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丹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风采》:
第三步,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王松霈做研究一直遵循“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指导实践”的指导思想。退休后,在体力已经减弱的条件下,仍然继续深入实践。已走过我国全部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退休后他的研究主要是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用生态经济学理论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具体实现。他研究提出,生态经济学与“科学发展观”在基本理论上息息相通。与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在理论上也直接相对应。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他提出“我国经济要实现生态转型”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经济是主导,生态是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指导方针,二是树立“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资源利用指导思想,三是提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和途径等。与此同时,他也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广泛地服务于各部门、地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工作,包括国家林业局、海洋局、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多个部委,以及江苏建设生态省,海南、湖南、黑龙江、北京、山西、江苏、河南等省市建设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企业等工作。
第四步,促进提高全民生态经济意识。他退休后继续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应邀参加各大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台的专家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活动,宣传介绍生态经济学理论知识。同时也积极组织大型的学术普及讲座。退休后的一项突出工作是,1993年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邀请其负责组织“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系列广播讲座。共23讲,历时4个月。播出后出版了《生态时代的呼唤——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学普及读物,发行1万册,影响深远,以至瑞典科学院的专家也给他来函表示赞扬和关注。
第五步,推动中国生态经济学走向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王松霈代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与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建立整体的正式联系,努力推进中国与国外的生态经济学术交流。退休后的条件有限,但也到了印度、加拿大、美国、肯尼亚等26个国家进行直接考察和学术交流,并建立联系。他与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前十届的主席都熟悉,并应邀担任了一些学术工作,包括担任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学术刊物《生态经济学》(英文)的特约审稿人,国际生态经济学会所属“塌陷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参加另一国际学术刊物《生态经济学与统计学》(英文)首建的国际编辑部(由8个国家,包括中国的专家组成),并担任副主编和专刊主编等。通过交流,国外对中国的生态经济学发展很重视,也很钦佩。例如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的第三任主席John Proops就曾当面向王松霈表示:“与国际生态经济学会比较,中国的学会建立早,《生态经济》刊物早,会员人数比国际学会在世界各国的会员总数还要多。”2014年第九届主席Marina Fischer-Kowalski邀请王松霈出席在冰岛召开的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年会。会上由王松霈邀请中国专家们参加,并主持召开了一个专门介绍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国际研讨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