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牛津世界城市史研究
0.00     定价 ¥ 1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2661630
  • 作      者:
    [英]彼得·克拉克,陈恒,屈伯文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详细论述从古至今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开山之作;

覆盖国际*尖学者的权*研究成果;

系统涵盖古代、中世纪和近代早期以及现当代的城市发展全部史程;

全面涉及历史社会学科各大重点专题;

深度诠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大重要城市。

 


展开
作者简介

彼得·克拉克(Peter Clark),赫尔辛基大学欧洲城市发展史专业的名誉教授,也是莱斯特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或编辑了多部与城市、社会、文化环境史相关的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2008年,“城里人”,首次成为这颗星球上的主体人群。此去经年,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浪潮,堪称人类族群至高之成就,但同时衍生的问题也如影随形。曾几何时,全球各地城市系统如何演进并相互影响?古往今来,历史上的城市类型对当下世界影响几何?千百年间,市井变迁,何止沧海桑田、地覆天翻,核心驱动力,是工商贸易的市场力量?是统治阶级的政府施政?是城市之间的合纵连横?抑或是城市环境与人口因素?不同学科背景的五十位*尖学者,敢为人先,对历史长河中的城市发展脉络,进行了事无巨细的比较研究。

本书不仅纵览亚洲、中东、欧洲、非洲及美洲等世界范围内城镇的发展趋势,涵盖从大都会中心到城郊、从殖民城市到乡镇市集的宽广谱系,更着眼于城市形成与再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权力适用、经济发展、移民浪潮、社会平等、环境压力与城市对策、宗教信仰及其表现形式,电影行业的发展及城市的创造力。编者开宗明义,阐述了城市通史研究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种种挑战,同时沿着从古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市的萌生到当今城市发展的主体脉络,分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古代、中世纪和近代早期、以及现当代的城市群像。


展开
精彩书摘

总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引起了整个社会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而战后经济复苏又推动了西方世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城市学随之兴起并走向繁荣。之所以如此,原因正如法国《年鉴》杂志 1970 年“历史学与城市化”专号里所说,“近年来城市的发展让所有的人文科学都行动了起来,这不仅仅是为了设计城市开发方案,构思城市特殊病理之救治药方,还为了在更深层次上有意识地、科学地

探究看上去对我们社会至关紧要的物和事”。

在这种“普罗米修斯式”的大合唱中,历史学当然不能缺位。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和英国先后召开两次城市史会议,会后出版的两本会议论文集《历史学家与城市》和《城市史研究》为现代城市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爆发了城市发展危机,随后兴起的“新城市史”力图从社会的维度廓清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变革与挑战。一批年轻的史学家聚集在史蒂芬·瑟恩斯托姆周围,采用计量方法研究城市的社会流动、少数群体政治、市中心贫民窟,以及工作与休闲之间严峻对立等问题。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也开始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勒费弗尔、大卫·哈维、曼纽埃尔·卡斯特尔等。他们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

总的说来,西方城市史学的发展基本上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发展历程相适应。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史学之于城市发展的功用不容轻忽。首先在现实层面,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问题的解决,能够通过反思城市发展的历史找到合理的方案或正确的办法。就宏观的城市化进程而言,西方发达国家业已经历的城市化历史能够为尚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或高速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或教训;就微观的城市建设而言,一个城市在发展历史上表现出的特性能够为该城市的特色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某一城市的发展历程也能为其他城市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其次在精神层面,了解城市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一个城市。不同的城市在风俗、观念、饮食、语言乃至建筑风格方面都会有差异,其原因只有回溯这个城市的历史才能给出解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了解他们所生活的城市的历史,唯有如此,他们才能与城市更好地融为一体,在感知城市过去的心理历程中展望城市的未来。

当下之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统农村社会正向城市社会急剧转型,这对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对国内学界的城市研究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城市史研究逐步兴起,并呈蓬勃发展之势,有鉴于此,我们不揣浅陋,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初衷,策划译介一批西方学界城市史研究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希图在增益国人有关城市知识的同时,能在理论模式建构、研究方法综合和研究面向选择等各个方面为国内学界的城市学研究提供些许借鉴或启迪。

陈 恒 洪庆明

2014 年 5 月 25 日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导言…………………………………………………1

第一部分 早期城市

第 2 章 美索不达米亚……………………………………22

第 3 章 古地中海世界城市………………………………33

第 4 章 非洲………………………………………………43

第 5 章 南亚………………………………………………55

第 6 章 中国………………………………………………68

第 7 章 经济………………………………………………81

第 8 章 人口与移民………………………………………93

第 9 章 权力与公民权利…………………………………103

第 10 章 宗教与礼仪……………………………………112

第 11 章 规划与环境……………………………………121

第二部分 近代早期城市

第 12 章 中世纪欧洲……………………………………140

第 13 章 近代早期欧洲: 1500 — 1800 年……………152

第 14 章 中东: 7 — 15 世纪……………………………163

第 15 章 奥斯曼城市: 1500 — 1800 年………………174

第 16 章 中国: 600 — 1300 年…………………………184

第 17 章 中国: 1300 — 1900 年………………………194

第 18 章 日本的前现代城市……………………………205

第 19 章 东南亚的港口城市: 1400 — 1800 年………215

第 20 章 拉丁美洲………………………………………225

第 21 章 经济……………………………………………239

第 22 章 人口与人口迁移:欧、中经验的比较…………248

第 23 章 权力……………………………………………259

第 24 章 文化的表象……………………………………269

第三部分 现当代城市

第 25 章 欧洲: 1800 — 2000 年………………………291

第 26 章 拉丁美洲………………………………………303

第 27 章 北美……………………………………………315

第 28 章 中国:从 1900 年到现在…………………… 327

第 29 章 日本……………………………………………339

第 30 章 南亚……………………………………………350

第 31 章 东南亚和澳大利亚……………………………361

第 32 章 中东……………………………………………374

第 33 章 非洲: 1000 — 2010 年………………………385

第 34 章 工业化与城市:东方和西方……………………398

第 35 章 人口与迁移……………………………………408

第 36 章 贫困、不平等和社会隔离……………………418

第 37 章 城市环境………………………………………428

第 38 章 创新型城市…………………………………  439

第 39 章 电影与城市……………………………………449

第 40 章 殖民地城市……………………………………458

第 41 章 当代大都会……………………………………469

第 42 章 郊区……………………………………………482

第 43 章 港口城市………………………………………493

第 44 章 结论:时代中的城市……………………………504

 

索引…………………………………………………………516

译后记……………………………………………………  55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