会变化和城市的发展 ………………………………………… 277
二 无赖的生存状况 ………………………………………………… 283
三 无赖的转变及其阶层性质 ……………………………………… 319
小结 ……………………………………………………………………… 338
第三章 矿税使和无赖 ………………………………………………… 342
绪言 ……………………………………………………………………… 342
一 万历帝的“矿税使”派遣 ……………………………………… 343
二 “反矿税使”民变的接连爆发 ………………………………… 345
三 派遣矿税使的影响 ……………………………………………… 362
小结 ……………………………………………………………………… 367
结语 …………………………………………………………………………… 371
参考文献 ……………………………………………………………………… 377

图表目录

表1-1-1 明清时代登记田地统计 …………………………………… 35
表1-2-1 清代四川的人口与田土变化 ……………………………… 92
表1-2-2 中国近世的单位面积当米产量 ……………………………100
表1-2-3 中国的人口和田土统计(1400—1957) …………………100
表1-附1-1 明代扬子江流域的田地统计 ……………………………108
表1-附1-2 明代江西登录田地面积的变化 …………………………110
表1-附1-3 明代南昌府的登录田地 …………………………………111
表1-附1-4 明代湖北登录田地面积的变化 …………………………113
表1-附1-5 明代湖南登录田地面积的变化 …………………………113
表1-附1-6 明代承天府登录田地面积的变化 ………………………114
表1-附1-7 明代德安府登录田地面积的变化 ………………………116
表1-附1-8 明代德安府登录人口的变化 ……………………………116
表1-附1-9 明代岳州府登录田地面积的变化 ………………………117
表1-附1-10 明代鄱阳湖周边的水利工事统计 ……………………119
表1-附1-11 明代江西绅士的水利介入事例 ………………………128

图2-3-1 位于苏州府学遗址中的廉石碑 ……………………………212
图3-1-1 徐扬《盛世滋生图》(局部) ……………………………2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