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
0.00     定价 ¥ 85.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360890
  • 作      者:
    詹娜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詹娜,女,满族,1978年11月生,辽宁省本溪县人,民俗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副主编、参与撰写著作十余部。学术专著《农耕技术民俗的传承与变迁研究》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金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文化部、省教育厅等各类***、省级项目20余项。先后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沈阳市高层次人才”。现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辽宁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专家、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咨询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从新历史主义理念出发,以辽宁民间各种类型的叙事文本为关注对象,立足于民间叙事的社会记忆和历史记录功能,将民众口述史与区域史的建构相关联,全面揭示辽宁民间叙事的叙事类型、主题内容、文化内涵等区域性特征。并结合辽宁地方志及区域史等相关资料,展现民间叙事中所描述的辽宁民众的族群建构、自然生态认知、生计模式转变、信仰观念建构及家庭伦理观念等多维度日常图景及生活轨迹,揭示作为民众历史记忆、知识积累、经验传承的民间叙事,在区域文化史的建构中发挥的多种功用。
  《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从民众底层视角对辽宁区域文化史的建构做出解说与脚注,以期为辽宁文化史提供多元视角与多声部的言说空间。
展开
精彩书摘
  《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
  四 建功立业——统一女真,创建大金
  起兵之初,努尔哈赤的兵将并不很多,根基还很浅薄。然而,凭借智勇双全、谋略超群的才能,一次次的战斗使努尔哈赤的声望大震。仅用三年时间,努尔哈赤就取得附近多座城寨,杀掉对手尼堪外兰,为称雄建州奠定基础。外加当时的明朝政府无力对付建州女真,也给努尔哈赤的初期创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外在环境。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在苏子河畔佛阿拉——今天的新宾县二道河子旧老城筑城三层——建立宫室。“定国政,凡作战、盗窃、欺诈,悉行严禁。”当年并吞哲陈部,次年并吞王甲部。与此同时,密切与明朝政府的关系,用女真地区所产人参、兽皮、良马等与汉人贸易。万历十七年(1589),明廷封他为都督佥事。万历十九年(1591),努尔哈赤又吞并鸭绿江部,控制了建州女真的大部分地区。1593年,自认为比建州强大的海西女真,即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各部,合称“扈伦四部”,纠集哈达、辉发、科尔沁、锡伯、卦尔察、朱舍里、纳殷组成九部联军,向努尔哈赤发动进攻。存亡关头,努尔哈赤表现得镇定果敢,成功擒杀对方首领,大获全胜。这一战被称为清开国史上著名的“古勒山之战”,使35岁的努尔哈赤更是威名大震、雄视诸部。
  此后十几年,努尔哈赤运筹帷幄,逐步征服海西女真,扩大统一事业。在此期间,他还创造满族文字,发明保存人参的“蒸煮晾晒法”,用女真传统物产与明和朝鲜互市交换,创建“八旗制度”。“八旗”是在原有的“牛录”组织基础上改建,三百男丁编成一牛录,五牛录编成一“甲喇”,五甲喇再编成一“固山”(旗),各设“额真”统之。1601年,努尔哈赤将所属四“固山”,分别以黄、白、红、蓝色旗帜区别。1615年,因为部族增多,就在原有四种纯色旗外增加四种镶边旗帜,即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旗,最后完成“八旗编制”。八旗既是军事组织,也是行政和生产单位,努尔哈赤为八旗之主,分领各旗者均为其子侄,这样就使几十年间从各部落聚拢来的女真人形成了新的民族整体。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的这段历史,在民间叙事中也有表现。因为八旗制度是清王朝立国、维护国家政权的基础,又是在早期的狩猎组织“牛录”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故民间叙事中多将八旗的来源与祖先溯源放在一起,以增强八旗制度的神圣性,表达和强化普通民众对八旗制度的认同和归属感。如《天池缘》《库布里雍顺和他的八个兄弟》中都有类似情节,即将八旗制度追溯到诞生满族先祖的八个仙女身上,八个仙女的孩子后来成为满族的八旗,仙女衣服的颜色也成为满族八旗旗帜的颜色。从八旗创建的具体时间来看,这种解释具有明显的荒诞性,但从叙事的流传和解释来看,这并不影响民众对它的理解和认同。
  在征战统一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光辉高大形象非常突出。然而,努尔哈赤并非圣人,即使是英雄也有世俗的一面。据史料记载,因为担心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对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形成威胁,刚毅果决的努尔哈赤在对二人有不良印象后,立刻下手反击,1609年,将舒尔哈齐囚禁直至其去世。1615年,将褚英处死,以绝后患。努尔哈赤的这种心狠手辣,对亲人也毫不手下留情的性格在民间叙事中也有表现。当然民众对努尔哈赤是十分拥护和爱戴的,于是,即使是努尔哈赤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民众也会以大义凛然、正气坦荡的形象来刻画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如在辽东地区有一则叙事名为《太子河的传说》①,讲的是努尔哈赤分水旱两路攻打明军,水路的第一关是清河城。当时正是三伏天,明军官兵把桥拆了,把船毁了,使努尔哈赤无法攻城。于是,熟读兵书的努尔哈赤想到一个方法,下令让太子去看看河边有没有冻冰。太子心想三伏天怎么会冻冰,看了之后就如实说没有结冰,努尔哈赤立刻命令手下把太子杀掉。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满族民间叙事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辽宁满族的区域生境与民间叙事传统
第一节 辽宁满族的区域生境
第二节 族群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统
第三节 有别于“白山黑水”的辽东满族民间叙事
第四节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的主要类型

第二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群体与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节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的群体风貌
第二节 岫岩“满族三老人”及其学术景观
第三节 查树源与他讲述的“巴图鲁乌勒本”
第四节 文化人金庆凯及其个性化讲述
第五节 黄振华故事世界中的山林精怪谱系

第三章 辽宁满族叙事对族群源起及区域历史的聚焦与散录
第一节 三仙女神话与满族始祖溯源
第二节 努尔哈赤传说与辽东满族族群建构
第三节 生活叙事与区域社会发展史折射
第四节 风物叙事与满汉文化融合镜像

第四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物我认知
第一节 人参叙事中的生态认知和精神幻象
第二节 南蛮子识宝叙事中的社会认知与文化冲突
第三节 猎虎叙事中的自我认知与精神形塑

第五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计模式演化映射
第一节 关于传统生计模式的族群记忆
第二节 农耕生计及其观念的渗入与培植
第三节 柞蚕放养的源起与传承衍化

第六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中的民间信仰特质举析
第一节 “走下神坛”:虎信仰的神性演化
第二节 “诈尸”与铧铁:民间信仰的符号转换
第三节 “出黑”:满汉文化融合中的信仰冲突

第七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中的伦理观照
第一节 婚姻类型及姻亲缔结
第二节 家族伦理与家庭角色关系
第三节 交友规范与邻里伦常

结语 底层记忆与正史记录: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