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政之后:警察、军阀与文明进程中的成都(1895-1937)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1150265
  • 作      者:
    [美],司昆仑,[Kristin,Stapleton]
  • 译      者:
    王莹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司昆仑(Kristin Stapleton),美国人,布法罗大学历史系教授,美中关系国家委员会成员。著有多部研究中国文化及城市化进程的研究著作与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对城市化的历史回望、研究和探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书为美国汉学家司昆仑对成都在20世纪初期城市化发展的研究论述。英文原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1895至1937年,城市管理渐渐演变成中国的首要挑战之一,本书着重讨论了成都两个重要的城市改革运动:清末新政(始于1901年)和1920年代的市政运动,在这两个运动中,警察与军阀分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改革的动机不同,但都对成都的城市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成都的现代城市雏形打造了基础。本书对这两波城市改革运动的分析和比较主要落脚于他们对现代中国历史和城市历史领域的重要贡献。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西方世界少有的关于成都城市史的研究专著,原著出版于2000年,非常高兴中文翻译版现在终于和中国的读者见面了。这本书是在司昆仑1993年哈佛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1980年代末,当她在四川大学进行这项研究时,我便经常和她讨论这个课题,见证了这个研究进行的过程。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初清末新政和民国初年在中国内陆城市成都所发生的变革,特别是警察在这个变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还可以看到像周善培、杨森这样的精英改良者,在成都走向近代文明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这个研究不仅发掘了不少重要的文献和档案资料,还提供了若干关于老成都的珍贵照片,是了解近代中国城市史的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 王笛

 

“该书叙述分析十分清晰,充满慧见,所有的论述都依据扎实的档案和资料调查,同时在作者的阐述中,你能在每一页都感受到她对成都人的深厚情感。”

     ——William T. Rowe《哈佛亚洲研究学刊》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城市改革的关键——新式警察

 

成都警察新体制的构想于1902年秋天出炉。在这之前的好几

个月里,成都平原被一系列针对基督教团体、富有的地主、政府

官员的袭击震动了。传言说已经逃至中国东北的义和团前年在川

西地区又纠集起来了,他们加入了地方上的各宗派团伙,和他们

一起骚扰共同的敌人、外国人和本地基督教徒。他们认为这些人

应该对一场使得川西米价上涨的干旱负责。一个自称有神授天功

的十六岁的领导者,人们都叫她有“菩萨保佑”的廖观音,带领

好几千个她的支持者与盘踞在成都市北〔1〕派来镇压她的红灯会

的部队,打了好几仗。几个月之内省里派来的军队大受挫败,叛

乱迅速蔓延。9月15日,总督奎俊的行政管理机构灾难临头;有

好几十上百的教派分子从南门强行冲入省城,他们在一家小五金

商铺里用刀将自己武装起来,将总督衙门前面那条大街给控制住

了。〔2〕年届七十的四川臬台刚好从衙门里出来就遭到了袭击。

他从轿子里下来,指挥他的护卫和衙门里的士兵杀死和逮捕了大

多数的叛乱者。〔3〕

 

奎俊早就已经因为处理起义和暴乱事件的无能受到过指责。

几个月前,有两名监察官员就已经向朝廷弹劾过奎俊,说是他对

部下的腐败疏于管理和整饬,任由省里的军队堕落。他还受到指

责,由于对佛教的痴迷,妨碍了执行应尽的公务和职责:本应召

集手下官员听取大家的意见时,他却犹豫不决是否对抓来的叛

乱分子执行死刑,行刑前,他自己戒食荤腥,口里还不断地念佛经。〔4〕

为了将四川从如此软弱无能、办事毫无效力的领导之下解救

出来,使其不再受到有害影响,山西省总督岑春煊接到命令,八

月调到成都。甚至早在9月15日事件发生之前,他便已收到了重

建社会秩序的指令。成都事件发生两周之后,他到达了成都,

接替了奎俊。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把山西随身带过来的精

锐部队,派到了成都平原所有主要的动乱中心。成百上千的人被

杀,好几十个人被带回成都,在北门外执行死刑。〔5〕在对朝廷

的奏折上,岑报告说虽然他相信那位有“菩萨保佑”的廖观音,

只不过是几个叛乱头子手中随意摆弄的木偶,但是为了“平民愤”〔6〕

他不得不将其砍头,将其名声搞臭。廖观音于1903年元月死于成

都,其时正逢成都市第一期警官开始了他们的培训。岑春煊到成

都的头八个月里,重新恢复公共秩序成了省政府工作压倒一切的

重点。〔7〕通过从成都的军营内以及其他有驻军的城市里派出正

规的军队,这项工作多多少少算是完成了。然而,岑也有意要重

新恢复民兵组织(“团练”)与保甲制度的联系,以期组成一个

强有力的地方民兵体系。它将让市一级和县一级的官长们和地方

士绅一起来维持对局面的控制,而不必从这个地方团体外去召集

 


 

军队。可以说岑春煊的这个民兵改革计划是很有道理的,从这里

可以看出岑认识到了帝国官僚机构必须获得地方贤达、精英人士

的密切合作:他宣称成都的省保甲局(团练保甲总局)过去的工

作毫无成效,因为它是由官员们来领导的,而他们任由它日渐腐

败。重新组建的这个局将由官方和地方士绅的积极参与来共同领

导。而地方士绅的参与是因为这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这

将使得这个团练保甲总局长期有效地运行下去。岑指示这个局的

领导班子参考黄遵宪在湖南组建警察的规章制度,还指示他们在

拟定改革四川治安部队的计划时参看欧洲和日本的警察制度。像

在湖南一样,省城额外有自己的警察队伍。在一年之中只有冬季

和其他必要的时候,才召集地方上的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定时的

巡逻,以代替起辅助作用的民兵队伍;而在其他大部分的时间

里,成都市的街道和商场受到一支专业化的警察队伍的持续而长

期地监管。〔8〕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中华帝国晚期的省会城市成都 ......1

作为中国近代城市的成都 ......5

成都的历史和地理特点 ......16

省会城市——成都 ......21

清末时期成都的管理 ......28

 

第二章国家建设和城市(1895—1911) ......41

新政实行的背景:内忧外患 ......44

晚清改革理念中城市的定位 ......51

实行清末新政的省会城市 ......60

成都的儒家治国论者——周善培 ......65

 

第三章城市改革的关键——新式警察 ......77

成都警力:警官和警员 ......81

局正和街正 ......97

街道治安 ......101

地方对警察的反应 ......110

 

第四章进步之风 ......115

晚清城市改革进程 ......115

成都的改革群体 ......118

成都人民对改革的接受 ......122

警方的治理对象:乞丐、娼妓和公共卫生 ......131

国家监管下的自我管理:

新城市官僚和团体 ......146

城市风景线 ......152

 

第五章社会自治和革命 ......158

成都的宪政:法制改革 ......161

成都的宪政:省议会和市议会 ......168

1910—1911年的政治危机 ......174

成都的罢工和围困 ......181

清政府统治的终结 ......187

 

第六章革命以后:军人、贤人和袍哥 ......192

内战中的成都:政府行政管理的衰退 ......194

内战中的成都:城市形式的变化 ......204

袍哥的关系网 ......209

民国早期的社会秩序和文化改变 ......216

“五老七贤”与城市改革组织的演变 ......219

 

第七章20世纪20年代的市政改革 ......230

 

杨森在成都大干一番 ......233

杨森主义的根源 ......243

成都精英眼中的杨森 ......253

城市改革面临冷遇,公共秩序的维持 ......256

嘲笑的抵抗力量:刘师亮的“反动”机智 ......258

国家主义时代的城市管理共识 ......262

 

第八章新政的遗产:比较视野中成都的变革 ......267

变革的动力 ......268

变革的程度 ......270

比较视野中的成都 ......274

 

注释 ......280

引著 ......350

致谢 ......39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