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选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部分,一共收录作品148首(篇)。包括“古代诗词”部分86首;“古今辞赋”部分19篇(其中古代辞赋7篇,当代辞赋12篇);“白话新诗”41人43首作品。
为了当代读者阅读方便,“古今辞赋”部分的古代辞赋,由刘玉叶教授在编选的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校勘、注释。
与黄河主题内容相呼应的是,全书还选用了28幅彩色插图。
本书由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守国主编。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部分,一共收录作品148首(篇)。包括“古代诗词”部分86首;“古今辞赋”部分19篇(其中古代辞赋7篇,当代辞赋12篇);“白话新诗”41人43首作品。同时选配了28幅相关的书画及摄影彩插。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二首之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裴图南
唐·王昌龄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唐·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公无渡河
唐·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赠裴十四
唐·李白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行路难(三首选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卷一·古代诗词
关雎 / / 诗经·国风·周南
河广 / / 诗经·国风·卫风
瓠子歌 / / 汉·刘彻
其一
其二
咏怀 / / 魏晋·阮籍
明君词 / / 南北朝·王偃
渡黄河诗 / / 南北朝·范云
木兰辞 / / 南北朝·佚名
晚渡黄河 / / 唐·骆宾王
又送别 / / 唐·李峤
登鹳雀楼 / / 唐·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之一) / / 唐·王之涣
旅望 / / 唐·李颀
送裴图南 / / 唐·王昌龄
使至塞上 / / 唐·王维
榆林郡歌 / / 唐·王维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 / 唐·王维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 / 唐·李白
公无渡河 / / 唐·李白
赠裴十四 / / 唐·李白
行路难(三首选一) / / 唐·李白
将进酒 / / 唐·李白
发白马 / / 唐·李白
北风行 / / 唐·李白
寄远(十一首选一) / / 唐·李白
赠崔侍郎(二首之一) / / 唐·李白
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一) / / 唐·李白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 / 唐·崔曙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选一) / / 唐·高适
塞下曲(四首选一) / / 唐·常建
黄河二首 / / 唐·杜甫
其一
其二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选一) / / 唐·杜甫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 / 唐·岑参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 / 唐·岑参
送崔主簿赴夏阳 / / 唐·岑参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 / 唐·张志和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 / 唐·韦应物
送郭判官赴振武 / / 唐·卢纶
塞下曲 / / 唐·戎昱
塞下曲(四首选二) / / 唐·李益
其一
其三
统汉峰下 / / 唐·李益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 / 唐·李益
闻夜啼赠刘正元 / / 唐·孟郊
杂曲歌辞·羽林行 / / 唐·孟郊
浪淘沙 / / 唐·刘禹锡
生离别 / / 唐·白居易
河阴夜泊忆微之 / / 唐·白居易
别陕州王司马 / / 唐·白居易
征人怨 / / 唐·柳中庸
河阳桥送别 / / 唐·柳中庸
逢旧识 / / 唐·贾岛
拂舞词·公无渡河 / / 唐·温庭筠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 / 唐·李商隐
河阳诗 / / 唐·李商隐
黄河 / / 唐·薛能
黄河 / / 唐·罗隐
浪淘沙 / / 唐·司空图
偶书(五首选一) / / 唐·司空图
逢旧(二首选一) / / 唐·李涉
塞上行 / / 唐·鲍溶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选一) / / 唐·陆畅
凉州词 / / 唐·薛逢
咏史诗·黄河 / / 唐·胡曾
塞上曲 / / 唐·周朴
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 / 唐·许彬
宫词(百首选一) / / 五代·和凝
登圣善寺阁 / / 唐·褚朝阳
登单于台 / / 唐·张蠙
书河上亭壁 / / 宋·寇準
黄河 / / 宋·王安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二) / / 宋·陆游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 / 金·元好问
山坡羊·潼关怀古 / / 元·张养浩
过古黄河堤 / / 元·萨都剌
水龙吟·过黄河 / / 元·许有壬
黄河行 / / 元·贡泰父
过黄河 / / 明·李东阳
秋望 / / 明·李梦阳
渡黄河 / / 明·谢榛
渡黄河 / / 明·张时彻
黄河夜泊 / / 明·李流芳
龙门 / / 明·顾炎武
渡黄河 / / 明·宋琬
渡黄河 / / 清·查慎行
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 / 清·金德瑛
卷二·古今辞赋
灵河赋 / / 魏·应玚
大河赋 / / 晋·成公绥
襄华贯洪河赋 / / 唐·樊阳源
黄河赋 / / 元·李祁
黄河赋(并序) / / 明·周光镐
黄河赋(并序) / / 明·刘咸
黄河赋 / / 明·薛瑄
。。。。。。
郑州黄河湿地 / / 萍子
长风 / / 何向阳
黄河向东流 / / 马利军
黄河 / / 张况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这本由历代诗歌辞赋作品汇集而成的《我引黄河心上流》,给我们展示了古人和今人眼里黄河的模样及愿景。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严格来说,“赋”在本意上并不包括诗歌和散文。但从字义上来讲,“赋”又有创作、吟咏之意。所以,广义的“赋”又可以是包括诗歌、文赋、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作品。而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我引黄河心上流》,就是一部历代诗人词家抑或政治家的“赋黄河”之作。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赋黄河”的作品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我引黄河心上流》就精心筛选了不同时期与黄河有关的148首(篇)文学性作品。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主要部分。在我看来,这种编选布局具备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取舍得当,较为全面。涵盖了古今诗词、辞赋等歌咏黄河的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作者群体涵盖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文人士子和当代作家。其中,既有《诗经》及唐宋诗词佳作,有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处即兴所作的《瓠子歌》,西晋成公绥由衷赞美黄河的《大河赋》,有李祁、周光镐、刘咸、薛瑄以及当代诗赋家王国钦等不同时代的《黄河赋》,也有艾青、郭小川、贺敬之、流沙河、杨志学以及香港作家刘济昆等著名诗人歌咏黄河的现当代诗篇。鉴于光未然先生的《黄河大合唱》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巨大精神鼓舞作用,也选录了他的《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三段歌词,可见编选者用心之独到。
二是纵贯历史,古今结合。全书从《诗经》、魏晋辞赋、唐诗宋词,到元、明、清以及当代诗歌、歌曲歌词,穿越时空,纵贯古今,为读者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不同作者、不同心态下歌咏黄河的千百样貌,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黄河画卷。吟咏之余,往往令人口齿生香,慨叹不已!
三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华儿女在黄河流域的大规模活动已达五千年左右,黄河流域的土壤肥力在减退、黄河流域的植被在减少、黄河流域的水质污染在加剧,黄河母亲已不堪重负。未来,我们将如何理性对待黄河和黄河文明,如何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我相信,这也是《我引黄河心上流》带给读者的关于黄河现状和未来的深层次思考。
——序: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黄河画卷(程遂营)
黄河不仅是一条纯粹的自然河,而且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母亲河、文明河、文化河。数千年来,我们绵延不息的中华文明,就是以黄河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是以黄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以黄河文明为主的中华文明至今绵延未断,可见其文化力量之雄浑、刚毅、强劲!
数千年来,历史上无数的诗人词家及辞赋作家,先后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美篇佳构。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再到元曲、当代,浩若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不乏关于黄河的经典,而大量的文学作品也多产生于黄河流经的区域。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再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赠裴十四》中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等诗篇诗句,无不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这些作品,也已经积淀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名句)。
——代后记:君言九曲如龙舞,我引黄河心上流(王国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