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学术与时势:民国的边疆研究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101142983
  • 作      者:
    段金生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段金生,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6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民族研究》《史林》《社会科学战线》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由于有着30年从事边疆民族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背景,阅读或编辑过很多民国边疆研究的相关论著,也结识了不少学者,云南民族大学的段金生教授即是其中长期保持联系的作者之一。从中国知网检索的文献看,金生教授是较早从事民国边疆研究的学者,其关注的问题是杨增新对新疆的治理,而2007年发表的《杨增新与科布多事件及阿尔泰并新》即是刊载于我主持编辑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上,自此一系列60余篇专论不断见诸报刊,不仅让金生教授跻身博士生导师行列,也奠定了其在国内民国边疆研究队伍中的中坚乃至领军地位。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金生教授的《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地方意识与地方政治:政治区域化场景下的边疆治理——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为中心》《政党演进与边疆政治:同盟会在云南的组织与发展》《民国边疆研究的嬗变、学科构建与启示》等,都是发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且有着不俗的下载量和转引或引用率。作为刊物主编,为了这些论文的顺利发表,我曾经“逐字逐句”地认真拜读过数遍,期间也有过和金生教授为了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深入交流,当然会为这些论文在学界形成巨大影响而高兴,更为这些论文的作者得到学界认可并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内心充满快乐!中国的边疆虽然地域辽阔,人文环境复杂多样,在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自近代以来虽然不断有学人提出“边政学”“边疆学”以推动边疆研究,时至今日却依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来支撑中国的边疆研究。尽管如此,在边疆研究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吸引和传统的爱国情怀驱使下,中国边疆研究队伍依然在不断壮大着。在拜读大作和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金生教授对民国边疆研究的执着和辛勤付出,于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而言,这是边疆研究者所应学习和发扬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学术与时势:民国的边疆研究》:
  辛亥革命后,列强趁中国政局不稳,谋图分割在华利益,英国加快了策划分裂西藏的步伐。其时,达赖喇嘛虽在大吉岭,但听闻西藏扰乱且“华军自相残杀”,遂“意图乘时恢复”,于1912年9月回到拉萨,调集西藏本土军队进行驱汉活动,“阻断东西两道交通”,并谕告全国:“自今一概不许遵从汉人对藏之公文政令,其有汉人之处务须驱逐,无汉人之处亦须严防,务令全藏无一汉人足迹”。同时也要求川边藏传佛教区域“乘机独立”,川边各地纷纷响应,里化攻陷后知县被杀,盐井则降附,西康全境未被藏军攻陷者,南路惟有泸定、康定、巴安3县,北路则有道孚、瞻化、炉霍、甘孜、德格、邓科、石渠、昌都8县。致使清季赵尔丰、傅嵩炑等人“自光绪三十年至宣统三年,七年中所辛苦手植之势力,遂告土崩瓦解”,西藏情况万分危急。其时,西藏与内地交通断绝,相关信息无法电达内地中央政府,仅印度华商陆兴祺不断探查西藏信息,“随时将藏乱情形函电驰告北京、川、滇各处以图挽救”。是年11月,民国北京政府委任陆兴祺办理递信各事,关于达赖、班禅等应如何设法联络之处,“责成就近体察情形,随时呈报”。1913年1月,民国北京政府电告陆兴祺:“闻驻靖驻噶有名汪曲策忍及汪堆者,皆达赖心腹,该员可密为联络,示意厦札,告以达赖若能一意内向,中央必当予一美满希望。庶几藏事易于商办。此外班禅及著名各寺喇嘛等,应如何设法联络之处,即由该员妥筹速复”。陆兴祺不断与在印藏员频频接触,并“转大总统致达赖函电”,并“屡释共和真谛”。其后,陆兴祺被任命为护理驻藏办事长官。
  在此危急时刻,邻近西藏的四川、云南地方政府都有援藏之行动。1912年5月11日,四川都督尹昌衡、张培爵致电袁世凯及国务院,言“前藏若失,边地势危”,后患不堪设想。需“赶紧筹援”,否则“英人借题代谋划,后悔何追?”建议准许四川地方政府筹拨陆军一支队,随同筹边宣慰使克期人藏。“西藏关系全国”,中央政府应“迅予统筹计划”。次日,再电袁世凯,更明确强调“藏亡则边地不守,边失则全国皆危。民国初基,强邻环伺,莽之藏卫,即脱范围,内何以辑[缉]抚他族,外何以应付列强。”认为解决西藏之危局无非两端:一则为川、滇派军赴援,一则“收集驻藏陆军,背水一战”。上述电文表明,经过清末政治实践及民族主义思潮的浸润,政治人物已经认识到西藏与中华民国领土完整之间的有机关系,表现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明晰化,说明时人已经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对西藏问题持如此态度,中央政府的态度又如何呢?
  对于四川地方政府之建议,民国北京政府回电称同意四川方面之见解,已“由院电请蔡都督迅派劲旅,与尊处协同镇抚。”从电文内容可以观察出,滇、川地方政府都表达了援藏之认识,民国北京政府也意识到西藏问题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性。不过,政治人物的实际行动多受到政治利益的支配,四川、云南援藏之建议,虽然公开宣言都是为了保护西藏,维护民国领土主权,但事实上双方亦各有策划。在政治权衡之下,不仅川、滇地方政府态度如此,即使北洋政府中央对西藏问题的态度也常随政治时势而变,表现出了边疆民族问题与全国政局的密切联系。
  ……
展开
目录

序二
导言

第一章 近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内涵变化
第一节 边疆研究范式的转变
第二节 边疆研究与近代国家构建
第三节 ·近代边疆问题中的国际性因素

第二章 清末民初政学精英的边政认识
第一节 晚清传统“天下”观的动摇
第二节 “非化外之民”与“非域外之地”的滇缅界务认知
第三节 “西藏关系全国”的政治隐喻

第三章 民国边疆研究的嬗变与学科构建的尝试
第一节 民国边疆研究嬗变的特点
第二节 构建边疆学与边政学学科的尝试
第三节 关于近代边疆研究路径的几点思考

第四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边疆研究的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20世纪40年代边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章 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南西北边疆研究的起伏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末国人对边疆形势的认知
第二节 19 31-1935年高涨的开发西北舆论
第三节 1935年渐起的西南建设呼声

第六章 近代变局下国人对新疆与内蒙古的认知
第一节 近代国人对新疆的认识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内蒙古的二元政制与国人认识

第七章 20世纪40年代的云南开发与国家建设
第一节 云南问题与国内外形势
第二节 云南开发与边疆政治、经济、文化之关系
第三节 “边疆问题是整个国家问题”的历史内涵

第八章 贯通、整体与经世:吴其昌边疆民族研究的路径
第一节 对历代民族关系演变的贯通思考
第二节 对两汉至隋唐时期边政实践的整体性检讨
第三节 知识精英的学术研究与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